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瞭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当我们再次走近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等老一辈小学语文名师,走进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人品、学品、师品,演驿的一个时代的精彩人生时,星光背后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日,拜读了《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年第12期上朱小燕老师撰写的文章《名师课能否模仿》,我感触颇深,名师课能否模仿?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模仿体现了一种积极学习、主动进取的心态,模仿是通向创造的必经之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从学习于永正老师开始踏上了成功之途,而于永正老师也是因为学习斯霞前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李涛 《陕西教育》2006,(6):42-43
1、注重创设情趣。情趣是认识的前提,课堂有情趣,孩子才会积极地参与。情趣是和谐的前提,课堂有情趣,学生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放松,思维才能活跃。于永正的课堂是最充满情趣的。其情趣主要表现在他幽默的语言中,表现在他的教学艺术中。  相似文献   

4.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以为备课就是看教参、读文本、定方案。在参加了几次优质课比赛之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备课,不仅仅是“抄教参”:讲课,不仅仅是背教案。悟出了这一点,我便开始收集、学习有关教学的经验、方法。我很幸运地拜读到于永正名师的《我这样备课》、傅开国名师的《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备课》等文章。由此,便开始尝试新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师中作一次全员调查,没有一个老师会不知道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按姓氏笔画序)这四个不同凡响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杨雪枫 《甘肃教育》2010,(11):17-17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一线的教师有许多困惑。许多培训往往只是听讲座、听报告,效果不明显,回到课堂时,又不得不走自己的老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线的老师不知道怎样向名师学习,或者说不清楚向名师学习什么,因而出现了听名师讲课或讲座时心潮澎湃,回到具体的课堂时却心灰意冷、无所适从的现象。那么,我们到底应向名师学习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近日,偶然读到《我们学不了“名师”》一文(《山东教育》2007年3月),心情颇为沉重。文章作者说:“我和周围的老师总是热切地盼望这些名师们能带给我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课,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一学就管用,越‘简单’越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05,(7):46-48
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三位名师做课成都,给四川小语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丰采。“走近名师”。我们关注的是名师之名“名”在哪里?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我们更期望广大教师以名师为镜。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步步“走向名师”。这,就是我部与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走近名师”座谈会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郭华宏 《师道》2013,(7):34-36
今年5月17—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泉城济南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潜心观摩了薛法根、于永正、虞大明、管建刚、陈琴、魏书生等十八位全国卓有建树的教育名家开坛讲学和精彩课堂。近距离地接触大师并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教育智慧,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0.
名师的成长有无共同的规律?我采访了众多名师,获得了惊人的发现……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采访了我们熟知的潍坊名师和潍坊籍的齐鲁名师,发现名师的发展真的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文访谈了潍坊籍以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名师精品课、示范课竞相闪亮登场:在教育图书市场上和教育期刊中,名师的书籍琳琅满目,名师的经典课例随处可见.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和纯熟的教学艺术,令广大教师钦佩和羡慕,继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效仿,学习名师、争当名师一时风行起来.那么,我们向名师学习,究竟应该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13.
张萍 《教育艺术》2006,(6):76-77
在深深的企盼中,于永正老师来到了我们学校。他那慈祥的长者风范、不凡的学者风度、潇洒的名师风采,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支玉恒、于永正两位大师幽默睿智,课堂抛却繁华,追求实实在在,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我和同事们一道,专程到淮北听名师讲课。从淮北回来很久了,我仍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些名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仍能清晰地回想起精彩纷呈的每一节课;仍能清晰地回想起名师们把握课堂的潇洒从容。在淮北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于永正、王崧舟、张化万、张祖庆、吉春娅、陈金龙六位名师。他们真不愧为名师。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艺术,艺术意味着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只看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需要有师傅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成长为名师,作为名师,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观摩名师上课的原因。许多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的时候,容易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名师的课搬回到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名师是普通教师的榜样,向名师学习,是为了给普通教师一个标尺,用这把标尺来丈量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育领域,当我们在谈及教师的榜样时总会想到名师。在谈到名师时,那一长串的名字:斯霞、霍懋征、李吉林、魏书生、孙维刚、李镇西等便会一一出现。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那应该学习名师的什么呢?应该怎么样向名师学习呢?执着的教育追求,向着自己的教育之梦出发只有热爱才有可能让自己有所作  相似文献   

18.
胡静 《教育文汇》2009,(7):49-50
书的封页是大红的,那是激情与梦想的颜色;封面正中两行赫然在目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10个大字是黑色的,那是沉思与积淀的颜色;封底于永正、王崧舟、孙双金等8位名师的导读语是金色的,那是灿烂与辉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9.
张海生 《辽宁教育》2013,(4X):46-46
<正>每每公开课、优课评选,为数不少的"模仿秀"老师就展开名师名课"网络大搜索",模仿名师"一招一式"去组织教学,去启发学生……可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在娱乐圈,演员都想成为"明星";在教育界,教师都想成为"名师"。明星一直是娱乐新人模仿的对象,每个教师都想通过模仿名师的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按图索骥、一味模仿却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尽如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明星教师刘欢在评点《中国好声音》选手时直言"自己不主张模仿,好声音的前提在于它真实的本性……每位选手都应该展现出个性和声音的特质。"诚然,名师课堂呈现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独特教学设计,还有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给一线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学习名师课一味地照搬,盲目模仿,也会忽略自身的素质,失去自身的教学风格。齐白石老人曾告诫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那我们学名师,究竟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李新 《中学教育》2004,(3):28-29
名师都在做什么?偶翻几则广告,我吓了一跳。先看这则:组织了大批高考命题教师、高考命题组审题专家以及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延安、格致、建平、进才、市三等沪上共22所一流市重点中学;包括24名高考命题教师、33名特级教师共53名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