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华社的国际新闻报道由4大块组成,即对内报道(包括公开报道、参考报道和信息报道)、对外报道(中、英、法、俄、阿6种文字发稿)、摄影报道和音像报道。首先介绍新华社国际新闻的对外报道。1983年,党中央批准将新华社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这就为新华社几千名职工确立了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新华社已经从一个长期面向国内的通讯社,初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行业典型人物报道的具体策略,指出要采取平民化视角、个性化报道、细节报道,展现典型人物真实、生动、丰满、立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典型人物报道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微视频成为我国媒体时政报道创新的增长点,其在传播姿态、报道形态、话语形态、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使时政报道呈现多样化、社交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时政微视频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时政报道的海外传播需要更加成熟的体系化报道策略。时政微视频的国际传播应该找准痛点,切中要害;融合表里,删繁就简;制造风格,挖掘创意。此外,微视频的报道方式如何能够在短、平、快的基础上加深内容的传播效果和报道力度,如何能快速成长为时政微视频品牌,打造中国特色微视频,都应成为未来主流媒体时政报道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说的对外报道,专门指中国新闻向国外报道,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际新闻向世界报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对外报道经常使用外语,但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时,用的是汉语。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传统新闻机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对外部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外文局等专业对外新闻机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等。传统的对外报道机构大多是中央单位,也有少数属于地方部门。随着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会议新闻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对于传达方针政策以及使大众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外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然而,中国会议报道长期以来存在写法死板、内容雷同、形式单一、针对性弱等顽疾。在对外报道中,应避免简单照搬国内会议报道方式,针对国外受众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改进会议报道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华社首批世博会报道团队的一员,我从4月27日至5月31日在上海经历了紧张有序的世博会开幕式报道和此后的日常报道。长达180天、多达189个参展国家的世博会,报道战线长、覆盖范围广、涵盖主题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7.
对外报道的“度”,是指对外报道的分寸感和适度感。每项对外报道,几乎都有“度”的问题。对外报道“度”的把握,就是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解析、反映新闻事实,以达到传播的效果,是传播学中的一门艺术。对外报道把握“度”,我们应该遵循3个原则: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8.
王志宁 《职业圈》2007,(8S):184-184,190
由于经济报道难度大、难把握,有媒体弱化了经济报道,还有个别记者把经济报道做成“有偿新闻”,甚至还出现了“纸馅肉包”的假经济新闻。因此坚持正确的经济报道的舆论导向,廓清经济报道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经济报道的总体思路,我们坚持多样化与灵活性的原则,同时,兼顾地方性,贴近性。  相似文献   

9.
地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陕西地域形象的发展和现状对于陕西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定位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从评价理论视角考察《中国日报》2001年5月1日到2022年3月16日有关陕西的新闻报道,通过对语料的报道主题、话语建构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借助高频词、词丛、检索行等语料库路径,对文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究媒体中的陕西外宣形象。研究发现:《中国日报》20年来对于陕西的报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民生、医疗等方面,报道内容很全面,且正面报道远多于负面报道,但是报道主要集中在陕西整体和省会城市西安,关于地级市的报道偏少。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三、外媒对北京的报道倾向分析媒体对北京的报道不光会影响受众对于北京的联想,还会影响这种联想的方向。在研究外媒关于北京"说什么"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研究外媒关于北京"怎么说"。总体来看,外媒对北京的报道以负面居多,正面报道比较少。在各类议题中,政治议题和生态议题的报道最为负面,对于中国政治上不民主、生态上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的指摘比较多。文化体育议题的正面报道最多、负面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台的“两会”报道也与时俱进,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通过现场直播、口头报道、录音报道、新闻、专题、评论、专访以及多语种网站,图文声并茂的报道,及时准确生动地向广大海外受众传递有关两会的信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我们在选题策划和稿件采写方面是如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探求“我们想说的”与“人家想听的”结合方式,以取得对外说明中国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做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对外报道工作,把握海外受众和海外舆论的关注点与疑惑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2010年底至2011年初,通过开展网络调查、听众答疑等互动方式,广泛征集境外受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议题,以确定报道思路和报道重点,通过报道积极凹应国际社会、境外受众、国际舆沦对中国共产党的关切和疑虑,拉近报道与受众的距离,通过活跃的互动传播,切实提高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引起外国媒体高度关注,不同国家的媒体会如何解读?不同语种的报道是否会呈现不同聚焦点?西方媒体和周边国家媒体的报道角度是否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哪些?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外媒如何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能为我们在不同对象国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本文选取英语媒体、日语媒体、越南语媒体和缅甸语媒体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多语种的报道文本进行细读,深入了解不同外媒对国庆报道的议题选择和报道框架,同时比较文本内  相似文献   

14.
重大突发事件是衡量通讯社报道水平的标杆。时效怏、信息量大、资源整合能力强,是考量此类报道质量的主要指标。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各家媒体都竭尽资源对灾情、救援以及重建进行详尽报道。新华社占“主场作战”优势,凭借人员、资讯、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支持,在报道数量和时效上全面压倒西方各家媒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外媒体关于两会的报道进行了剖析,从中提出在未来的两会报道中,我们可以继续发挥报道力量上的优势,进行更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同时汲取外媒的报道技巧,以国外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做好中国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外媒,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负面新闻""有色眼镜"等贬义词,但外媒涉华报道不仅仅限于"负面新闻",很多报道其实也都很正面,或者至少是比较中性、客观的。本文梳理了近几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主要探讨软新闻、地方新闻和日常报道,旨在剖析外国读者的兴趣所在和思维方式,以拓展丰富我们自己的报道视野和写作思路,努力与国际话语体系对接。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高大上"的深度策划报道和重大议题设置,也需要"小  相似文献   

17.
本期选取美联社关于中国人口普查的报道,以及法新社和英国《卫报》关于中国祭孔的报道进行点评,前者剖析了外媒在报道中如何试图揭示中国的现实、变化与发展趋势,后者探讨了如何为祭孔报道这个“旧瓶”装入“新酒”。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世界各大通讯社迅速报道了四川地震的情况,CNN、BBC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四川地震消息。此后,西方媒体大量跟进报道。截至5月23日,以Google新闻搜索引擎显示网上英文文字报道共有5550项。5月20日前多为客观事实报道,之后多为分析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报道难度大、难把握,有媒体弱化了经济报道,还有个别记者把经济报道做成"有偿新闻",甚至还出现了"纸馅肉包"的假经济新闻.因此坚持正确的经济报道的舆论导向,廓清经济报道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经济报道的总体思路,我们坚持多样化与灵活性的原则,同时,兼顾地方性,贴近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环境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污染的威胁时,环境报道也越发的重要。今年1月上旬,在京津冀、东北、华北和中东部大范围地区再度出现了重度雾霾天气,引起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大量关于北京环境的描述报道接踵而来。虽然负面报道关注度会相对较高,但是如何在大量的报道中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