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明 《教学月刊(中学下旬版)》2009,(1)
高考政治命题有客观题与材料题之分.材料题即非选择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范畴.相对客观题而言,主观性试题往往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有些考生拿到主观性试题就惊慌失色、不知所措,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题要点写了不少、得分不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主观题解答常常能够做到的只是把答案填满,剩下的是听天由命,等着阅卷老师采点给分,使主观题沦落为"感觉题". 相似文献
2.
“信达雅”三字,原是严复在《天演论》里阐述的翻译西文的三条标准,后来被广泛地用作文言文翻泽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泽出来。“达”是指译文耍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泽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三年来的浙江省高考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我们发现浙江省的广大考生似乎走入了一个解不开的迷局:不论试题如何,得分均很低。表1所示为2010—2012年的行分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优秀短篇小说集“三言”中大量地记述描写了平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形象以崭新的姿态示人。文中分别对穷苦书生发迹变泰型、奸诈商人重情重义型、柔弱女子刚毅果敢型、文人名士市井生活型作了阐释,并简要分析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谈到当今高考语文试题变化的趋势,一般人都会有一个印象:主观题增多,而客观题变少了。那么,何谓主观题?何谓客观题?按照一般教科书的说法,主观题也称主观性试题,是指应试者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对给分标准评分者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需要借助主观判断确定的试题。主要包括论述、作文、翻译、简答、填空、改错等。客观题也称客观性试题,是指把格式固定的答案形式提供给被试,给分标准容易掌握,评分客 相似文献
6.
管雯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33-37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7.
王锐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28(11):105-108
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政治科目中的题型一般都有表格类、柱状图类、坐标曲线类、饼状图类、复合类等图表类主观题,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文字量少但信息量大、材料新颖且设问灵活,难度较大,取得高分殊为不易。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和考试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解答高考政治"图表类"主观题的有效方法——"四三"法,即"三看""三比""三关注""三要求",可帮助学生有效审题和答题。"三看"是指看标题、看内容、看注解,"三比"是指纵比、横比、图表之间比,"三关注"是指关注整题、关注时间、关注时政,"三要求"是指要求全面、要求规范、要求合理。 相似文献
8.
王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32-35
"三言"的标题形式以七言、八言对句为主,此前的话本小说集中没有普遍使用过这种标题,此后的话本小说集标题则大多仿照其例,具有鲜明的规范化特征。这种标题形式规范化的原因在于借鉴了宋元时期文言小说集、章回小说、戏曲的标题形式,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了故事焦点,突出道德说教色彩,增强标题对情节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的"三言"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市民阶级的情感和意识,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该部作品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分别从红、绿、黑、灰四个角度多元解读"三言"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37-38
冯梦龙的话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之中囊括了众多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其评价标准和理想的寄予,但这些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中却包含了一定的矛盾因素,本文将对此从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谷利平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6):47-50
明代晚期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当中所塑造的商人形象比过去有了许多新特点:作品通过对商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经商道路,重义逐利、利欲并重的经营理念,诚信善良、公平厚道的商业道德,知情识趣、恩爱敬重的婚恋观念,真诚友善、同舟共济的友朋关系等的讲述,为文学史塑造了正面的、全新的商人形象。"三言"当中全新商人形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惠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176-178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的“被”字句从形式类型上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对“三言”中“被”字句的名词、动词、补语、状语、谓语等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描述,同时结合“被”字句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中“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葛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110-113
在"三言"中多次出现了苏轼的形象,冯梦龙笔下的苏轼更世俗,更像一个普通人。这种形象的变化及选择,既与时代风尚、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有关,也与作者本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相关。作品中的苏轼是明代文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冯梦龙在作品中的替身。 相似文献
15.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新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4-6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他从1621年至1627年分别改编出版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俗称“三言”。从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第一次将其传播到西方以后就引起许多西方汉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为了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并满足教学需要,俄国汉学家也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选译,所选取的多为在中国流行并符合俄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20世纪以前的“三言”俄语译本故事大多是转译自英语或法语,译者多为无名氏。从20世纪开始,俄国汉学家将“三言”故事从汉语直接翻译成俄语,译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文献学和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三言”在俄苏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言”是一部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巨著 ,是中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宝库。它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倡导婚姻爱情的幸福与自由 ,批判封建婚姻对人性的压抑、扼杀 ;二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 ,黑暗腐朽和罪恶 ;三是颂扬真挚的友谊 ,呼唤人间的真情和信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刘爽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84-84
弘扬女性的精神与魅力一直是"三言"中故事的创作者和编者们比较重视的主题,而与此相关的女性"助夫"主题也是"三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金钱资助丈夫和通过才情援助丈夫两个类型,这一主题的出现是女性地位的提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在“三言”中对爱情婚姻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描写,尤其是其中的女性,着墨较多,主要描写她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束缚,对自由、性爱、人格尊严等方面进行大胆地追求,以求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