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范文我的英语一向很差。一天英语课 ,老师兴奋地把印着我英语作文的试卷发给全班每人一份 ,我不禁有些受宠若惊。接着 ,老师又兴奋地说道 :“同学们 ,这篇作文很不简单啊 !凡是你们能够想象得到的错误 ,都能在上面找到。好 ,现在我们就以它为范文 ,开始改错。”有其父必有其子一农夫看见一小男孩正在偷苹果 ,农夫叫道 :“我待会儿一定去告诉你爸爸。”孩子听后 ,马上向树顶喊到 :“爸爸 ,下面有人想找你谈话……”礼貌某生因为叫一个胖女生是“肥猪”而被老师教训。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你这孩子太没礼貌了 ,怎么能别人像什么你就叫什么呢 ?…  相似文献   

2.
一你知道你孩子现在多大了吗?一天,一个母亲带女儿前来接受心理咨询,见到我,她对女儿说:叫爷爷。她女儿就很乖地叫我一声:爷爷好!面谈结束,她又对女儿说:跟爷爷说再见。女儿又很乖地对我说:爷爷再见!  相似文献   

3.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27):9
@王人平: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4.
“老师,你说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呢?上个周末,客人来家里玩,我对奇奇说:‘奇奇,快叫叔叔阿姨好。’哪知道奇奇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这孩子那么不懂礼貌,让我们做父母的都觉得脸上无光。我们平时也经常教育他要懂礼貌,要叫人,可这孩子怎么就是那么倔头倔脑的呢?”让孩子懂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家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讲解,“礼貌之花”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播种、开放。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你不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考虑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所偏差。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  相似文献   

5.
一上来 ,故事就以简洁的叙述把一个严重的、紧迫的、不可不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提到小孩子面前 :水都叫牛蛙喝光了 ,现在动物们口干了怎么办?听故事的孩子于是一下被故事里的问题套住。好故事都应当有这种效果。有一个不能叫人牵肠挂肚的故事开头 ,可以说故事一开始就失败了。抓不住孩子 ,就已经意味着故事的不成功。成功地提出问题之后 ,形成了悬念之后 ,幼儿文学独特的解决办法该是什么样的呢?晓之以理 ,“做思想工作” ,去对牛蛙说 :“你只顾自己喝 ,喝 ,把水都喝光了 ,你倒是好了 ,可叫大家喝什么呀?你也太自私了!”如果这样处理 ,就…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才10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就不起床,大人见他不愿意起,就呵斥他懒惰、没出息,连哄带吓。小明无奈,只好懒洋洋地、慢腾腾地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爬起来就叫肚子疼、头疼,真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看  相似文献   

7.
中午我去中班替班,刚到门口,就听见夏老师用命令的口吻说:“棉花套!瞧你这付脏样,还不赶快站起来。”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男孩慢吞吞地从地上爬起来,裤腿膝盖处,已经磨出了两个窟窿,露出里面的咖啡色内裤。我奇怪地问:“这孩子为什么叫‘棉花套’?”夏老师忙着把孩子打发上床睡午觉,然后把我拉到活动室里对我说:“这个孩子是刚从小班转上采的。别的老师都叫他‘棉花套’,我也就跟着这么叫  相似文献   

8.
小脏手     
金翔 《天津教育》2006,(9):55-55
你说你喜欢我叫你孩子,我就仍叫你孩子吧。的确,你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可你知道吗,你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痛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9.
谁叫××     
“谁叫××?”年轻的母亲愤恨得像头狮子,拉着孩子怒冲冲闯进教室。 正在教室里吃饭的幼儿被吓呆了。这位泼辣的妈妈不顾老师的解释、劝阻,旁若无人地冲着一位4岁大小的幼儿吼道:“你叫××,告诉你,今后再敢欺负我们孩子,我就把你送公安局去!” 望着这位舐犊情深的母亲,教室内的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 本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小朋友一起玩,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  相似文献   

10.
说教的力量是抵不过"示范动作"的力量的。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去探监,那个身穿囚服的男人问他的孩子:你在学校表现怎样?孩子天真地说:爸爸,我画了一幅画,刊登在学校杂志的封面上了1父亲笑了,慈爱地问孩子: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呢?孩子说:我画的是你,画的名字叫《孤独》。这个有着极好的绘画天分的父亲心酸地说:孩子,忘了我是你的父亲,忘了我做错的一切,只把我遗传给你的优秀带走吧!  相似文献   

11.
开心八爪鱼     
打架有位父亲看见儿子跟别的小孩打架,怒不可遏地揪起孩子就打,边打边骂:"小小年纪就打人,我今天非要好好教训你不可!"儿子痛得嗷嗷直叫,连连求饶。父亲气呼呼地问:"你还敢打人不?"儿子哭着回答:"现在不敢打了,等长大当上爸爸再打。"  相似文献   

12.
张晓军 《家庭教育》2001,(12):36-36
有时你叫孩子做事、吃饭时,叫了他很多声,他总是不应,好像没听到似的。于是你就高声叫他,直至发火、威吓。第二次,第三次……又重复上面的这一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要让孩子学会答应你,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他对你的及时反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儿子的有意识训练就证明了这一点。年轻父母可能对孩子吃饭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家长,想叫孩子快快长大,便叫孩子从早到晚吃个不停,吃不下也硬塞,那么人们就会责备他:你简直要把孩子撑死!因为众所周知,人的肠胃有一定的容量,对食物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如果生活无规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的哭叫声、大人的"叫骂"声。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幅"惨烈"景象:一个孩子满眼泪花,拽着他外婆的衣服哭喊:"外婆!别走! 别走!我好好做!我好好做!"那外婆作势要走,没有几步,又回过身来,黑着脸,瞪着眼,喷着唾沫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谁叫你不好好做的?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15.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背景美国作家戴维·维斯格特说过:"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信任"对成人而言是双向的,信任与被信任是相辅相成的,然而面对幼儿我们将如何取信于他们呢?案例描述(一)晨间活动时接到了华华妈妈为孩子请假的电话,说孩子呕吐、有些脱水,要到医院输液。电话刚挂断就又打回来了,华华妈妈无奈地解释:"刘老师,孩子闹着不去医院,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老师的一句“你能行!”、“你真棒!”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久而久之,孩子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师“你能行”、“你真棒”信息,内化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你能行。记得上一学年,我班有个叫任萌的孩子,我发现她上课老走神,作业写得很潦草,单元测试不及格。我很纳闷,一个很聪明  相似文献   

18.
曾经见过这样的情形:一位老师拿着张画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孩子兴奋地说:“我画的是荡秋千……”教师严肃地说:“谁叫你画秋千呀,不是说了画火车吗?重新画!”孩子眼中的神采黯淡了,委屈地拿着画离去……或许,在成人眼中那些不过是涂鸦之  相似文献   

19.
案例:回声有一个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里,大声叫道:“喂选喂选”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选喂选”他又叫:“你是谁芽”回声答道:“你是谁芽”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选”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听听它的回声。”“应该的,”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  相似文献   

20.
一位家长曾向我讲过她女儿的一件事:一天,他带女儿到医院去拔牙,女儿有点害怕,这位爸爸就安慰她说:“别怕,爸爸就守在你身边。”可谁知进了诊疗室,女儿却更加恐慌,紧紧抓住爸爸的手不放,哭哭啼啼地就是不跟医生合作。这时,一位老大夫走过来对他说:“请你出去,离开你的孩子!’,孩子的爸爸有些为难,可看到老大夫不容置疑的态度,只得很不情愿地退出了诊疗室。孩子的爸爸忐忑不安地在外面竖着耳朵听着诊疗室里的动静,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女儿平平静静地走了出来。爸爸急切地问女儿:“疼吗?你哭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