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包括生产、积累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国民分配结构的失衡。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只能在很小程度上缓解流动性过剩,因此,需要从抑制过剩流动性加剧的源头和扩大疏导过剩流动性的出口两方面探讨根治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货币存量超出了预期均衡的货币需要量。流动性过剩与否可根据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流动性过剩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有很大的关系。相关方面需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通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种过剩并非是总量的绝对过剩,而是结构性的相对过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不存在过热的问题。因而当前的宏观调控不能采用以往“熨平式”的全面紧缩策略,应当针对不同的市场性质,采取有松有紧,有疏有堵,以疏导为主的结构性调整策略,化害为利,将流动性过剩转化为解决当前诸多结构性问题的一种经济资源和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外贸出口构成我国目前宏观流动性过剩的短期原因,但在长期不仅不能成为我国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且存在相反的作用,可以缓解相当部分的宏观流动性过剩,并根据分析给出相应的缓解宏观流动性过剩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特别是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经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成为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与金融的一大问题,本文对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过剩的解决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焦点问题,国家政策层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均十分关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专门从风险角度对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探讨的,选取风险这个独特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探讨,能够将风险与流动性过剩这两个在社会经济、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要素结合起来,探寻流动性过剩问题关键"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试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成为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与金融的一大问题.本文对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过剩的解决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对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有清晰的认识。笔者认为,流动性就是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外部根源、内部根源、重要根源和直接根源,其次指出流动性过剩问题将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也日趋严重。对于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方法,有学者提出股票市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本文从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原因入手,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认为从目前来看,我国股市通过对居民储蓄的吸引效应可以对流动性过剩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强且波动性较大。所以,我国股票市场仍需进一步的扩容和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抑制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额外汇储备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和制约。为此,我国应强化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消除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由适度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多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度增长的同时,也对银行尤其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把这些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点,文章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行政治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将货币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不恰当的,应改为价格尺度(或交换价值尺度)、流通媒介、贮财手段、延付手段,且认为“世界货币”只是按货币发挥职能作用领域大小而划分的货币类型,不应认为是货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探讨其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是中央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保持和巩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货币政策等具体操作来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纵观整个经济史,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我国以凯恩斯主义宏观需求管理和总量调节为基本政策的取向同样面临“活乱”循环等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问题的根本在于经济政策的非演化分析,这体现在偏重数量性经济政策建议、非过程分析、不切实际的人性假定、侧重负反馈的作用和致力于最优制度供给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经济政策分析面临着范式的转变,新的范式应该包括时空结构、考虑人性的复杂和强调异质性与互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双支柱"政策的DSGE分析框架,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以实现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研究发现:(1)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减少经济的波动;(2)当产出和通胀面临冲击时,为了更好的烫平经济波动,宏观审慎政策应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结合;(3)当金融市场面临冲击时,为了更好的烫平房价和信贷增长率的波动,宏观审慎政策应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结合。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重新审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孰优孰劣,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ETF基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文试图通过结合金融危机及货币政策时间表,通过对ETF基金的收益率进行建模,从而对ETF的收益及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梳理货币政策逻辑。实证发现,金融危机前后及宽松政策变化前后ETF基金的实际超额收益率跟市场的超额收益率一直保持较强的线性相关,且线性相关性呈现出小幅增强的趋势。总体来看,本次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ETF的收益率和风险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问题 ,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从宏观角度看 ,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力”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是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动力。而政策起了闸门作用。从微观层次看 ,每次流动行为的产生 ,关键取决于该主体对流动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