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3,(3):46-49
网络视频广告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主要目标受众是青年,当代青年有自己的文化归属,在网络上呈现出其特有的亚文化特征。因此,研究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对提高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拥抱网络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07,(13):32-32
坦白地说,和《青年记者》结识的时间不算太长,相交也不算太深。面对《青年记者》65年厚重的历史,我这个后生晚辈其实没有资格在此评头论足,妄加多言。但我又不揣浅陋,贸然提笔,皆因《青年记者》随时代发展、与网络同行的坚定和执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变得日益价值多元、需求多样,其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一种新形式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在青年群体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尝试分析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期待为类似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流量社会,符号取代现实,信息流动支配经济、政治,象征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催生出形态各异表现多元的多媒介社会形态与青年亚文化圈层。流量社会的出现则表明,信息流动支配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的全部过程。资本市场、信息媒介、社会大众在流量下利用信息数据多维互构,而这一过程在网络直播中较为明显。网民通过直播表达自我,参与流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受众诉求,青年亚文化再现新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流量社会下网络直播消费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共鸣效应入手,分析在群体孤独的环境下呈现出的外显特征,针对虚拟狂欢消费的成因与困境,讨论流量社会下网络直播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网络直播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主要从现实社会不满和互联网传播环境两个角度解释网暴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网络生态的理论视角来解释网络暴力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该理论视角指出,现实社会状况通过网络生态间接塑造网络暴力事件,而网络行动者的话语生成逻辑及其价值观念倾向则是理解网络暴力表征的关键性因素。对青年网暴案例的分析发现,青年网暴活动呈现出话语动机私人化、动员方式社群化、演进趋势主动竞赛化等特征。网暴对部分青年网民而言已成为道德上可接受的活动。青年施暴者所嵌入的具有局部性和个体化特征的“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道德的主导性地位,为合理化、正当化网暴行动提供了价值支撑。对有网暴倾向的青年微博用户博文的分析显示,现实生存困境与虚拟共同体生活共同构成了青年网暴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文章最后指出需要采取系统性视角来指导网络暴力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融合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成为青年群体开展互动性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塑造青年群体价值观、构建认知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以边缘性、抵抗性、风格化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青年亚文化特征,从心理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技术基石三方面深度剖析网络表情符号盛行的现实成因,并对其泛娱乐化、全民狂欢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呼吁对其行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和适度管理。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5,(1):61-61
“网络的诞生.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共产党执政能力要提高.就要重视文化建设。网络的用户主要是中青年.青年代表着未来。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便捷工具.为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为了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状的特色理论,从而降低青年政治参与的成本,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服务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本文从网络政治参与背景、现状、影响因素、危机、解决方法、重要性、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对比和交融六个方面对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吴爽 《图书馆工作》2006,(1):54-55,38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素养是决定信息咨询网络化成效的最重要因素,新世纪培养一支高素质青年馆员网络信息咨询服务队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杨亚晶 《新闻前哨》2011,(7):116-118
中国互联网在近年迅速发展,青年网民成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本文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对当代中国青年思想的浮躁状况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巳成为高校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欣 《东南传播》2014,(8):63-65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影响着大学生日益丰富的思想阵地,近年来,网络传播在兴起更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有效的传播平台。如何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使大学生正确感知和接受青年亚文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应重视和势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传统政治参与在网络世界的一种延伸,是新的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表达政治意愿、政治主张,维护政治利益,实施政治行为的重要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对于青年表达政治诉求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帝吧出征"作为近来一起典型的组织化的网络政治参与事件,透露出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征: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并存;社群组织的统筹动员作用明显;内容形式的娱乐化;在文化输出中实现政治交流。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个体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互动,网络社区就是网络中人们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天的网络社区极大地改变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但与此同时,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观点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学生网络行为中也不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青年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董旭冉 《新闻传播》2022,(16):161-163
5G全媒体时代,舆论战场变化多端。网络舆情引导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评论是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网络评论员是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工作力量,探索新时代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路径,对于开展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时化解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阳 《今传媒》2014,(7):23-24
数字化网络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革命的组织形式。在中东"街头政治"中,抗议青年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动员和集结,特别是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千千万万个体横向互动的搭载平台,它们为抗议青年的社会运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迷信"文化包含传统迷信元素的网络化呈现以及与"网络锦鲤"祈愿相关的娱乐化内容,为青年的焦虑与迷茫情绪所推动,是一种以不断更迭流行的个体或某类文化为对象,以"转运"和满足情感体验为目的,具备一定祈愿色彩的网络俗信与传播行为。通过研究"网络迷信"文化的特点与产物,多角度辩证分析青年进行"网络迷信"的原因,将有助于构建网络新生态,为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粤港两地,一是改革开放前沿,一是特别行政区.这一区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族群的网络生存状态,具有显著的代表性.通过对粤港两地三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在校本科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上娱乐活动的调查,希冀描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青年族群的网络化生存概况及网络娱乐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胡晓 《视听》2016,(7):58-5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宣传对18-22岁青年受众观影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青年受众的电影网络宣传信息接触频次和观影频次都较高,超过99%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有1次接触电影网络宣传信息;(2)青年受众对网络中的大众影评信息的认可度较低,对影评的真实性也大多持怀疑态度;(3)熟人影评对青年受众的观影行为影响较大;(4)宣传片是青年受众最乐于接受的电影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