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相”字应分立一类代词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应当是统一的,词的分类也是如此。恰当地区分古代汉语词类,对于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词的意义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古代汉语里的“相”字是较复杂的一个多义词,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说文》:“相,省视也。”也就是说“相”的本义是“仔细看”或“察看”的意思。如“相鼠有皮”(《诗·鄘风·相鼠》)。“相”原是个动词,又引申为“扶助”,如“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左传,昭公三年》)以后辗转引申才作副词“互相”用的。可见“相”作互相讲,并非它的本义,而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而后,“相”具有称代作用,也是词义发  相似文献   

2.
相在古代汉语中,“相”作名词、副词是一般的用法,作人称代词则是其特殊的用法。例: 1.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2.苟富贵,毋相忘。(《陈涉世家》) 3.乘其厉声以呵,则嗓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例1中的“相”,作“我”讲,代刘兰芝,是第一人称代词;例2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相”的用法《孔雀东南飞》中的“相”有十四处。其中有两处是“互相”之意。如: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其余十二处的“相”是置于动词之前起称代作用,接受它后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充当行为的受事。在这种情况下,把“相”看成人称代词,说它在句中是提前的宾语,亦无不可。不过在不同的地方,所称代的身分不同.称代第一人身的,可译作“我”。如:  相似文献   

4.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5.
在黄冈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词“乜”,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副词。“乜”作名词时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乜”作副词时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修饰形容词,二是修饰动词,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乜”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语法功能不一样,特点各异。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2期刊登了左民先生的《一种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一文,认为:“及时相遣归”、“翼君实或见恕也”这类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宾语前置句式,“‘相’和‘见’有称代作用时常常置于动词谓语前”。不少语法学家注意到了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他们认为:“相”:①助动词,见也。(杨树达《词诠》)②副词,表受事,表  相似文献   

7.
“相”“见”表达“你”“我”“他”“她”“它”等指代意义时是什么词?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2010年第9期《语文学习》“语言”栏目刊发的姜燕萍老师的文章《“相”“见”是什么词》讨论了这个问题。[1]姜老师认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一般应具备以下语法功能:能做作词宾语——否定句中前置的宾语,肯定句中置于动词后的宾语;能作主语;能作定语”,而“相”“见”不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不能看作代词,而应看作副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中提出的“自”为“重指代字”、“‘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乎宾之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古汉语的语言事实,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动词前的“自”不是主语,而是状语;二、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而是副词:三、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做宾语前置。总之从分析古汉语材料入手,归纳动词前“自”的用法为:副词,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相似文献   

9.
“然”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后缀,起源于古代汉语。《金瓶梅词话》的“然”尾词反映了明代中叶该类词的全貌:涵盖词类——形容词、副词、连词;根词种类——形容词、副词,还有名词、代词和动词,副词有普通副词、时间副词、肯定副词和否定副词等;口语词渐多。在汉语语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相”和“见”都曾多次出现。把它们的用法讲清楚,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的内容。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里的“相”有十四处。其中有两处是“互相”之意。如: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其余十二处的“相”是置于动词之前起称代作用,接受它后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充当行为的受事。在这种情况下,把“相”看成人称代词,说它在句中是提前的宾语,亦无不可。不过在不同的地方,所称代的身分不同。 称代第一身的,可以译作“我”。如: ①便可白公姥,即时相遣归。 ②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相似文献   

11.
拙作讨论助动词“其”的意义及其用法,顺便对《关于古代汉语表达情态的几种方式》一文(载于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中国语文》)提出一些异议。 文言中,助动词“其”可以附加在动词(包括代替动词的代词)之前作状语(或理解为助动词与动词构成合成谓语)。并可以附上命令语气、劝勉语气。不少语法著作以为其可以表示语气,称之为语气副词。近人杨树达以为修饰动词的“其”可以表示命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中“这样”的用法有“这样 名词”“这样 数量短语”“这样 偏正短语”“这样 形容词”“这样 动词”“名词 这样”“动词 这样”等7种,这里包括了“这样”作为偏正短语、指量短语和指代词及副词等一系列用法,从中可以大略反映出其语法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最为普遍.类型也多样复杂。本文通过对‘论语》中“之”作动词、代词、连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试图更好的掌握“之”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1.【原句】Peter,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讲解】take out是一个由“动词 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意为“拿出;取出”。当名词作这类短语动词的宾语时,置于副词的前后均可;当人称代词作其宾语时,必须放在副词之前。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中,凡是作动词用的名词都带有特殊的标志。以中学课本而言,这种标志共有13种。一、前面带着副词的名词都作动词用。因为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而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如: 1、“不枝不蔓”(《爱莲说》); 2、“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 3、“不冠不袜”(《大铁椎传》); 4、“孰敢不簟食壶桨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5、“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没有同它性质相应的词。由于历时久远,这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语法性质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或作代词、或作副词、或作连词、变化复杂,较难掌握,不少教科书中在具体分析例句时,往往辨析含混,甚或有错,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词的词性和作用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7.
有个常用成语“时不我待”,意思是“时间不等待我”。为什么不说“时不待我”呢?原来古代汉语中有一条语法规则,就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例如,《尚书·多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中"然"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孟子》中的“然”字做了穷尽分析,《孟子》中的“然”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2.指示代词;3.助词;4.词尾;5.应答副词;6.连词。这几种用法形成了一条由实到虚的语法化链条。通过“然”在《孟子》中的共时分布可以分析它的各种用法在演变过程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20.
1.【问】有这样两个句子:①Put it on,please.②You must look after it.put on和look after都是动词词组,但宾语it的位置为什么不同呢? 【答】这是两个典型的动词词组。put on意为“穿上;戴上”,强调穿戴的动作。它是由“动词+副词”构成的词组,这类词组如果后接代词作宾语,应将宾语置于动词和副词之间;若所接宾语是名词,则宾语置于副词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