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社会问题.新学期刚刚开学,部分高校就开始计划如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应对能力,这也是提升企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意愿、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教育改革方向. 目前,在很多国家,如美、日、德等,都已建立了大学生假期实践机制,激励学生及早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在美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找工作的程序与找正式工作很相似,也要投简历,有的企业还要面试,这样学生从一进大学就开始了找工作的训练.美国规定的大学生暑假长达3个月,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出去实习,接触真实社会,了解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05,(7):88-88
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拿什么来证明自己在哪里实习过?实习期间表现如何?以往就是学生自己在简历上注明,有的为了找工作甚至弄虚作假。近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透露,“首都大学生实习证书”将在今年暑假开始推行,它将成为大学生实习经历及表现的有力证明。届时,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向实习学生发放“首都大学生实习证书”。今年4月份,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100余家企业调查后了解到,有68%的企业愿意通过实习方式选录毕业生并接受实习大学生。据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主任介绍,作为试点,“首都大学生实习证书”将首先在参加…  相似文献   

3.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度势。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不妨了解一下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法国:爱上小企业重视社会实践的法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和选择职业的过程。在大学期间,毕业生的实习课程非常多。大多数人的实习期一般为4至6个月,通过实习,大学生们与各企业进行多层双向交流、双向认识,最后做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不到4个月就获得第一份应聘合同,并享受中高级职员的待遇。吸纳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不少学者指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的真正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重点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展开阐述,探索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结构性问题。从就业能力的内涵入手,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三个关键指标;比照关键指标的内容,反观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岗位这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为使大学生尽可能充分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挖掘就业潜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以大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增强综合素质,这是根本;二是要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着眼发展,这是关键;三是要求从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和开展学生就业模拟实习活动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尚没有为高校毕业生实习立法,毕业生在企业实习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无法可依”,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伤害救济。针对这一社会问题,应建立毕业生企业实习人身意外伤害救济制度:毕业生实习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时,实习企业应该承担安全保障责任,高校应该承担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两者可以通过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购买包含两种不同责任的“高校毕业生实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最后该费用由政府承担,来化解赔偿责任的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7部门共同制定《"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计划要求,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并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那么,如何行之有效的落实这一计划,解决当前实习中出现学生找不到实习岗位、企业招不到学生等诸多问题,记者邀请多方专家和企业人士共同来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市场呈现出“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企业找不到适合的员工”的奇怪现象,本文从企业文化切入,从大学生的认识与企业实际的差异分析,构建大学生就职企业下的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设动画专业,培养了大批动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一方面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满意员工。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使毕业生在就业时相比没有参加过校企合作的毕业生们更加有优势。同学们也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能力与知识的不足,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做铺垫,更好的面对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成人高校大学生毕业总量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一些岗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反映了成人高校专业结构的供需错位;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情况并存,反映了求职期望与现实条件的错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愿再费精力对其进行培训。那么如何解决成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李明田  龚敏  陈建 《教书育人》2013,(27):101-103
高校的连年扩招,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是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必然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而矛盾的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反映出如今高校培养的多数大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并未达到企业的要求,个人素质亟待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毕业生实习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增加就业能力,也可以使用人单位优先深入了解、选拔人才,减少招聘、培训成本,录用适合招聘岗位的合格人才,实现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双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毕业生的实习情况、意向设计调研问卷,掌握当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及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的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实习意向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大学毕业生实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黄中普 《家教世界》2012,(14):32-33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招不到高素质人才的矛盾,日渐突出,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之一.如何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就业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通过从入学开始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安排毕业生实习实训环节,培养过程应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调整心态的能力四个方面介绍了在就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历时一年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商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化考验。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高校、政府应当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个体——组织——国家”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