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行,传统武术正面临失传的窘境。通过打造《武林大会》这一传统武术搏击擂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思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术技击在建国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一系列因素促使传统武术体现出更多的演练性而非实用性。因此,通过打造《武林风》"百姓擂台"这一国内首个传统武术搏击擂台,将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观看"百姓擂台",我们也可看出目前武术发展的一大困境,即传统武术技击与时代脱节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4.
央视奥运频道推出的《武林大会》擂台赛,采用了以各武术门派传统技法进行对抗搏击,同时也体现了各拳种的套路和功法特点,使中华传统武术的内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示。此举对中国武术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和传统性的保留和继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武林盛典》武术盛宴2008年3月6日.正值武林大会开播一周年之际,由CCTV-5精心策划和制作的一档武林大会周年庆典特别节目《武林盛典》,即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全国电视观众见面。《武林盛典》将在CCTV-5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节目以中华传统武术门派拳种的精彩展示和精彩对决为主线.通过现场擂台比武的形式充分展现2007年在武林大会已播出的节目中  相似文献   

6.
一、我看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我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先后看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三个单拳种的擂台角逐以后,最突出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抢救中国传统武术的紧迫性,二是扶持中国传统武术的希望性。参加此次擂台赛的选手中不少是名师之后,且习武多年,拳械套路表演的水平也不错。但是一走上擂台就不  相似文献   

7.
找回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推出,被传统武术界誉为中国武术赛事的里程碑,正是因为该赛事是通过搏击来充分展示参赛选手的技击和技法的高低,又可称之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出“鞘”。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9.
席卷全国的"功夫之星"大赛裁判、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总评判长,话筒后一招一式侃侃而谈,镜头前一攻一防讲解用法,韩建中,成了曝光率最高的武林中人。"武林大会"正在位于大兴的摄影棚紧锣密鼓地录制,在这里一定能够找到作为总评判长的韩建中。初春的北京下暑小雨,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听韩建中侃侃而谈:听他谈武术,谈梅花桩拳;谈传统武术,谈技击实战;谈"功夫之星",谈"武林大会";谈父亲,谈多年来始终追随父亲足迹的自己……  相似文献   

10.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从7月22日起,《武林大会》正式登陆CCTV-1,今后每周日上午11点08分,武术迷们都可以在CCTV-1欣赏到这一节目。同时,《武林大会》原本在CCTV-5每周二晚间10点20分和周五上午11点的播出时间不变。就《武林大会》正式登陆央视一套,本刊记者采访了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记者:《武林大会》是一档全新的赛事,它以民间传统的"擂台比武"形式进行擂台争霸,填补了当  相似文献   

12.
陈步瑞 《武当》2013,(11):51-52
现代社会,大众看法,包括许多武术业内人士都认为,传统武术的套路相对于武术散打,那就是“花拳绣腿”,不堪实战。甚至认为传统武术练家遇上散打选手,远抵不住散打选手那三拳两脚和熊抱虎摔,散打选手会干净利落地击败传统武术练家。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传统武术套路真没用?真不能用于散打搏击吗?  相似文献   

13.
龚编辑信箱     
龚编辑 《中华武术》2007,(11):54-55
俱乐部会员、杭州朱友来信:《中华武术》对"武林大会"的报道,大家反映值得阅读,我们希望今后电视台多安排武术节目,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需求。龚编辑答:感谢您对中国武术的关心。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节日确实为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刊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这项赛事活动。同时,也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关注这  相似文献   

14.
格斗拳     
格斗拳是双方在击打中相互较力的一种搏斗形式,是武术技法在实际搏击中的应用,是技打技术应用于实际搏斗中的一种直接对抗形式。1979年起已对军队、警察、保卫、武警等部分学员进行了分期分批的培训,格斗拳在一些单位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训练课目。通过擒敌、  相似文献   

15.
李建炜 《精武》2009,(2):57-57
央视奥运频道推出的“武林大会”擂台赛,至今已两年了.此栏目对恢复和保留传统武术有着积极宣传和推动作用,在社会上反响甚大,受到了广泛关注。凭心而论,其竞技水平却叫人心寒,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真让人痛心棘手,连一些外行都看不下去了。技击是武术之魂,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解读和推广才对,不应像“武林大会”擂台上的一些“大师”讲解拆招那样地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16.
风云生 《精武》2008,(4):40-42
传统武术还能不能打?这是一个让无数人讨论过的问题,几乎每一个以传统武术自居的拳师都敢说能打。不服来找我.可是珠海意拳的刘斌三上擂台.以及武林大会形意拳冠军.在武林风上败给练拳击的出租车司机.这一切不知是否让那些说传统武术能打的人臊得慌?传统武术肯定是能打.问题在于跟准打?能否上得擂台?能否发挥出传统武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的《武林大会》,是传统武术的一项全新赛事。与武术散打不同的是,《武林大会》参赛选手不分体重级别,不戴拳套。以往的传统武术赛事,主要分布在世界和中国传统武术节及各拳种的活动中,都属于赛会制。像《武林大会》这样由各拳种依次亮相,一年到头连续进行的传统武术比赛,在大规模赛事中还是首次。因此,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武术散打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与中国传统武术严重脱轨的问题。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如何更加充分展现民族传统武术的特色和技术风格,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如何更紧密的体现传统武术的特色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革新策略。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散打力图体现民族特色,应尝试从擂台包装、护具、礼仪、技法、裁判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散打和日本、美国搏击的对抗中双方技术运用、比赛录像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远踢、近打、贴身摔是中国散打的技法总则,也是我们与美日对抗的主要手段。同时,只有继续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技法,完善散打模式;继续开放技法,加快交流速度,继续加大散打的品牌化进程和职业化建设,才能保证武术散打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重塑方圆     
大家 《中华武术》2008,(3):20-21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但从来没有一个成型的擂台规矩。CCTV《武林大会》突破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国功夫搬上擂台,并制定了严格的打擂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