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关系极为重要,可以说在学校的各种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下,师生关系也有着与其相符的深刻烙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述《学记》中就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此后,韩愈的《师说》更是进一步加深并完善了这一思想。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中也有“尊师爱生”的思想。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范,他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也爱戴他。孔子去世,学生甚至为他守孝三年。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学相长的思想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建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回顾 由于我国教育脱胎于漫长的封建教育,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至高至尊,在人伦关系上将师与亲并列尊为“五伦”,即天地君亲师,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师道尊严、事师如父的父子型传统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和理念滥觞于先秦儒道等各派思想家的论述,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加以确认,成为师生关系的普遍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愈(768-824)是古代除孔子之外,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既要充分肯定其人才观和教师职责论的积极影响,更要认真清理其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道统现的消极影响,这就是“教以载道”使教育本质和功能发生异化的历史教训,和“师道尊严”使教师职责、师生关系有悖“以人为本”。这些探讨为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很大部分是学习论。中国古代有重学的传统,教育家们虽强调教师的作用,却把自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今天世界各国教改的一个总趋势便是强调学生自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挖掘、分析和借鉴古代学习论,对当前教改则显得更有意义。古代学习论内容极为丰富,博大精深。本文只取其中几个问题,结合当  相似文献   

5.
韩愈(768-824)是古代除孔子之外,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既要充分肯定其才观和教师职责论的积极影响,更要认真清理其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道德观的消极影响,这就是“教以载道”使教育本质和功能发生异化的历史教训,和“师道尊严”使教师职责,师生关系有悖”以人为本”,这些探讨为思考当代另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孔子与其弟子既和谐民主,又感人至深的师生关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个别差异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个别差异的存在,并对个别差异的形成作出了各自的解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差异观,即气禀论差异观、习染论差异观和性习论差异观。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单纯主张某一种差异观的人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为师之道,着重在有教无类,以德为主,德才兼备,创造精神,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建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回顾由于我国教育脱胎于漫长的封建教育,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至高至尊,在人伦关系上将师与亲并列尊为“五伦”,即天地君亲师,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师道尊严、事师如父的父子型传统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和理念滥觞于先秦儒道等各派思想家的论述,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加以确认,成为师生关系的普遍行为准则。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在我国教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再加上我国建国后一直学习苏联教育模式,而苏联奉行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所以我国教育不可避免地带…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为教育研究人员所关注,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模式,如我国古代的师爱说、师君说、师道说、师友说,国外的沟通网络模式、信息反馈模式、社会体系模式以及我国近年来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双主体论、师生主客体发展消长论,等等。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人际关系教育流派的兴起,使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客观地说,在这场目前仍然持续着的研究热潮中,并没有形成一套世所公认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模式,但透过多元取向的师生关系研究,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未来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所显露的一些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尝试———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课教学小结清华大学钱逊1995年,我们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选修课“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作为道德与人生观课组的一门限选课。这门课内容包括绪论、人生价值论、群己关系论、人性论、道德论、传统美德论、修养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以其亲身体验和深邃思考总结出来的有关师生关系的论述,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尊师重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仍显耀着智慧光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对今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理环境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论迷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孔门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师生关系的优劣关系到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不尽人意,亟待改善。反观中国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独有的智慧、品格和热忱,在其终身教育实践中,与其弟子们建立了相互尊重、亲密坦诚、学术开明的良好关系,堪称万世楷模。时至今日,仍可作为现代教育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教育家尊师重教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教育家尊师重教思想初探姚利民(湖南大学)我国是文明古国,教育历史悠久。古代教育家绝大多数不仅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修养与条件以及师生的关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蕴含丰富的思想,对它们加以挖掘和整理,对我国今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评价。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而言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古代社会发展居于世界前列,近代却大大落后了。我国古代诸多思想家、教育家创造了丰富的教学论财富,但无论祖先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多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论,毕竟是漂洋过海、泊来之物居多。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造成近代中国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落伍。雅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学东渐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留下半封建半殖民的痕迹,20世纪上半叶教学论的发展也深深打下了这种印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师生关系成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随着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有必要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认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内隐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隐结构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显结构表现为教学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中奎 《文教资料》2010,(8):161-163
书院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教学模式、学术研究、师生关系、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色,并着重从师生关系角度探讨了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四川省教育学会研究员纪大海、重庆师范学院副教授杜萍在2002年第12期《教育研究》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一文中谈到师生关系时说,教育内部存在着各种主体关系(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等,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的核心,这不仅因为师生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中的主流关系,还因为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或者说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教育的其他主体关系一般不具备这种功用)。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一些基本模式。1.师生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