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举办了“时新小说”征文比赛,应征作品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内容皆显“三弊”之害。“三弊”中的时文即是科考之弊。时新小说详尽描述了八股考试的整个过程,论证科考取士与实学济世之别,鲜明指出科举考试的诸多弊端,对晚清科举考试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八股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介绍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八股文随着明清科举考试而风行几百年,前人对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可以以焦循、周作人等为代表,焦循在《易余龠录》中说:“(八股)询可继楚骚、汉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汉则专取其赋…  相似文献   

3.
<正>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着重大影响。云南省泸西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中保存的一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乡试考试卷,反映了当时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试卷考生是广西直隶州学  相似文献   

4.
对联式: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明《诗经》中“昧昧我思之”的意思,将其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开始不明其意,继之哑然失笑,挥笔批道:“哥哥你错了。”  相似文献   

5.
非常考生     
最反叛的考生吴敬梓 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儒林外史》。他出身科举世家,但对科举“正途”颇为反感,29岁参加科考遭斥逐,此后更蔑视礼法。他猛烈抨击八股科举制,十年乃成《儒林外史》。因中举而狂喜发疯的著名考试人范进便是他笔下的经典人物。最风流的考生柳永 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多写风花雪月,羁旅行役。他初考进士落第,填《鹤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上解送入试。每当京城会试(中央一级的科举考试),地方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解送考生称作“天荒解”。  相似文献   

7.
短信小说     
王佩  如岚 《出版参考》2004,(10):49-49
最近,广州作家千夫长和北京写手载鹏飞各推出一部4000多字的小说,两人都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全国首部短信小说”。国人对争第一向来是上瘾的,因为“为首”和“为副”,其影响、地位和命运,往往有天壤之别,韩非子虽然提出过“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但那是说给竞争对手们听的。用在自己身上,其实谁都想“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才冒出来一南一北两个“首部”,一对“第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专用考场.作为“抡才重地”,贡院是中国唐代到晚清知识分子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从唐宋至明清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著名学者都经历过贡院场屋生活.贡院建筑规模宏大,考试规制严密,是科举制度的具体象征.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趣事     
大路 《兰台内外》2007,(1):51-51
章太炎,人谓有王安石之风。其童年聪慧过人,成年后婚姻充满乐趣,处事笑话颇多……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6岁那年,受父命参加考“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奸、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  相似文献   

10.
范军 《出版史料》2004,(4):106-113
研究中国小说史、小说理论史,古代小说刊本中的序言和题跋等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小说序跋这一形式, 以汉代为滥觞,绵延不绝,直至明清两代则彬彬大盛。它较之小说评点、小说专论的形式,不仅时间要早,数量要大,资料要多,而且更体现了理论的实践性、丰富性,同时也葆有理论的概括性、完整性。它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和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近代以来,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报刊业尤其是报刊小说广告对晚清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晚清时期报刊所载小说广告可知,报载小说广告通过参与小说销售市场的运作,对晚清小说的传播及小说读者群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已非昔日能比。特别是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产生了一大批来自一线、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然而,形式上的变革却还未使新闻报道尽如人意。新闻报道的八股味还很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文件语言、  相似文献   

13.
清朝取得天下后,为治理国家,选拔统治人才,顺治二年开始科举取士。清代科举制大体延续明朝旧制变化不大。清朝科举考试在雍正以前,为优待满族旗人,将科举分为满汉两榜。旗人考试较容易,考满汉翻译一篇,也叫翻译科。到雍正时,为缓和反清情绪,取消了二榜制,无论满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叫正途出身。为力求公平取士,防止科举考试作弊,清代还修纂了一部《钦定科场条例》,对科举作了详尽的规定。清代科举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院试:即清朝时各省内的科举考试。当时一省设提督学政,负责考察全省学务事务,并主持省内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评论》2011,(4):127-128
书中汇集了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小说理论和小说批评。全书四辑40篇文章,分别涉及作家自己的小说观念、对小说名著的解析、小说与城市、小说与妇女等论题,汇合起来,则可看出一个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著名作家对于自己本业的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小说的混类现象我在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时发现,有一些作品,说小清它们是神怪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例如,鲁迅先生把《三宝太监西洋记》放在“明之神魔小说类”,而孙楷第先生却将这部小说置于“明清讲史部”里。有一部《锋剑春秋》,约成书于嘉庆初期,作者未详。孙楷第据四和堂本序,说“四和氏盖即作者”;周少南据丹桂堂本首有  相似文献   

16.
刘知幾于《史通》中提出“偏记小说”的概念,并通过严密周详的理论阐释,明确了偏记小说的基本属性,界定了偏记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刘知幾所谓“偏记小说”,是借用了原本属于诸子类或子部的“小说”概念,用以囊括他认为的那些“多以叙事为宗”“能与正史参行”的古今正史以外的一切野史杂著。偏记小说就是史部的“小说”,我们不妨称之为史部小说。由此,广义小说就在子部小说之外,增加了史部小说,小说也在子书身份之外又获得了史流身份。史流身份的获得,扩大了小说的范围,为小说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随着这一道路的延伸,小说的天地变得愈加广阔。  相似文献   

17.
潘炜 《出版参考》2009,(23):25-25
那多“势”与出版的“市” 早在2005年,一部欧美悬疑小说《达&#183;芬奇密码》横扫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一方面让中国读者领略了什么是高水准的悬疑小说、并丰饶了国人对悬疑小说阅读的胃口,另一方面从此刺激并开启了原创悬疑小说出版的新风潮。  相似文献   

18.
从唐人笔记看唐代的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之盛,旷古莫比。据吴枫先生推算,“唐代进士科考生当在五万人左右,明经科考生当在三千余人,加上制科(即不经主考部门而由皇帝颁诏临时举行的科举考试),总计考生不少于五万五千余人”。“这是一个可观的文化知识层,既能著书立说,又能传播文化”,且不论现存的近五万首唐诗和近两万两千篇唐文,仅两《唐书》著录的唐人文集就有六百三十余种,而流传至今的尚有二百四十余种。在如此宏富的文字中,有一类规模可观的著述特别富有新闻传播的意味,因而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政论传统的国家.两千多年以来,从先秦两汉时期的贾谊、晁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祢衡、阮籍、嵇康、范缜,唐宋时期的韩愈、柳宗元、陆贽、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氏父子,到明清时期的方孝孺、王世祯、李贽、王夫之、魏源、龚自珍、冯桂芬,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政论作家,他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各有师承,各擅风骚,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至今还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爱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原创幻想小说的主要推动者,彭懿对于幻想小说的推崇和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他以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实践,向我们呈示了他在幻想小说创作方面的执著和努力。从“精灵飞舞小说集”到“我是夏壳壳”系列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