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_2O_2是“碱金属”一章中的难点,同时又是考试的热点,在解答有关Na_2O_2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应原理的重要性2Na_2O_2 2CO_2=2Na_2CO_3 O_2↑2Na_2O_2 2H_2O=4NaOH O_2↑2Na_2O_2 4HCl=4NaCl 2H_2O O_2↑这几个反应看起来不难,但很重要,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考试中,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考查。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其重要性应落实到这几个反应的具体应用上,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2.
Na_2O_2与CO_2和H_2O(气)的反应计算是典型计算,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含Na_2O_2的混合物与H2_O或CO_2的反应计算,二是含CO_2或H2_O(气)的混合气体通过Na_2O_2固体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反应事实,挖掘反应的隐含,弄清反应的规律,找准反应前后量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讲 Na_2O_2与 H_2O 反应时,除了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生成的 O_2以外,教师普遍补充了用酚酞试液去检验溶液的碱性,证明反应生成了 NaOH。教师当然可以想到,无色酚酞在变红之后,很快(1 min 之内)又会褪成无色。对于这一现象,学生在瞬间会感到奇怪,但仔细一想 Na_2O_2与 H_2O 反应后的溶液成分是  相似文献   

4.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5.
按高一化学第四章介绍的方法演示 Na_2O_2与H_2O 的反应,由于反应激烈,致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放出的操作显得十分仓促。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操作装置如下图1;并补充了Na_2O_2与 CO_2反应的实验,操作装置如下图2。两个实验操作都很方便,且效果也都很好。  相似文献   

6.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Na_2S_2O_3+2HCl=2NaCl+SO↑+S↓+H_2O 这个反应是不是歧化反应呢?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8.
例题将120℃的H_2O与H_2的混合气体mg通入装有过量Na_2O_2的密闭容器中(内有点火装置,并不间断地点火),完全反应后,剩余气体的质量为ng.问:混合气体中H_2的质量为多少?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涉及碱金属的化学计算有其特色,计算中必须突出掌握以下四种解题思想和方法:1.混合物计算必讨论—讨论法;2.变化前后钠元素必守恒—守恒法;3.Na_2O_2与CO_2、H_2O(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增加为吸收的CO_2、H_2O与放出的O_2之间的质量差—差量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226600)周永生说本刊91年第2期发表的《Na_2O_2和CO_2反应的实验改进》一文中提出将生成的CO_2通过装有浓H_2SO_4的洗气瓶,以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汽,再通过装有Na_2O_2的二通管,使其反应。我认为该文忽视了此反应的一个重要条  相似文献   

11.
通常所谓NO_2气体在室温下实际上系NO_2—N_2O_4的混和气。例如在27℃时混和气中NO_2和N_2O_4的体积比约为1:2。NO_2和N_2O_4在室温下与水发生如下的反应: 3NO_2 H_2O=2HNO_3 NO……① 3N_2O_4 2H_2O=4HNO_3 2NO……②由①、②两式可知.NO_2与NO的体积比为3:1.N_2O_4与NO的体积比为3:2,故NO_2气体在室温下与水反应时,反应前后的气体的体积比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无水碳酸钠与水作用生成结晶水合物的原理,以及H_2O_2和H_2O分子的某些相似性,研究了Na_2CO_3—H_2O_2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作为鱼塘增氧剂的性质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6年第四期刊载《硫代硫酸钠银盐酸作用是歧化反应吗?》一文后,收到许多读者来信。现归纳如下安徽巢湖市青山中学魏华同志来信说: Na_2S_2O_3+2HCl=2NaCl+SO_2↑+S↓+H_2O。 对此反应是否是歧化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明确反应物Na_2S_2O_3中S的化合价,和生成物中SO_2、S的硫的化合价,后者很清楚,S0_2中的S显+4价,单质S是0价,关键是Na_2S_20_3中S的化合价。 S_2O_3~(2-)与SO_4~(2-)的结构相似,但性质不同,SO_4~(2-)中的中心硫原子与4个氧原子共价键结合,由于O的电负性大于S的电负性,所以共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Na_2O_2和H_2O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褪色现象的不同解释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发现,出现"先变红后变无色"的主要因素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强碱性使酚酞结构被破坏而褪色,碱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相似文献   

15.
H_2S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物质,它的性质是各类考试的“热点”.现作以下分析,可略见其性质的特异性和多变性.(一)定性角度看,它具有能打破人们思维定势的若干“反常”性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反常”性质更能启示人们的思维.1.酸性气体之间一股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2H_2S SO_2=3S 2H_2O2.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①2H_2S H_2SO_3=3S↑ 3H_2↑②3H_2S 2HNO_3(稀)=3S↑ 2NO↑ 4H_2O③H_2S H_2O_4(浓)=S↓ S0_2↑ 2H_2O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11)
一、原理的比较旧法制氧:2KClO_3(?)2KCl 3O_2↑或2KMnO_4(?)K_2MnO_4 MnO_2 O_2↑新法制氧:2H_2O_2(?)2H_2O O_2↑二、反应条件的比较从反应的条件看,旧法制氧中需要加热,既浪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Na2O_2与 CO_2的反应。教师通常采用的实验是:用棉花包住少量的 Na2O_2,然后放入装满 CO_2气体的集气瓶中。我认为,此实验有如下缺陷:反应瞬间完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很好地观察到白色产物 Na_2CO_3;不能形象地说明反应有氧气生成。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特设计 Na_2O_2与 CO_2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装置如下图。 试管A中装入约占试管体积1/3左右的NaHCO_3粉末,洗气瓶B 装入浓H_2SO_4,以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汽,二通管C中装满沾上Na_2O_2粉末的脱脂棉,管口再塞入一些干净脱脂棉,以保证气体能顺利通过,同时增大Na_2O_2和CO_2的接触面积,洗气瓶D装入浓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未来得及反应的CO_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相似文献   

19.
一、若干实验事实回顾初中化学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观察反应所发生的现象。Fe_2O_3 6HCl=2FeCl_3 3H_2OFe_2O_3 3H_2SO_4=Fe_2(SO_4)_3 3H_2O高中化学讲元素周期律和 Al_2O_3性质时,曾讲过  相似文献   

20.
1.小苏打、苏打和大苏打 小苏打是NaHCO_3,苏打是Na_2CO_3,大苏打是Na_2S_2O_3·5H_2O。 2.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和石灰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