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迟子建的小说擅长运用童话般的叙述来揭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她的小说不是宏大叙事,往往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多是平凡生活中的琐碎故事,但却充满了异常感人的力量,原因在于她对小说叙述方式的经营,独特的童话方式叙述使她的小说更具亲切感。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文章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和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派克大妈的一生>,以展现她独特的叙述策略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多视角叙述方式;她还运用人物自由联想、象征主义等艺术形式,给读者提供了清新的视野。这些艺术形式在她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 ,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 ,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 ,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 ,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 ,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 ,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 ,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林徽因在《模影零篇》中以她独特的方式叙事,再现了民国初年的民间生活。儿童视角的叙述方式是林徽因小说叙述结构的独到之处,也是京派小说的相似点。在儿童的叙述视角下,林徽因以人性化笔调写出了由人物命运、时代背景共同促就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辛西娅.奥齐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主题赢得广泛的好评。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文化意蕴等角度探讨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相对传统小说而言的当代新小说其叙述重心由传统的故事重心转移到叙述方式重心,叙述方式的创造成为当代新小说新的叙述焦点.因此,当代新小说对于小说的叙述形式进行了叙述策略、叙述声音、叙述语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叙述因素的重要价值,激活了文学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小说《八月之光》中的琳娜是一个饱含原始性的隐喻符号.福克纳通过对意象来源进行解释,对琳娜的生活环境、服饰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描绘,从静态层面上塑造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通过琳娜的杰弗逊寻夫之行,福克纳把琳娜的自然人性与南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异化人性进行对比,从动态层面上刻画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八月之光》中的琳娜展现了自然人性的光辉,她的原始性存在不仅体现了作者保守主义的创作思想,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南方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更大的希望》(Die groβere Hoffnung)是奥地利女作家伊尔莎·艾欣格尔(Ilse Alchinger)发表于1948年的处女作。在这部小说中,伊尔莎·艾欣格尔向我们描绘了“半犹太人”埃伦(Ellen)及其犹太伙伴们的命运以及埃伦获得签证,和母亲移民美国,从而摆脱纳粹统治的魔爪,向“更大的希望”的转变。即使在肉体上不能逃离,但精神上却要得到升华,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即便身处绝境,仍要保持希望和梦想。 本文对该作品的人物形象、叙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展现这部小说是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描绘纳粹统治下犹太民族的历史命运以及主人公埃伦如何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现自我,实现从“大的希望”向“更大的希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传>对民族痼疾的深刻揭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乎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15.
华裔美国女作家王屏是近年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诗人和小说家。她的作品先后获得多个美国艺术奖和图书奖。她的第1部短篇小说集以半自传的方式,描写了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以及年轻女性的成长经历。小说用英语写作,却大量地引入中文俗语,在母族文化和主流体制下进行妥协与迂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伟》对民族痼疾的深刻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科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小说(愎活》中刻画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形象。迷途使单纯善良的玛丝洛娃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多侧面性,更显丰富。迷途并未使其沉沦,她不断探索人性“复活”之路,最终走向自我救赎。这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他要与主人公一同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imple, yet powerful postpartum intervention. The clinician gives each mother an instant photo taken of her with her newborn in the hospital a few hours or days after birth. For mothers, the photo becomes a snapshot-in-time to mark this memorable event. For clinicians, it represents a way to enha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her with her newborn and facilitate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