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增加了声波演示仪。本文将介绍一种声波演示仪的设计与使用。一、设计方案课文中声波的实验计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的测量;声波的干涉;声波的衍射;声波的反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乐音与噪声;音品,共鸣等。本演示仪应能演示除声速的测量外其余十个实验。以往的声学演示实验主要是听声音。本演示仪不仅能听声音,还可以从示波器看图象以及用仪器中装有的二极管电平显示驱动器显示光信号。例如;讲音品时,钢琴、黑管等乐器的振动图象从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来,同时听到…  相似文献   

2.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 )特点 :本教具借用光放大原理 ,把微小的薄膜振动放大为可见度很高的光斑的移动。( 2 )用途 :本教具可用来演示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②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也越大。3 制作材料玩具激光枪 1支、支架 1个、空油墨筒 1个、气球 1个、小镜片 1块 ,橡皮筋 1条。4 制作方法( 1 )话筒的制作 :①取一体化印刷机空油墨筒一个 ,去掉两头的盖 ,用清洁剂洗净 (亦可用其他塑料筒代替 )。②剪开气球 ,剪一与筒横截面大约相同的橡皮膜 ,用橡皮筋把膜固定在筒上有微小凸起的那一端 ,并把橡皮膜…  相似文献   

3.
沪科版试验教材在本章安排了一系列的自然声音现象和生活声音实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获取了“声音传播”的有关条件方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去体会“声音的音调 ,响度和音色” ,以及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因素。利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噪声防治”、“超声波应用”方面的声音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 ,拓宽了学生对声音世界的认识。本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①学生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②教师教具演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小实验荟萃     
声音具有能量,它表达了物体的振动,当声音传递到人耳引起耳鼓膜振动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声音。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下面介绍用声音“吹灭”蜡烛实验。  相似文献   

5.
编钟是我国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其音调十分庄严、从容、和谐。一些教科书、网站介绍了“水杯编钟”:取相同的玻璃水杯(或瓶子)8个,排成一排,杯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对于“水杯编钟”音调变化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杯子中加水越多,音调越高;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吴据江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7):40-40,F003
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演示阻尼振动过程中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前后周期间物体振幅的变化情况,振动周期的长短及整个振动过程中周期是否衡定等有关的特性也不能直观地显示,更不用说把振动物体的振幅和周期实时地量化并将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图形象地画出来。借助计算机进行物体阻尼振动的演示是理想的选择,它不但能直观显示物体振动的阻尼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出振动物体振幅与时间的关系,量化幅值。  相似文献   

7.
正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84页有这样一个实验:用话筒将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转化为电流,并将这一电流输入教学示波器,从而显示声音的频率,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按照课本提示,如果想要开展这一演示实验,话筒作为将声音转化为电流的设备就是必不可少的。但按照中学物理实验室的配备标准,话筒仅仅是选配设备,又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实际上没有配备话筒,导致这一实验无法进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可以用以下两种设备代替话筒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索全身振动对神经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探讨全身不同振动特性(频率、振幅及振动方法)和运动方案对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2)24篇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最终筛选5篇文献;3)运动方式有膝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下蹲跳(CMJ)、跳高 (JH)等;4)依据ISMNI文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1)全身振动可提高肌肉力量、功率和柔韧性。2)改善肌肉功能的主要因素有振幅、频率、振动类型及使用方法、运动强度、运动方案和受试者的特征。结论:全身振动结合运动训练更有效地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9.
1教具装置(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设计而成。②音叉的振动由于振幅很小,通过音叉振动成像仪可以观察它的运动图像。③制作材料成本低,呈现的效果好。(2)用途可应用于常识课和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听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又能看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曲线图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握力和表面肌电检测骨骼肌力量练习前后以及振动放松后的变化,评价振动放松促进骨骼肌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即时效果。8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上肢腕关节反复屈伸至无法继续完成动作,造成前臂运动性疲劳直至力竭。振动组采用Power Plate振动训练器进行放松,对照组自然恢复。振动放松方法为频率30 Hz,振幅2 mm,持续放松3 min,力量练习前后及振动放松后测试握力和掌长肌表面肌电,分析比较肌肉力量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值频率(MF)等变化。结果显示,力量练习后握力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出现明显升高(P0.01),MF和MPF出现明显下降(P0.05)。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得握力显著恢复(P0.01),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显著性减小(P0.01),MF,MPF亦有所恢复,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采用连续3 min,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的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骨骼肌在发生运动性疲劳后电生理特性和力量得到明显恢复,有效缓解骨骼肌运动性疲劳,使骨骼肌力量恢复。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机械振动图象演示仪肖毅(广西柳铁二中545007)现行高中课本中,是利用“沙摆”装置来描绘振动图象的。这种图象本应属阻尼减幅振动的图象,但因沙摆在振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小,能量损耗得慢,振幅减小得慢,在只观其振动中相邻几个周期的图象时,则可视之为自...  相似文献   

12.
铜管乐器吹奏是靠嘴唇的振动发出声音,其它吹奏的木管乐器靠簧片振动发出声音,因此,在吹奏铜管乐器时,嘴唇振动频率越快,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则越低,而振动频率的快慢则需要人体气流量的大小来决定(控制)。如果说,教师以青壮年人为对象进行管乐训练较为容易些的话,那么作为少年儿童为对象的管乐训练,其训练难度对师生双方来说则相对困难多了。那么,怎样实施少年儿童的基础训练,怎样有效地打下扎  相似文献   

13.
长笛声音的松弛训练和科学的呼吸方法是振动好长笛(笛头、笛身、笛尾)的关键,它能使音乐的表现具有流动性、感染力、穿透力,且音色优美。笔者结合本人在多年相关教学中的经验,论述了长笛声音与气息的训练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长笛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4周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和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振动训练改善PD模型运动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组(LFV)、PD+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组(HFV),每组6只。后两组鼠分别接受每天低振幅低频、高频振动训练1次,训练4周。经4周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c)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纹状体区BDNF含量。结果:PD组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区BDNF含量均较NS组明显减少(P<0.01),而LVT组和HVT组其值均较PD组明显增加(P<0.01),后两组与NS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D模型组黑质区TH细胞计数与纹状体区BDNF含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振动训练运动方式使基底神经节环路产生适应性调节,利于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而上调纹状体区BDN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驻波演示器     
驻波演示实验,一般是用30cm长的弦线作振动体,电动音叉(或电磁铁)作振动源(策动力),产生的驻波小而细。通过书写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图形虽然可以放大,但不够直观。这种传统的演示方法,振动频率不能控制,驻波的形成靠调节振动体张力的大小或长短来实现,所以存在着调节困难,稳定性差等缺点。 笔者制作了一个驻波演示器,它可演示线形驻波和环形驻波。产生的驻波直观性强,波形大而稳定,振动频率连续可调,操作方便。课前准备好后,上课时只要按记录数据进行演示即可。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CD漫谈     
80年代初期,Philips 公司和 SONY 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新的家用电子产品“激光唱机”,现在人们已习惯上称它为“CD”(Compact Disc)。它的全称应为“CD-DA”(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即小型数码录音激光唱机。它是将模拟声音信号通过数字处理存放在一张塑料盘上(现在通常称它为 CD盘或光盘),播放时,利用激光(Laser)来扫描光盘读出信息,并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供人们欣赏。  相似文献   

17.
起重机起升机构工作时,由起升载荷所引起的结构振动,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响应问题。它实际上是空间结构体系在起升载荷的干扰下,所产生的由振幅、频率都不相同的诸主振型振动的叠合。结构对起升干扰力响应的强烈程度与起升速度、结构刚度、钢丝绳刚度以及操作猛烈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验改进三则江苏省灌云县沂北小学徐正文一、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教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用真空瓶做“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演示实验时,因抽去真空瓶中的空气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也不可能将瓶中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全部抽净,因而瓶中铃声的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轩宇 《阅读》2011,(7):54-55
瑞德眼前出现一个个缀着亮晶晶光斑的萤火虫,他扇动着翅膀迎了上去。转瞬间,光斑成为一团白雾,瑞德被包裹在里面。他急得大叫:“我要回家!”声音渐渐消失在那片无垠的白雾中。  相似文献   

20.
声传播演示器童的梦实验学校王衍庆一、原理利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原理而制成。二、特点和用途1、用同一套实验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演示声音在三种不同媒体中的传播。并能比较声音在不同媒体中传播本领的大小。2、配合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的传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