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幅图画意韵丰厚,布局完整合理。嶙峋怪石,陡生萧瑟。而一挂从树梢垂落的柔枝,浅绿点点,绯红片片,为这恼人的天气增添了无限暖意。两只寒鸦,小憩枝头,似喜,似悲,似为生命的单调忧愁,又似因春天的到来而满怀希冀。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大自然的生灵和谐共处,宛然一体;无声的画面里,每一笔静心的勾勒又蕴含着无限生机。憩@张扬 @楚歌  相似文献   

2.
弈憩     
《闽江学院学报》2011,(1):F0003-F0003
  相似文献   

3.
晚憩     
找一片茵茵绿地,划一方明净天空,且坐下吧,稍作休憩吧,这个天地属于我了。任鸟儿空中飞翔,任语声耳边喧哗,哪管他小桥流水人家。看晚霞满天,看喷泉汩汩,看苍山绵延。伸伸胳膊踢踢腿,再打几个滚。其乐滔滔!  相似文献   

4.
美食中歇憩     
时间如白驹过隙,2021在不经意间就已结束,打开年度账单,不出我所料:饮食方面的花费占了大头,达到48.26%,其次是购物占25.26%,娱乐占9.42%,剩下则是一些细碎的开销. 回望这一年,我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把钱花在吃上.吃,真的能带给人超高的幸福感,而且简单易得.  相似文献   

5.
《憩园》是巴金文库中最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它清新、隽秀,好象山谷中缓缓流淌的小溪,又象蓝天里徐徐浮动的云。它虽然没有《红楼梦》中“大观园”那样的宏大建筑,却展现了苏州庭园式的玲珑剔透、精妙绝伦。可是当我走进这座小巧的东方园林时,却发现了被时代埋葬的封建家族的一片遗迹。一拉开封建大家庭的帷幕,便不难看见旧时代的罪恶。《憩园》中的杨公馆就是旧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杨梦痴在这里领略到了人生的种种享乐生活,并  相似文献   

6.
读巴金先生的作品,我平常有一个感觉,觉得巴老写小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有一颗同情而苦痛着的心。第二,偏重于写人们的心灵,而不太像其它一些作家着力于写人物的外表。最近读了《憩园》,就更证实了这两点。巴金这本《憩园》,写的是住在朋友家里(地点看来是成都),在写一本关于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的小说,朋友家有一个前妻的是外婆家骄纵的儿子虎少爷,因为骄纵,终于任性地在泅水时淹死了,这朋友家就叫做憩园。同时常到这憩园来的,还有一个以前的房主人的儿子杨家小少爷。他每每来折花,为的是给他那被家中驱逐出来的住在庙里的爸爸。这爸爸是杨三…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作品中,感情真实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真实的情感必然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必须是作家对生活的敏锐而强烈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8.
三月的北京,已经没有了料峭的寒意,洁白的玉兰花绽满枝头,绿茸茸的嫩叶不知在何时悄悄地爬上了树梢,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街上的行人和车辆似乎也被这种春天的气息所感染,熙熙攘攘的分外热闹。不过,在北京市第八中学一间名为“心灵憩园”的小屋里,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了雪白的窗纱之外。  相似文献   

9.
吴昊辰 《教育》2007,(5S):40-43
三月的北京,已经没有了料峭的寒意,洁白的玉兰花绽满枝头,绿茸茸的嫩叶不知在何时悄悄地爬上了树梢,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街上的行人和车辆似乎也被这种春天的气息所感染,熙熙攘攘的分外热闹。不过,在北京市第八中学一间名为“心灵憩园”的小屋里,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了雪白的窗纱之外。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陇上吟者樊忠英所著《憩荷斋诗词曲选》,共选诗、词、曲三大类体裁二百余首作品,犹以思亲怀乡类、谪居农村类与地震记事类颇感人也。作者始终珍藏一颗不泯之童心,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观察生活,剖析生活,用诗词曲赋表现生活,保持了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之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从主体审美意识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大漠诗人吴修纲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的自由意识、家园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将三置放于化透视与心理分析的宏阔视野上进行打量,借以追踪和探究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主体审美意识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大漠诗人吴修纲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的自由意识、家园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将三者置放于文化透视与心理分析的宏阔视野上进行打量,借以追踪和探究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巴金小说《憩园》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现代知识者反封建的意义上。事实上,小说文体中叙述者以三种行为状态来完成叙事,从而导出小说文本潜在的三则故事。它们启示知识者开始反省原先的反封建的启蒙意向,为进一步认识巴金40年代创作的意义,全面理解20世纪前半味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结合巴金新民主主义后期创作的中篇小说《憩园》(一九四四年),分析评价作为无政府主义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爱”的思想在巴金思想和创作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变化,力图在历史范畴内对这一问题作出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 一、巴金“人类爱”思想的来源及其实质 巴金对于自己的“人类爱”思想曾有过明确的表述。他说:“‘人类爱’是我全部性格的根底。”“我现在的信条是:忠实地生活,正直地战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需要恨的。恨那摧残爱的。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凌鹰的散文创作就是对于灵魂憩园的回归之旅,他不断探寻回家的路,在马车里尽可能多地装进可以带回家的东西。本研究主要分析凌鹰散文的审美印象,他在作品中歌唱圣洁的情感、梦中的乡土、文化的根脉以及静美的诗境,情感深沉执着,曲调自在悠扬,既有生命的温度,也有文化的厚度,还有思想的力度以及诗与美的纯度。  相似文献   

17.
石立燕 《文教资料》2005,(36):77-78
写于40年代的《憩园》是巴金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巴金在创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后对“家”的一次回归与反思。在作品的显性层面上,作家写的是“我”回乡时的所见所闻,然而在隐性层面上,作品的叙速过程实际上是“我”精神上的一次返乡历程。本文分析了在精神返乡历程中“我”的引路人、“我”返乡的阶段性以及这种返乡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于1944年的《憩园》通过其主人公杨梦痴的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正常人性的扭曲和摧残,同时昭示了财富不能“长宜子孙”这个真理。在叙事结构上,作一反业已形成的实现模式,而代之的典型的发现模式。在叙事线索上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20.
巴金小说《憩园》交错展示了杨、姚两家的悲剧故事,揭示出家庭的溺爱和误导是导致青少年走向堕落乃至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文中也刻画了几个做人的典范和道德的楷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百出的今天,《憩园》则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