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主题所产生的美学和文学的影响,它使“荒诞”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他们大胆地进行文学样式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悲剧、喜剧的范畴,创造了喜悲剧。  相似文献   

2.
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主题所产生的美学和文学的影响,它使“荒诞”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他们大胆地进行文学样式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悲剧、喜剧的范畴,创造了喜悲剧。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悲剧,是世界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瑰宝,也是古典艺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遗产。由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古希腊悲剧不朽而杰出的代表。古希腊悲剧之所以能给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及鲜明的审美快感,历来众说纷纭,而悲剧中每每透出的对命运的敏感则已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以《俄狄浦斯王》为样本,既可讨论命运观及其相关思想对于古希腊戏剧的美学贡献,又能揭示古典艺术精神之于现代人生观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相似文献   

5.
胡适以特别的方式大力推崇寿生的小说可谓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桩耐人寻味的个案,寻析这个中缘由,既可窺胡适关于小说的美学理念,亦可见寿生小说的特征。从艺术内容看,寿生的小说表现了一种乡土经验,与胡适文艺平民化的美学观念相契合;从艺术精神看,寿生的小说以一种真实得近乎奇特的手法表现社会和人生的悲剧,令人震惊,具有反传统"大团圆"的小说模式的功能,实践了胡适所提倡的新文学应具备西方悲剧精神的美学主张;从艺术形式看,寿生的小说用了一种活泼、生动、自由的乡土方言作为语言媒介工具,体现了胡适建设"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统一,体现出不和谐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学以“悲剧美感”取代传统的“优美美感”的主导地位,因为悲剧美感有利于我们民族灵魂的改造。这种悲剧美感与西方现代悲剧美感相比,虽有相通之处,更有质的不同。这种悲剧美感的主要情感是“悲凉”,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我们民族灵魂的变革都极其艰难造成的。除“悲凉”外,还有“悲壮”和“悲喜剧结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荒诞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核心范畴,但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与优美、喜剧、悲剧、崇高既有区别又有某种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上,荒诞的人在抗争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这样荒诞也具有了尼采所倡导的"悲剧精神"的"超越"精神,而这种超越精神集中体现在加缪笔下的西绪福斯身上。可见,荒诞美学范畴应该和西方的悲剧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剧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典戏剧贯有的“大团圆”的人为结局。他不满足于单纯地叙述悲剧情节和塑造悲剧性的人物形象,而是借鉴了西方美学思想和现代创作理念,以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对悲剧意识的建构。他设置了距离感来淡化悲剧发生的时间、空间,以加大悲剧的涵病因同,将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现实主义创作巧妙地结合,并把观众或读的情感与理智内在地融汇为一。  相似文献   

10.
铁凝1996年之后的创作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当下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过去不太明显的悲剧意识和批判精神。在创作方法上,荒诞,成为她探觅人类心灵深渊的一种特殊手法。铁凝在寻找一条“以载道”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在故事结构与结尾上有很大的区别,往往喜欢以大团圆收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现实、民族心理特征和审美情感等不同所造成的。中国固有的伤、道思想以及重“神似”、重“意境”等传统美学精神,是中国古典悲剧产生的土壤,在它们的影响下,中国古典悲剧形成了它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悲剧美学理论观照北宋词可知,北宋词抒写了悲剧意识,折射出悲剧精神,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诗学》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根源的见解:悲剧人物有善良的一面但并不善良到极点,具有美学上的“崇高”特征:最好的悲剧冲突是内部冲突:悲剧效果的终极根源在于它让人在面对悲剧人物时感到自己渺小而又伟大。与长期以来文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观点和倾向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见解更值得肯定,因为它更符合文学作品实际;理论视角更加恰当;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与经典作家的悲剧思想更为相通。  相似文献   

14.
悲剧和人道精神是人类悲剧性所使然。在一定阶段,这两者或互为补充,此时悲剧功能主要表现出弥合作用;或互不谐调,此时悲剧功能主要表现出暴露作用。当人类悲剧性发生深刻变化时,悲剧和人道精神也会转为背向,悲剧功能把暴露推向极端,西方现代派文学就是如此,而存在主义的“荒诞悲剧”尤其突出了这一特点———暴露人的非理性和非人道。但存在主义文学在与传统的反拨之中也和人道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延续和发展了传统悲剧主题,承袭了传统悲剧的暴露功能。存在主义人道学说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天然的关系,是在继承中“否定”,在“否定”中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历史语境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在现代派学中有集中而深刻的表现,现代派学中既有荒诞人生的种种表现,也有对荒诞的反抗和超越。就美学意义而言,现代派学中的荒诞是对传统悲剧、喜剧的突破,是喜剧性的形式和人类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内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悲剧源起(戏剧体诗与悲剧歌队)、悲剧主体(伦理实本与酒神冲动)、悲剧冲突(分裂和解与二元媾和)、悲剧效果(高和的感觉与形而上的慰藉)四个方面,对黑格尔与尼采的悲剧美学进行全面的比较。在比较的同中之异里,考察尼采美学受到的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在比较的异中之同里,管窥西方古典美学向现代的诸多中介环节,并寻觅尼采美学所包孕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端倪。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从借用西方近代美学、哲学思想研究本国文学到深入挖掘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在悲剧的内涵、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思想体系。但以往论者对王氏的悲剧思想往往笼统言之,未能注意到其悲剧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对正氏悲剧思想之美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仔细辩析了王国维前后悲剧思想之异同,理清其发展脉络,进一步论述其悲剧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其悲剧思想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中所言“悲慨”首先是一个诗歌风格概念,但由于《悲慨》实际上还展现了一出近乎经典的西方式悲剧,展现了一种中国罕见的悲剧型态,显示出了标准的悲剧美学精神,所以“悲慨”同时也是一个近乎西方“悲剧”的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艺术史上,从古希腊开始,悲剧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甚至被誉为“艺术之桂冠”。到了近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后,悲剧又被纳入审美视野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悲剧,一个必然要提出的问题便是:以“悲”来定位的悲剧如何接受“美”的审视,并最终生成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美学视角审视了高乃依的悲剧美学思想,作者从审美的时代差异,悲剧的社会功用或目的,悲剧题材的历史发展观,悲剧人物等方面分析和揭示了高乃依悲剧美学思想的特点,并指出高乃依对“三一律”的服从与超越之间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