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回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的提问时,竟一连说了三个"不知道"。"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来,签收垃圾 最初的时候,25岁的周栗允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好不容易从人潮汹涌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在一家百货公司找到了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军 《学前教育》2014,(9):19-20
只有了解幼儿的想法,教师才能够接住他们抛过来的球,那么同样的道理,幼儿也需要明白教师的想法才能够将球再次抛出去。从幼儿的角度来探析,可能最初是由于不清楚教师提问的目的而不好作答。  相似文献   

4.
在《论确定性》中,维特根斯坦主张:"我知道"由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是相信、真和理由;"我知道"与"我相信"和"我确信"虽有联系,但却不能混同;"我知道"与怀疑和语言游戏是紧密相联的;对于常识命题,既不能加以怀疑,也不能声称知道,也不能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林志华 《成才之路》2011,(31):13-I0008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参加完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典礼之后,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了两个场——媒体见面会和山东大学大家讲坛。面对记者和学子们的“拷问”,丁肇中教授获得掌声最多的不是他所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而是他的六个“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11):27-28
关于“国学大师”的话题,已有好多人说过了,但我,总觉意犹未尽,还有一点意思想要说一说。[编按]  相似文献   

7.
相信你对以下几组镜头不会陌生。镜头一:公开课上,某生偶然生成一个还算刁钻的问题,教者囿于课前准备不足或知识面相对狭窄而一时语塞。于是,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这样应付:“……啊哦,这个问题嘛提得好,值得大家思考。老师心中有了答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和老师的答案一致!”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教师称作“知识分子”,我对此一向深信不疑。在一本书中看到“知道分子”的称谓。什么是“知道分子”?一时我有些困惑。上网一查.我才惭愧地发现“知道分子”已经是一个流行词了!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中班综合活动《小猴卖“○”》的公开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问题一抛出,彤彤连忙说:“我不知道。”其他孩子也连忙说:“我不知道。”见此,我耐心启发。彤彤又是一声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也不约而同地说:“不知道。”由于是公开教学,我没有回应,连忙收回来:“小猴到底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你可要仔细听好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本中常有一些语言看似很平常,但其实很有张力,含有独特的意蕴,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不仅是文本语言的“应有之义”,可能也正是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有敏锐的语感意识,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适度分析、挖掘和细致品味、揣摩,把握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做到心领神会,意明语达,让阅读生命在课堂中蓬勃。本文以许多文本中经常出现的“不知道”一词教学为例,从意蕴、情态和构思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与思维教学的具体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迪 《现代语文》2013,(6):73-76
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教材“你知道吗”栏目设计是富有创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研究教材。准确定位“你知道吗”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你知道吗”教学内涵,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令人感到忧虑的不是孩子们知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吃菜”的道理,而是他们脱口而出“不知道”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的“不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就一直固执地不喜欢寿镜吾先生,在我的感觉中,他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他胳膊下那怕人的铁戒尺,也不是因为他读书时摇头晃脑的神态,而是鲁迅作为学生,在问他“怪哉”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回答说:“不知道!”我无法理解,先生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竟然回答说“不知道”。这不是冒师德之大不韪吗?  相似文献   

15.
正春天,你最喜欢什么,是温柔的风,还是灿烂的花?我知道,你最喜欢村口古老的树、沧桑的井,你不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你清晨坐在井边梳洗时垂下的青丝。夏天,你最喜欢什么,是凉爽的雨,还是蔓延的绿?我知道,你最喜欢田野慢慢结出米粒的稻谷,你不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你弯下腰,为每一株稻谷细心除去身边杂草时眼里的温柔。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聆听了一位著名教育专家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很多事情我们知道,但未必能做到。”反复回味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刚学习电脑办公自动化处理时所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时我除了数学教学外,还兼任学校文字打印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艳华 《考试周刊》2014,(92):98-99
日语中用"か"表示提出疑问,但是日语中也有很多"のではないか"的表现语句,那么与单纯的疑问句相比,"のではないか"表现了怎样的疑问含义,体现了说话人怎样的心理活动。在使用"のではないか"时,是否需要条件限制,体现了日语怎样的语言表现特点。通过本文希望可以帮助学习者更灵活地运用"のではないか"。  相似文献   

18.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在美国英语中,有很多生动的词语,他们用法广泛,词语的典故也是娓娓动听。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关于“牛”和“狗”的一些出人意料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曾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一些“国学”。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的“蒙学”。但在商业大潮面前,由于潜修“国学”就必须要有静心书斋与甘坐冷板凳的准备,因此,“国学”热一度降温。尽管当前“钟情”的人不少.但以之为一生职志的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