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乱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而闹出了笑话,由于没有弄清“令尊”“家父”这些称呼的用法而导致混乱……针对当前在语言应用上频频出现的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等8家单位5月25日正式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全国公开出版的中文报刊“挑错”。  相似文献   

2.
媒体脸谱     
新政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中国逻辑学会等开展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挑错的范围是2006年1月1日到8月31日全国公开出版的纸质中文报刊的文章。我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我国新闻界首次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两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等8家单位组织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61人参与,收到应征病例14883份。为了便于分析报刊的语言现状,组委会从众多应征者中选出24位挑错能手,集中对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4种中央级报纸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24种省级报纸进行挑错。挑错活动共收到1657份病例评阅意见,经逻辑语  相似文献   

4.
陕西师大杂志社从1985年起坚持开展“假如我是编辑”和“我来当主编”的有奖评刊活动,奖励挑错读者。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由于措施得力,狠抓质量,8种公开发行期刊中有6种被评为省级优秀期刊,语、数、化、地还被评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该社始终认为,期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格化”的精神产品。抓质量,出精品。首先要调动、激励和发挥“人”这个最大的生产力,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采编人员上肯花本钱,着力培养。为了达到“内强素质,外塑  相似文献   

5.
凡是事关报纸发展、职工利益、企业建设,而需要报纸这块思想舆论、文化教育阵地的工作,企业报不应等待上级布置;而要发挥主体精神、积极主动地策划、开展业务活动。以“本报”名义同读者、职工一起开展活动是企业报的特点,也是优势。如《南化报》2000年11月28日以“本报”名义召集了部分读者、作者座谈,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的意见。由于是主动征求,因此参会者畅所欲言,除了对“本报”正面予以肯定外,还提出了一些设想、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吸引人民群众参加报纸工作?如何让群众监督报纸工作人员?浙江日报和湖南日报作了有益的探索。浙江日报今年1月2日刊登一则《本报启事》,公开要求人民群众监督自己的记者和报纸其他工作人员。湖南日报今年1月1日至31日,开展读者评报活动,每天固定版面刊登评报表,征求读者对当天报纸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做法受到群众的欢迎,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关注。现将他们的做法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吸引人民群众参加报纸工作?如何让群众监督报纸工作人员?浙江日报和湖南日报作了有益的探索。浙江日报今年1月2日刊登一则《本报启事》,公开要求人民群众监督自己的记者和报纸其他工作人员。湖南日报今年1月1日至31日,开展读者评报活动,每天固定版面刊登评报表,征求读者对当天报纸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做法受到群众的欢迎,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关注。现将他们的做法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5月17日,哈尔滨市的退休干部张玉昌和退休讲师王琚琨拿到了《老年日报》的聘书,他们作为该报首批“第一读者”进驻编辑部,参与《老年日报》的办报。据悉,请“第一读者”进编辑部,请读者作为报纸的监审是《老年日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三贴近”的一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系统地了解《湖北日报》读者队伍的基本状况和他们的阅读要求,进一步改进报纸工作,湖北日报社于1994年八九月间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读者问卷调查活动.这次调查采取在报纸上公开刊登问卷,完全由读者自发填写寄回问卷的方式,没有运用任何组织手段.结果,在20天里,我们共收到有效答卷10988份,据此测算,《湖北日报》的读者群已超过540万人.返回的问卷中,有来自外地22个省、市、自治区的64份,占总数的0.58%;其余10934份问卷均从省内各地返回,而且问卷返回的情况与本报在当地的发行情况基本一致.因而,可以认为,这次问卷的统计结果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反映本报读者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雁北日报开展读者有奖评报活动以来,雁北地区读报活动气象一新。评报包括评论报纸报道的内容,也对报道形式、版面设计以及新闻图片、语言表达得诸方面评头品足,同时还评比推荐优秀新闻作品。为鼓励读者评报,雁北日报设立了“热心评报奖”、“善于挑刺奖”、“热心推荐奖”和“评报综合奖”四种奖。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湖南《邵阳日报》为了增加新闻的时效,多让“昨天”在报纸上出现,报社领导决定在本报设立“快速反应记者”。并确定由我和本报政教部副主任袁通杰为“快速反应记者”。1月8日,一条《本报特设快速反应记者》的花边新闻在一版见报,并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的查阅场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该馆于2002年5月开展现行文件查阅服务;2004年5月,《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施行,上海市档案馆据此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工作;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上海市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总体上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依据地方法规”,再到“依据国家行政法规”的全过程。本文试就其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的阶段、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上海有三家大报和一家刊物联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请读者对2001年6月26日这天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第五期《咬文嚼字》进行评定,实行有奖揭错,奖金颇丰,有“一字千金”之诱惑。令主办单位意想不到的一是参赛者  相似文献   

16.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5,(3):119-119
山东省图书馆于5月25日-6月1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围绕“构建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的主题,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期间共举办各项活动25场次,参与活动读者5000余人次,流通人次17000余人次;总计到馆22000余人次,《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活动紧扣宣传周主题,立足本馆特色资源,结合社会热点,在延续展览、讲座、书目推介和流动站等固定性活动的同时,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5月初,在偏僻的若羌县出了件新鲜事:县广播电视局征稿“规格”最高的一次物质奖,被获奖者谢绝接受。获奖者名叫项德亮,是巴音郭楞报社驻若羌记者站记者。今年2月份,若羌广播电视局举办“改革杯”新闻有奖征稿大奖赛,征稿启事播出后,作为报社记者,他在本报采写稿件的同时,积极参加驻地征稿活动。5月初,通过对参赛来稿的严格筛选评审,他采写的题为《闯市场大舞台做经济大文章》的专访被评为一等奖。按征稿规定,一等奖应颁发100元的物质奖。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本报花钱买意见》的消息:凡见报或有启发性的意见,本报将支付30元至1000元不等的信息费。而后几天,该报又在头版刊登了《本报社长总编网上恭候读者》等系列报道。消息一经刊出,便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仅在第一天的5个小时内,该社便接到热线电话60多个,传真、网上帖了42个。 报社“花钱买意见”,体现出将读者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其重视读者的魄力和诚心是难能可贵的。 新闻事业发展到今天,了解读者、尊重读者,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许多报…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光明日报规模空前的读者月活动,以其“办报须臾不能离开读者”、“报纸办得好坏只能由读者来检验”的宗旨,为今天改革中的中国新闻界留下了一点宝贵的启示。从4月30日的“掬至诚,以告读者”,到5月31日“密切联系读者,深化新闻改革”的总结,短短31天中,光明日报的《读者之声》专栏共收到来信数千封,读者专线电话的铃声响过上千次。十几位长年订阅《光明》的老读者被请到报社座谈、参观;一批知名学者、专家为报纸题字赠言;由部分新闻界、文艺界、企业界领导人作评委的“光明日报好新闻评选”,有26000余名读者热情投票。最多的一天,紧张忙碌的计票组竟收到投票信2388封!  相似文献   

20.
鼓励挑错好     
鼓励挑错好胡正隆今年,邮发报纸《旧书交流信息》和《科技经济信息报》对提高编校质量采取了新的举措,花钱鼓励读者找错。1月13日《旧书交流信息》登出规定:“挑出一个错(别)字奖1元”;“挑出一个错标点符号,奖0.50元”,“挑出一例病句,奖1元”,“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