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频、步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两个直接因素。国内外优秀百米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见表一)。男子A组(当代世界男子百米优秀运动员)的百米全程平均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为8.05±0.286;步幅指数(步幅÷身高)为1.213±0.041。世界女子百米优秀运动员(女子A组)的全程平均步频指数为7.64±0.350;步幅指数为  相似文献   

2.
计算练习法是指以标准成绩原理,跑速标准化原理,短暂休息原理等为依据,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具体的、适合个人特点的训练课时计划,并为规划整个训练提出一个合理的根据。一、计算步频、步长指数,定量分析评价技术动作方法是让学生跑一百米,记录跑的时间和步数,为了准确每人可以跑两次,取时间和步数的最佳值。按步频、步幅计算公式来运算:步频=步数/时间;步长=距离/步数;步长指数=步长/身高;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从而算出学生的步频和步长指数,这样从所计算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某男运动员身高1.70米,100米成绩…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我国运动员步长短,百米步数多,据测量统计,我国男子10″2—10″9的46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0.6步;11″1—11″8的4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步数52.29步;起跑至30米分别为17.9步、18.37步;30—100米的平均步长分别为2.15—2.18米、2.05—2.10米。女子11″6—12″9的47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为55.52步;13″0—13″7的1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6.2步;起跑30米,分别19.04步、19.53步。国外优秀百米运动员起跑30米是17步以内,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陈家全,起跑30米成绩3秒5,步数17步。比赛中10  相似文献   

4.
步长和步频是跑步时身体位移在空间与时间方面运动学特征的表现。在跑的项目中,跑的成绩取决于跑的平均速度,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对1 00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长=1 00米/步数,全程平均步频=步数/1 00米成绩,故可推导出1 00米成绩=1 00米/(步长×步频)的公式。这个关系式直接表明了步长、步频的值越大,则成绩就越好。因此,通过保持一个因素增加另一个因素、或两者同时增加、或一个因素增加的幅度超过另一因素降低的幅度等都可以提高成绩。然而,步长和步频是发展速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跑速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5.
前言探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青少年)、不同运动水平短跑运动员百米跑时的有关步频、步幅参数;研究百米全程步频、步幅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了解百米跑时有关步频、步幅参数与年龄、运动水平变化发展的关系,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短跑选材与训练工作必要的参考。为此本文通过田径比赛的现场,测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水平共数百人次的百米全程步频、步幅等数据,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0.1 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身高只有1.62米的我国著名短跑选手袁国强,先后在广州市举行的南斯拉夫、中国、广东队田径友谊赛和在保定市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中,分别以10秒4和10秒3的成绩获得一百米跑的第一名。实践证明,对于高水平的百米跑运动员来说,提高0.1秒并非易事。那么,袁国强的这0.1秒是怎样提高的呢?两次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说明:主要是增大步长的结果。袁在广州比赛中,全程步数为50步+14厘米,平均步幅为199.72厘米/步,平均步频(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搜集的中外15名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100米成绩、步频、步幅的数据,对影响百米跑速度的两个构成因素作了关联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对象对我国近代男子短跑选手12名百米成绩从11″06±0.263提高到10″64±0.161(平均提高0.42秒)、女子短跑选手10名百米成绩从12″46±0.167提高到11″92±0.174(平均提高0.54秒)进行了追踪分析,追踪年份2至6年不等。研究对象的情况见表1。二、研究方法用16毫米高速摄影机,以每秒50幅的速度,在百米跑正式比赛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连续摄影。通过影片分析,得到有关百米跑每10米为一段落的分段时间、速度、步频、步幅等数据,然后将研究对象百米成绩提高后的有关技术数据与提高前作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看录像、数据对比等方法,对当今世界最优秀男子百米跑选手的反应时、全程步数、步长、步频、全程速度等技术参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影片解析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将辽宁省5位女子800米优秀选手在第7届全运会800米跑决赛中的分段时间与速度节奏,全程步频与步频指数,全程步数(步长)与步长指数,单步时相结构,步幅结构,支撑技术,摆动腿与臂的技术等,与国内组与国外组选手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她们的共性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的对象为广西田径队男子短跑运动员丘林,1963年出生,身高1.69米,体重66.5公斤,从事短跑专业训练三年半,本人比赛最高成绩10″40(手)。本文从他的两次百米跑全程速度、步幅、步频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全程速度结构及训练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不断地完善其合理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也为如何进行短跑训练积累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步频与步幅是影响跑速的两个基本因素,训练中及时准确地测定运动员的步频与步幅,不仅能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类型,判断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而且通过科学的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选择训练手段提供可靠依据。在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中,我们总结设计出几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测定步频、步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观测统计法。将跑道(煤渣道)清扫干净,运动员跑过后,测量人员统计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得知运动员全程步数,然后根据计取的成绩和统计的步数,计算出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所汇集177名国内外女子短跑选手的260次百米赛跑全程的步频、步幅材料,大部分是通过下述三种方法测得的:1,在比赛现场测量百米赛跑全程步点。2,解析百米跑全程技术影片(用每秒50格以上的16毫米电影机拍  相似文献   

16.
步频、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不同水平的男、女百米跑运动员在步频、步幅能力上有一定的规律。每一个短跑运动员在步频与步幅的匹配上又带有个性特征。对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的能力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价,来剖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这对实施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女百米跑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步频与步长是决定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步频和步长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其相关度是男子大于女子,步频与步长之比,男女平均值分别为1.98∶1,2.18∶1,若用 X_1、X_2分别表示步频和步长,则可用一个很精确的函数表达式表示推算成绩(?)值来,其公式为:男:(?)=22.7305-1.403X_1-2.8996X_2,女:Y=31.7183-2.3685X_1-4.9787X_2。(2)步频呈先升后降规律,最大值在30~60米段,步幅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在60米后主要是尽可能地提高步幅,同时尽量减少步频下降幅度,即在不能继续维护最大步频情况下,在已获得最大速度后,应充分利用身体向前惯性,主动“放松”(下转第52页)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成绩是由于步频、步幅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运动员要想取得预想的成绩,一般不外乎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加大步幅,提高步频。二是步幅不变着重加快步频;三是步频不变加大着重步幅,运动员赛跑时所表现的步幅、步频情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技术特点、素质水平、生理负荷能力,而且和神经类型、体型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为提高短跑水平围绕着步频、步幅发表了不少见解,其中多数人对步幅较为重视。就我国短跑运动员来讲,50年代就有步频快的特点:60年代,步频、步幅有同时增长的趋势,100米成绩有所提高,70年代,运动员的步频虽有提高,但步幅却有所下降,100米成绩没有多大进展。从宏  相似文献   

20.
速度是步长和步频(每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的函数。运动员要提高跑速,就必须或者加大步长,或者提高步频,或者两者同时增加。当然,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步长、步频的关系,比起对中长跑运动员来,更为重要。研究材料已经证明,不同成绩水平的百米运动员(一级和三级)有着不同的步子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