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对虚构话语的交际性问题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斯塔尔内克的信息共享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等论证了虚构话语产生交际性的前提和条件,支持虚构话语具有交际性的观点。通过分析某些具体实例把虚构话语的交际性与虚构语句的真值判断问题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在虚构话语的交际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的共享信息可以为判断虚构语句真值提供一种语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燕  吴燕兵 《英语广场》2023,(10):50-53
网络交易即席话语是典型的实施言语行为的一种话语,非常适合运用英语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断定式和表情式言语行为贯穿整个交易过程,指令式、承诺式和宣告式言语行为与断定式言语行为共同作用,构建了网络交易事实。  相似文献   

3.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4.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以言表意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的统一性,哈贝马斯继承并创新了这种观点,提出了以"语言有效性要求"为要件、以话语交流双方理解为目的的语言交往理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语境是话语交流的基底,在语境中才能判断话语交流的真实性和顺畅程度。塞尔重视话语当前的交往和交往中人的意向性,因此他的语境是言语语境;哈贝马斯语言交往理论的目的是追求"社会合理化",因此他的语境是一种广义的语境,除言语语境之外还包括了社会语境、实践语境等,可称之为语境实在。  相似文献   

5.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日常言语行为是导致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奥斯汀“说话就是做事”之观点启发人们要从实际语言交流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如实地把语言看作一种实施行为的手段。美国哲学家塞尔依据奥斯汀的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奥斯汀的理论作了继承修正和改进。本文主要依据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间接言语行为与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对怎样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化解人际矛盾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隐喻观进行了阐释,重点介绍了塞尔隐喻理论的三大步骤、八项原则,指出塞尔隐喻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力图将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区别开来;存在释义需要和释义缺乏之间的矛盾;无法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海英 《文教资料》2011,(17):22-23
招呼语是人们实施打招呼这一交际行为时所运用的语言。"饭吃了吗?"在汉民族中已经成为特定的招呼语。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它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属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本文根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饭吃了吗?"这一言语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和塞尔的著名笔战中,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归根到底是指出,他把"意向性"作为语言哲学的基础,因而止步于对言语行为的探究,却忽视了真实的语言游戏更多的是言语活动。但是,尼克·弗臣敏锐地注意到,塞尔只是无暇系统阐释言语活动,相关论述散落在他的语言哲学理论中,足以回应有关言语活动的问题,却鲜有研究者涉及。论文试图探索续写言语行为理论的某种可能性:按照塞尔的语用学方法,来阐释言语活动的构成惯例及其普遍适用性的基础,从而回应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的语言哲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的学生即哲学家塞尔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且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塞尔对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它成为语言学及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6.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语言的语义性,认为语义对于句法来说不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和认知研究最先开始关注儿童解释话语的表现及解释能力的发展问题,其后也有少许学者从语用和交际的视角探讨儿童的解释话语及解释行为。学习者二语语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请求、道歉、恭维等言语行为上。该文采用语用视角,将解释话语中对现象的解释行为视为解释言语行为,以给定题目的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口语语料,研究学习者在一语和二语语境下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表现。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发起模式的功能及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