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尚志华 《新闻传播》2009,(10):86-86
媒体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话语权的传播群体.担负着展现时代风采.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作用。主持人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主持人这种大众传媒角色.既要代表特定的政治、经济利益.叉要满足观众的需要.作为媒体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媒体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主持人通过荧屏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感情联系.满足观众情感诉求的需要。因此.主持人应该明确.节目中的情感诉求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主持人如何增加感情投入和如何控制感情问题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5,(7):61-61
后频道时代,从技术上讲是广播电视、通讯与计算机领域所使用的技术更加集中或重叠的时代,其基础就是数字化技术。从市场角度来说,后频道时代是新型市场形成的时代。新型市场的典型市场特征是节目供给者与收看者可直接进行交易,价格高低程度、内容丰富性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新型市场中,受众被动收看节目的局面被打破,消费者的偏好及视听选择行为成为新型市场的驱动力。从接受对象来说,后频道时代的媒介传播对象演变为:大众-分众-个人,媒介成为个人化的媒体。观众通过互动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新的“节目组合”,使消费呈现出主动性和个性化消费特征,进而取消了频道时代设置的频道界域,频道消费转变为节目消费。  相似文献   

3.
门方玉 《记者摇篮》2004,(7):14-14,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百姓的衣食住行与经济领域息息相关。电视经济节目已成了人们的精神消费产品.而且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电视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经济节目的运作。从开办经济栏目,到组建经济频道.不断探索着办好经济节目的出路。经济节目要赢得这块市  相似文献   

4.
史鑫涛  田恩宇 《视听》2023,(1):107-111
网络综艺衍生节目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延伸,正在成为正片综艺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网络综艺衍生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综艺节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因其话题更新快、与正片同步时效性强、制作成本低、制播灵活等优势,为节目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网络综艺衍生节目面临节目质量不高、节目形式局限性强、过度依赖正片而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等困境。对此,可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以召唤结构为突破,挖掘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以期待视野为驱动,推动节目创新;以媒体融合为依托,打造新型的受众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文创的出现和大消费时代下消费升级的普遍趋势让消费者的消费伦理和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自我""时尚""个性化""社群化"成为当下主流文化消费的标签.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形态及消费伦理的变化影响着文化消费行为的改变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同时,也反映了消费社会的诸多新特质.文章通过研究此背景下消费伦理纵向变化与消费观念横向拓展的变迁规律,总结出其对新文创发展矩阵布局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楚源  黄佩 《传媒》2016,(16):19-21
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逐步崛起,媒体碎片化、网络化和去中心化成为主要特点,而在消费者层面,泛90后人群逐步成为消费主体,价值观和个性化日趋多元,这些新变化要求企业要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整合、传播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企业不断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同时拥有白云山系列的药品和王老吉系列的快消品两种不同业态的广药集团如何进行整合传播,创造品牌营销新模式呢?  相似文献   

7.
传媒市场化的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作为新媒介,凭借其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多媒体等媒介消费特征促使个体消费者的身份、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消费时空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为企业、政府、公共机构等组织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8.
杨威 《新闻前哨》2022,(2):36-37
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专题节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电视媒体从业者应及时转变观念,研究分析受众者的需求,积极探索节 目创新和转型,利用大数据平台,在融媒体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探讨研究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专题节 目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环境、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营销者正在抛弃传统的营销模式,而更加注重为客户创造消费体验。在体验营销盛行的背景下,广告应该以何种形态存在并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体验经济时代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  相似文献   

10.
石溦 《中国广播》2014,(7):70-72
本文就广播消费维权节目如何借助新媒体,搭建媒体、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互动平台,搜集案例,了解民意,为消费者维权,以及在技术及内容层面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广播消费维权类节目更好地服务受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黄睿 《中国广播》2016,(7):84-87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市场面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网络电台及其移动音频类应用的兴起,个性化栏目和个性品牌竞争成为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广播个性化的内涵,回到广播本质,重塑声音意识和精品意识,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开发个性化音频产品。  相似文献   

12.
王巍 《东南传播》2021,(10):44-47
"场景符号化"是融媒体时代电商直播的主流范式.电商直播不仅作为商业行为展现出无限的经济活力,更在符号消费的文化意涵上深刻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导向.在市场、消费者、主播等多主体的互动下,电商直播得以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符号系统建构出一个绚丽的消费神话,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这一逻辑.消费者易被这种幻象所俘获,出现消费目的异化、自身情境感知力弱化、消费判断情绪化、消费道德庸俗化等诸多问题,值得人们洞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青睐。在淘宝风过去之后,自媒体兴起了,它不仅改变了大众的消费模式,而且对于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球56.7%的人更青睐这些多样的自媒体营销模式,它在方便了大众生活的基础上,推动着全社会的共同进步。为了分析这种环境下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笔者从目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入手,重点分析了自媒体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对比出不同环境下消费模式发生的变化,进而对产生这种改变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日本名的广告媒体博报堂按照“分众时代”的理念,进行个性化的推销,取得了竞争的胜利,可以说由此开创了分众理念的先河。所谓媒体的“分众”,是指观众的分层和聚众状态:“分众时代”则是指消费的层次化和消费结构由单一的大批量的消费转为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消费的时代。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应对分众时代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消费需求特性(如要求、愿望、爱好、购买动机、支付能力的差异性),把市场划分成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也叫子市场)。这样,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需要、愿望等消费需求特性大体相同的消费者群所组成。据此,我们可以说,媒介市场细分化则是媒介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群所形成的若干细分市场,这种媒介细分市场即是以信息需求大体相同的受众群所组成。我国媒体既承担意识形态的宣传职能,又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的社会背景中,媒介市场格局渐趋形成。计划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6.
3G等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从以个人电脑为主导的有线互联网时代向以智能手机为主导,具有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媒体化、多功能化等特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二孩"的背景下,本文以消费者行为变量理论为基础,从文化消费的视角研究亲子节目的影响力,认为消费者互动元素的有效设计将影响节目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传播消费观念、引导社会舆论,对消费者的行为起着教育作用的消费类期刊必然越来越受到青睐。消费类期刊要发展.别具风格的策划乃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导,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凸显出来,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共性市场转向个性化市场,这样对于依附于市场经济的广播而言,其服务越专业也就越有效率、越有市场。因而广播必须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