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秦观的好友苏轼认为“郴江聿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  相似文献   

2.
王学华 《高中生》2010,(3):22-23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19,(5):112-119
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以生态环境性、社会经济性和艺术价值性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应用距离指数-层次分析法调查研究了郴江拦河坝工程的修建及运营期间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郴江拦河坝工程在社会经济性和生态环境性方面评价较好,尤其是其防洪作用成效显著,在艺术价值性方面有待改善.为此,提出了郴江河流规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归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词人,秦观尤擅吟愁弄恨。愁、恨,在他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是流动的愁;《浣溪  相似文献   

5.
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有“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甸子。对于这句的理解,向来存在争议,至今让人莫衷一是。笔者试图通过对有关教材的错误注释,对有关教辅用书、有关赏析书籍中的不当赏析,进行辨析探究,力求通过作者生平经历,从作者思路,从词作的层次关系,从作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探求作者的原意,作出贴近文本的赏析。  相似文献   

6.
正《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适用)习题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这首词写词人当时处境的句子只有两句:  相似文献   

7.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这首小词为秦观谪居湖南郴州时所作,有的版本标明题为“郴州旅舍”。词人身世坎坷,由于受到党争的牵连,后半生一而再地受贬迁徙,同他的恩师苏  相似文献   

8.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踏莎行》。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宋哲宗元(?)初由苏轼荐于朝,绍圣初年受章悖排斥,  相似文献   

9.
沈周,字启用:号石田,长洲(会江 州)人,出舅于书舀门第,长用从事箔画和诗文创作.不回科洪,擅画山水,后人把他和文糊明、臼自、枷为“明四驭”。他的画取景多为江南山川和园林贝物,于级图中透出雄浑的叮势,人郴“细沈”.炉山高》是沈周41岁肘为庆贸者师烁觅7O浴辰而作。图中山  相似文献   

10.
一、义蕴言中韵流弦外──读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题为《郴州旅舍》,写作地点已明。但写作时间,各家理解稍有分歧。一说作于绍圣三年(1096)暮春词人流放郴州期间;一说作于绍圣四年二月.词人被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离开郴州之前。笔者取后说。从绍圣元年词人被贬出京,政治迫害打击踵而至,一次比一次残酷:先贬杭州通判,赴贬所选中旋即被罗织罪名,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仅一年,…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21,(6):51-53
徐霞客郴游日记体现了徐霞客丰富的内心情感,既有对山水审美的愉悦,对人文古迹的追思,对过去贤哲的敬重,也有游愿没满足的遗憾,同时还有生逢乱世的忧世情怀。分析徐霞客不同情感的成因,对郴州市旅游宣传,本土文化的推广,传统文化的保护,研学旅游的开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郴州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新时期郴州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是郴州构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通过对郴资桂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城市职能结构、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分析,探讨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战略,为全面提高郴州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实现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兆骞年谱     
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吴兆骞生 徐(金九)《孝廉吴君兆骞墓铭》:汉槎姓吴氏,讳兆骞,字汉槎,世为吴江人。 汉槎以前辛未十一月某日生。 沈彤《震泽志》:父吴晋锡,字兹受。崇祯十三年进士,授永州、武昌推官。甲申事变后,何腾蛟疏荐为衡、永、郴、桂团练监军。其后,升任永、郴巡抚。多次献策于何腾蛟而不能用。湘沅沦陷,桂林失守,知事不可为,薙发入九疑山,又潜回吴江故里。著有《玉棹银河集》、《半生自纪》、《孤臣泣血录》等书。  相似文献   

14.
《郴行录》是宋人张舜民元丰六年赴任监郴州酒税时所撰日记体游记,从游记文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看,都有极高的价值。今存《郴行录》六十八条中条目失序和不可解之处甚多,但只要对文中所涉时间、地点加以考证,仍可清晰地梳理出张舜民赴任历时及路线。将《郴行录》和宋人其他此类游记捉置一处,则反映出宋代的制度文化及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16.
<正>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轰轰烈烈、蓬勃开展的年代,当时大办教育也形成了一股强劲东风.为了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初中教师,以适应郴州地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地委的领导下,郴州地区第一所高等学校郴州师专在风景秀丽的苏仙岭旁、流水滔滔的郴江河畔诞生了.她的诞生标志着郴州地区开始有了自己的大学,成为郴州地区高等教育“开天辟地”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18.
郴(州)资(兴)桂(阳)因其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使得三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通过分析郴资桂经济圈的可行性、必要性,为该区域的构建提出相关构想与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向南而立》是李镇东①于2012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一共五卷:"三月三的太阳"、"母亲的夏天"、"许愿灯照亮风筝"、"在云上"和"不眠的雷锋"。梁瑞郴先生评《向南而立》是"一曲四季牧歌",而"在夏之恋中","诗人的情感既"绵长"又"细腻",并认为这种情感是从"故乡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有如夏夜的徐徐清风,令人陶醉"①。我认为梁先生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旅游圈拥有湖北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江两山”,但呈现“一江独秀,两山较弱”的发展态势。“两山”不是弱在文化和生态上,而是弱在交通上,建造武当山机场,加速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两山”发展瓶颈制约,适度开发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旅游,加强鄂西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鄂西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湖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