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图书出版者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利,它是指图书出版者依据国家出版法规享有的出版物生产经营的行业性的出版权和依据国家著作权法规,通过签订著作权合同而取得的使用作品的出版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出版者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项。前者主要指出版者享有的署名权;后者主要有专有出版权、对版式的专有使用权、对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修改删节权、重印再版权。除《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有关权利以外,图书出版者还应享有《著作权法》尚未规定的以下权利:一、出版专营权专营权也称特许经营权、特许专营权…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者权的客体为版式设计,实际上将出版者权的保护对象限定于智力劳动,既将出版者为传播作品付出的资金、组织等劳动排除在外,不符合出版者权的保护实践,还与其他三类邻接权客体的设置模式不一致.遗憾的是,2020年11月11日审议通过的《著作权法》未对出版者权客体的规定进行修改.既然出版者权属于邻接权的类型之一,那么应按邻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来界定出版者权的本质属性和客体范围.从制度产生的根源看,邻接权属于作品传播者权,其保护的客体是作品的传播成果.因此,出版者权亦应是为全面保护作为作品传播者的出版商的利益而创设的法律制度,其保护的客体应为出版者为传播作品所付出的劳动的最终呈现形式,即出版物制品.  相似文献   

3.
张慧春 《中国出版》2012,(19):50-53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为确保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确保作者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出版者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中,图书出版者相关权利的立法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对出版者权利的调整回应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沿着版权法发展的脉络来研究出版者权利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出版者权利作为著作权之邻接权,指出版者对其所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之总称.出版社、报社或期刊社等出版主体,作为出版者所享有的权利,应包含专有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研究这些基本权利及司法适用,不仅有利于发展著作权法之基本理论,且对法院审理有关著作权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1991年实施的《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将作品交给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必须授予图书出版社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专有出版权,没有协商的余地。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出于加大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需要,对此作了修改,规定图书出版者对于出版的图书是否享有专有出版权,应与著作权人进行约定;合同约定授予图书出版者专有出版权,图书出版者才能享有专有出版权。一、专有出版权的权利性质及图书出版者的法律地位专有出版权即享有资质的图书出版者独家复制、发…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关于版式设计权的修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炳斌 《中国出版》2012,(19):57-59
我国正在进行《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国家版权局于2012年7月公布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以下简称修改草案)。修改草案将现行《著作权法》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删去许可使用等内容后提前至第三章,并更名为"相关权"。其第一节规定的是出版者的相关权,共两个条文。其  相似文献   

8.
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在出版过程中对其资金投入和风险承担所应获得的"相邻著作"的权利。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出版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资金回收周期越来越长,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出版者的权利,相应的法律规定也逐渐向出版者倾斜,核心则是保护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应该包括数字化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者权的保护主要有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最早设立出版者权的英联邦国家的版权法,以保护图书出版者在制作版本上的投资为目标.随着制版技术的发展,该权利的效力经历了从扩张到式微的转变.以保护出版者在制版上的投资为逻辑起点,出版者权应为图书、报刊出版者专有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版本的权利.进入21世纪,媒介融合纵深发展,新闻产品成为出版者与市场竞争主体利益争夺的焦点,欧陆国家因此设立了保护新闻产品的报刊出版者权.由于我国暂不存在该类利益纠纷,且没有有效的立法例可资借鉴,故暂不设立报刊出版者权为宜.  相似文献   

10.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制度的基石,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期刊社利益的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期刊社不享有专有出版权就是这种状况的一种具体表现。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对某作品出版的独占权,排除包括作者在内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出版的方式,使用该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三十条第1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该条第2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这种把专有出版权赋予图书出版者的做法,对保护图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11.
从德治和法治看科技期刊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先忻 《编辑学报》2004,16(2):127-129
科技期刊的管理应该制度化、法制化.应加强主管、主办单位的责任制,确实履行<著作权法>和<出版管理条例>所赋予的法律义务,提高编辑、作者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的法律意识及其权利义务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汤啸天 《编辑学报》2000,12(2):66-69
提高期刊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办好期刊的重要条件,期刊编辑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出版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正确维护出版者权益的必要前提,编辑部及时履行审稿答复义务,可以有效地制止“一稿多投”现象,以抄袭剽窃之作骗取出版的,期刊编辑部有权追究其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The degree to which agreements between authors and publishers are left to free negotiation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s the European nations move toward economic unity, a greater degree of conformity in literary common law is desirable. Any common rules on publishing contracts should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publishers and authors so that authors receive a fair share of all exploitations of their work and publishers are free to exploit the works in all possible ways. Exploitation includes both traditional means and new mass media and merchandising rights. professo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Law at both Berlin state universities, and author of commentaries on the German Copyright Code (7th ed., 1988), the German Unfair Competition law (6th ed., 1990),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Conventions (German ed., 1977; French ed., 1982; English ed., 1990). This article was adapted from a presentation at the seminar “East Meets West: Copyright and the Publisher in a Market Economy”, Hamburg, March 1991.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图书馆用户公共利益,在不损害出版商私人利益的前提下,图书馆应当在商业电子资源采购谈判中向出版商提出采购资源备份权、灾难备份权或者长期获取(使用)权三项基本权益诉求.上述三项基本权益诉求拥有充分的法律支撑、法理支持及实例举证.  相似文献   

15.
Publishing agreements have long oper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bout what books are and what publishers do. These assumptions are increasingly at odds with the new technological forms in which books are created and marketed, from e-books and Kindle 2 read-aloud works to so-called “vooks” that incorporate on-demand streaming video and other internet-based features in conjunction with hard copy books. Publishers’ contracts need to be re-thought in light of these changed circumstances. Specifically, publishing contracts today should focus on the activities in which the publisher may engage, and not the form in which the work may be presented, a point that was made clear several years ago in the Random House v. RosettaBooks litigation. In defining these activities, contracts should track the language of the exclusive rights enumerated in §106 of the Copyright Act. Finally, to the extent that books are becoming “audiovisual works” publishers may be able to shift to a work-made-for-hire model for obtaining ownership, rather than relying on grants from individual authors.  相似文献   

16.
世界图书馆立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立法早期、立法普及期、立法网络化发展期3个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立法理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立法的焦点是"公权"与"私权"的调控和兼容,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过程中应明确图书馆法权,明晰图书馆法权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对立法程序、立法权限、立法范围、法律解释、运用规则、立法监督等进行全方位的条例化陈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对现有信息法律文本进行解读,系统总结和反思了我国信息立法的基本价值导向,希望有助于明确今后信息法治建设的思路.研究发现,<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等法律文本体现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档案法>、<图书馆法(草案)>等则体现了以信息义务规定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笔者认为,我国应确立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价值导向的信息立法体系.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arted life in September 2014 as a submiss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 (IPA) to the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It is the IPA’s view that human righ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not only compatible, but also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interdependent. Copyright in particular, is a success story. It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ool to strengthen science and culture, improve participation in them, and provide a legal framework that confers such rights and enable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m.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the online environment, where copyright laws enable science and culture to prosper, and are giving scientists, creators and publishers new economic ways of exercising their profession, creating the diversity of content and services that a rapidly growing majority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able to participate in. Copyright creates a marketplace that empowers citizens, and reduces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with culture and science, a welcome state of affairs, in particular from the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存取涉及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减少法规的限制并寻求法律的保护。作者建议,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利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为开放存取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