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帆 《教师博览》2014,(11):53-54
1954年,戈尔丁出版了一本寓言式的小说《蝇王》。故事说的是一群孩子因为飞机失事,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开始,这群孩子还能够团结在一起,并努力建立起来纪律和秩序。但是,很快,孩子们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孩子代表理性和文明,另外一派代表野性与原始。拉尔夫是一个海军军官的儿子,成了理性派的代表。杰克是唱诗班的大孩子,充满了野兽本性。他把打猎时得到的野猪头插在尖木桩上,逼着其他孩子像野蛮人一样把脸涂得花花绿绿,跳舞狂欢。在戈尔丁的小说里,野蛮派的孩子逐渐占了上风。两派孩子最终陷入了互相杀戮,整个小岛陷入了恐怖和火海。  相似文献   

2.
金鹏 《学语文》2012,(4):12-12
2011年语文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题选择的是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篇小说《岜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大致情节是工匠巴尔塔萨应财主家的孩子彼贝的要求为他做了一个精美的鸟笼,孩子欣喜异常,  相似文献   

3.
两儿童     
阿成是一位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两儿童》是他最近发表在《橄榄绿》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小说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两个另类儿童的成长过程,同时也给我们以警示:孩子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全社会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东西的小说创作,至今,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自一九八六年秋《龙滩的孩子》①问世,到一九九一年秋《回家》②发表,可视为第一阶段,说是瞒珊举步,寻砖敲门,大约不算为过;从一九九二年春,《祖先》③出台亮相,直到现在,可视为第二阶段,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他的小说,都有了惊人的变化,产生了一个飞跃。东西已脱颖而出,引人注目,成为文学新佳军中一员骁将。读东西第二阶段的小说,我们可以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现代小说气息。他的小说,大有“先锋派”的味道。他总是有意识地变换艺术路数,不断亮出新招。《祖先》叙述了…  相似文献   

5.
蔡晓燕 《文教资料》2011,(26):17-19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第五个孩子》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第五个孩子本的出生而分崩离析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一部关于母性的小说,描述了一位母亲异样而又痛苦的怀孕、生产和养育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小说中的母性经历,以及莱辛对这一主题的严肃思考。研究发现,莱辛笔下的母性体验颠覆了传统母性神话,挑战了父权体制下为母之道的意识建构,为母亲实现主体性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作者也暗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不能局限于母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3,(3):68-71
阐述哈珀·李的作品《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部描写孩子成长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关心。分析小说中的父亲,作为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可分为"反面的""缺失的""正面的"三种类型,这为读者呈现了在别样父亲引导下孩子的别样成长历程,展示了小说的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期待和忧思。  相似文献   

7.
单士兵 《上海教育》2005,(9A):59-59
近日一则消息报道,如今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副实。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相似文献   

8.
厦门一位母亲来电话说:我有个女儿,是个十足的追星一族。她天天惦记的好像都是那些明星,我真担心她这样会影响学习。我该怎样劝导女儿正确看待明星现象呢?针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追星现象,我们请几位学生的家长来谈一谈,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孩子追星的。观点一因势利导,帮孩子圆一个梦。我的孩子特别崇拜武打明星,并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武打动作,惹出不少是非。我告诉孩子,影视中的飞檐走壁等动作,都是用一些特技手段拍出来的,小说中描写的有很多也是人们想像的。我想,不如让孩子参加武术训练班,一能强身健体,二能让他有目的地学习一…  相似文献   

9.
《不许你在大街上流浪》(朱传辉,短篇,《山花》2005年第11期)从题目就透出一股孩子稚气的任性,小说也正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的——小昭看不起离了婚又整日唠唠叨叨窝窝囊囊的父亲而不断从他身边“逃跑”,在大街上百无聊赖地流浪,最终被心怀疑窦的父亲带去做了亲子鉴定——叙述的语调、小说的修辞都跟着孩子的视角走,司空见惯的场景遂获得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善良宽厚又生性懦弱的父亲吴大海的形象也藉此确立,生动鲜活、如在目前。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沃尔夫的《失去了的孩子》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多角度叙事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罗伯特这个失去了的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亲人的缅怀。  相似文献   

11.
一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表明,90%以上的孩子都喜欢读小说。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小说里有着有趣感人的故事,它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爱不释手,为它废寝忘食;其次,小说中有着我们着迷的人物,读着他们,我们仿佛在书中找到了自己。当然在小说中还有其他吸引我们的因素:譬如丰富的想象,譬如优美的语言等等,因此可以这样说,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因为许多的梦想都可以在小说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来说,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月下归航”中煮吃罗汉豆这一情节。北方的孩子,一提起用来煮着吃的豆,自然就联想起了半生不熟的黄豆———即俗称的毛豆。在自然状态下,吃毛豆的时节是在秋天,最早也不过是夏末秋初。在小说中,看戏的孩子们吃的罗汉豆不是北方的毛豆而是生长在南方的蚕豆。蚕豆收获的季节不在秋天而是在春末夏初。那么,有尚未熟透的、可以用来煮着吃的蚕豆的时节,自然不会是夏天。在另一篇小说《祝福》里,祥林嫂家的阿毛被狼衔去时,孩子正在门口剥豆,而那时已是春天了:…  相似文献   

13.
妈妈,当你站在洁白的郁金香花丛中,沐浴着春天灿烂的阳光微笑时,我觉得你是世上最美的妈妈。忘不了那个美好的春日,我们一块去人民公园看郁金香花展,搂着你的肩膀,我快乐得像个孩子。是啊,在你的面前,我永远是孩子。可是,我曾经是个很不懂事的孩子。我曾经对你满腹怨言。小时候,姥姥告诉我,你怀上我后不想要我,是因为怕做手术才生下了我。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对你有了一分怨。少女时代的我,成了一个性格孤僻的怪异女孩。因为发现你翻看了我写的小说,我便一把火把它们烧掉。我甚至拒绝你踏入我的“领地”,用一把大锁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余婉娜 《现代语文》2009,(9):105-106
在小说《在酒楼上》中,鲁迅借吕纬甫之口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以下试从孩子的“名字”、品性、命运几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血与铁》是一部追朔文革记忆的小说,作品真实地记录了那一代人在那个时代的心路历程,小说以一个少年的视觉,描写了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如何在与朦胧的性觉醒的搏斗之中,如何在饥饿的煎熬之中艰难地成长故事。  相似文献   

16.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唤醒成人麻木心灵的小说,从孩子的丢失写起,随之展开两个家庭的故事,成人世界的生活面貌一一浮现,在我们内心留下深沉的感慨。故事结束于新生命的诞生,带给人无限希望,终点也即起点,故事的结构严丝合缝。它探讨了夫妻之间的爱恨情欲、成人世界的问题以及时间在生命结构中的意义,使我们在观看小说中人物命运,感受小说严密而美妙的结构时也自觉审视关于自身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7.
女儿在教室里面学英语的时候,我通常是拿一本小说来阅读,第一节课四十分钟,能看半本小说;等孩子课间跟她说说话,问问学习情况;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去超市买这周的生活必需品。就是这两个多小时里,也有的父母在教室外面,拿着手机,挂着免费网络在追剧,还有的家庭一次来了三位家长,彼此之间也不交流,就是趴在椅子上打瞌睡……真搞不懂为何家长自己明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却让孩子一天上三个培训班?  相似文献   

18.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只羊,一只孩子眼里的羊。提起羊,人们首先会想到它温顺的神态,继而也会想到它因为温顺而被欺侮的样子。但是,这篇小说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一只充满个性的羊,赋予了羊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李玉苑 《广东教育》2011,(10):33-33
来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一个多月了,有两次对学生进行处罚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 另类的“处罚” “我要特别奖励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放学铃声一响.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抱着彩乌鸦系列的八本儿童小说往教室走去。眼前马上浮现出那八个孩子拿到书时荣耀而欣喜的表情。我就像一个还未播种就看到丰收情景的庄稼人,心里对自己即将播下的这颗...  相似文献   

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从生命深处鼓荡起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水一样柔软,水一样强韧。小说《生命中的两袋红枣》,展示了这种爱的力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身患绝症,在生命的尽头,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孩子,不忍心让孩子因为自己的病情内心遭受折磨。为抹去孩子精神上的阴影,卸却孩子心灵中的负担,让孩子安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