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来的研究都认为<水浒传>中的男性对女性是持排斥、憎恶态度的,甚至视女性生命如草芥,但是在这一群"不近女色"梁山好汉中,却有一人始终充当着"护花使者"的角色,时时怜香惜玉,他就是"花和尚"鲁智深.本文拟从鲁智深对女性的态度入手,进而发掘其性情中的侠义精神和佛性光辉.  相似文献   

2.
某法院。一法官大喝一声:“带被告鲁智深!”被两个小吏押着的鲁智深反剪着胳膊,一脸凶相“哪个不怕死的贼兀鸟,腌媵匹夫,敢来告俺!”第一回合一个满脸血污的人嘟嘟囔囔道:“俺要告他鲁智深!”走上来的正是原告郑屠。鲁智深的罪名:浪费他人时间,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3.
噔噔噔……不用想,听听这特有的脚步声,就能肯定是鲁智深来了!我班谁有这能耐敢挑战鲁智深呢?我环顾四周,没有发现英雄出现。我只看见人群之中,有人听到鲁智深三个字,就纷纷逃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4.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7.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他性格品质中最美丽的华彩在于其自由生命意识,这使他成为梁山108位英雄好汉中为下层人民争得自由的代表。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使人们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生命本身的光彩和生气。  相似文献   

8.
因为大闹五台山,鲁智深被智真长老打发下山,去到东京汴梁的大相国寺里安身. 寺里的智清长老是五台山智真长老的师弟.他看了鲁智深带来的师兄的介绍信,心里不舒服了:“你那里安他不得,却推来与我!待要不收留他,师兄如此千万嘱咐,不可推故;待要着他在这里,倘或乱了清规,如何使得?” 正在为难,身边的都寺(统管总务的执事僧)出主意了:酸枣门外菜园子那里经常有些小混混捣乱,守在那里的老和尚管不了.不如让这个鲁智深去看管菜园子!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鲁达的名号是花和尚鲁智深,与其他好汉名号相比,显得非常特别。鲁达原本是提辖官,出场时并无绰号称呼。花和尚鲁智深是他在五台山出家后才有的名号。这个名号对成功塑造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创作者匠心独运,通过花和尚的“花”,鲁智深的“智”,赋予了名号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0.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同时突破《水浒传》中其他侠者偏激嗜血的局限,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  相似文献   

12.
作家萧乾曾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残废”一词来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  相似文献   

13.
鲁智深曾在大相国寺门外做过菜园管理员。城外有几十个“泼皮”,没有正当职业,全靠偷菜为生。前几任管理员因为镇不住他们纷纷要求调离。鲁智深初到菜园,这帮“泼皮”想趁其不备把他推进粪坑,不料反被兽智深踢进坑中这样,鲁智深就在第一次见面时震慑了这伙“泼皮”。当他得知这帮“泼皮”靠偷菜养家糊口时。  相似文献   

14.
15.
钟晓霞 《青海教育》2014,(11):17-17
《水浒传》一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但在其流传和接受过程中,因读者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的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李贽评《水浒传》,将鲁智深解读为有着完全佛性的真和尚,金圣叹对鲁智深的理解更多从其豪侠性格角度着眼,之后的读者对这一形象各有合乎自己习惯的理解,但总体上始终沿着李贽、金圣叹等人的评论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作家萧乾曾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残废”一词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可我是否就‘废’了呢?中国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难道你没有看报?没有注意到‘残疾人’三个字?”萧乾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文章用词不妥,同时也被这位残疾人的信深深打动了。于是,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向残疾人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7.
作家萧乾曾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残废"一词来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设计》是我非常喜爱的教学刊物之一,每当一本到手后,总会迫不及待地阅读,顺便也和"上榜"的老师比比,找找自己的差距。在阅读2012年第11期花宏老师撰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后,受益匪浅,却总有个疑惑如鲠在喉,那就是第38页的这段话:在体会林冲谦卑忍让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背景资料,"不敢,不敢"似乎是这篇课文中林冲的心声:……鲁智深几次邀请林冲上梁山造反,林冲虽然心中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他还是说"不敢,不敢";今天,一个名声不响的洪教头,公然挑衅自己,他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记述鲁智深的文字"通篇只是鲁达纪程图也"。这一"纪程",不仅是鲁达行侠仗义的人生轨迹,更是鲁达自我迷失、自我探寻、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完成了从自我、本我到超我以及从有我到无我的超越。作品把鲁智深推进到生存结构之中,从形而上的哲学叩问和形而下的道德实践中拷问自我,探讨人类的存在方式,从而对陷入尘世的人生进行哲学上的探究。这种探寻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纬度之下的人性的省思,使它成为我国尤罕的"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20.
近代哲学家大都对佛学有所关注,但每个人对佛学的取舍和建构大不相同。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最为接近,这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将佛学置于孔教、佛教和耶教组成的三教关系中予以审视,热衷于对三教进行顺序排列。第二,以仁整合三教的共同宗旨,以此凸显佛教与孔教、耶教的一致性。第三,为佛学注入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诉求,肯定佛学追求平等。第四,将佛学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佛学的救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