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光瑞 《教育》2011,(1):16-17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乔乔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然而语文老师却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12月1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1,(3):7-8
叶开是《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女儿乔乔读三年级。乔乔在学第48课《智烧敌舰》时,遇到一道题: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乔乔答:孔明和庞统。可老师说,标准答案是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是错。  相似文献   

3.
在《三国演义》中,记述了一段精彩的妙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诸葛亮,不仅以其聪明才智为世人所敬仰,更以其让世人难以匹敌的口才闻名于世。说诸葛亮的口才好,这一定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事实;但说诸葛亮是骂人之王,恐怕就会让大多数人产生有拿板砖拍我的冲动。  相似文献   

5.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全书的真正主角,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忠贞。论者谈到诸葛亮的“忠”时,每每眨之为“愚忠”,实是一种片面之见。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定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8.
赵浩鹏 《学语文》2006,(5):51-5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一代贤相,尤其是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令手下的大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每次出征前,诸葛亮都要赐予他们锦囊妙计——“标准答案”,在关键之时均能奏效。久而久之,使这些大将们产生了依赖思想,失去了战斗的主动性、灵活性、机动性和创造性。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很快就被灭亡了。在此,我们不想探讨历史风云,也不想评价诸葛亮的功过,而是想借此对我们现行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马俊 《小学语文》2010,(3):61-62
【场景】 最近,班里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孩子们手上捧着的是《三国》,嘴里谈的是《三国》,一些孩子甚至开始了角色扮演:“我是关羽!”“哈哈哈,那我就是诸葛亮!你得听我发号施令!”“不对,不对!你是女孩子,诸葛亮可是男的!”…….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具有传奇色彩的足智多谋的“奇人”。他的才能有如“皓月之明”,他的计谋更是“神出鬼没”。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鲁肃三番两次的被他“忽悠”,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教育》2014,(4):5-5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陕西西安某幼儿园给幼儿吃“病毒灵”,造成了孩子出现趋同性不良反应:长期便秘、肚子疼、腿疼、出汗、食欲不振,甚至还有肾积水……此事件需要拷问的是:是利欲熏心,还是师德缺失?它的背后,又笼罩着怎样的雾霾、隐藏着怎样的危机?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这块神圣纯洁的沃土却总是“绯闻”不断,屡生事端。究其原因,是我国教育尚处于“三无”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12,(7):8-9
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不久前,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蜀国后继无人,以致首先被司马氏灭掉,其主要原因是刘备、诸葛亮用人之误和不注意培养人才之过。刘备有一根宗族观念和兄弟情义结成的无形锁链束缚着他的思想,不听忠言,使蜀国元气大伤,留下危局.诸葛亮不仅识人、用人屡屡失误,而且忽视培养和发现人才,使部将产生依赖思想,缺乏锻炼机会.以致后继乏人.当今反思“蜀中无大将”,更有它的新意与伟力。  相似文献   

16.
开发“三国文化之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发"三国文化之旅"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研究为先导,加强规划;二是在景点的维护、建设上,处理好史与文、实与虚的关系;三是形式多样,情趣丰富;四是点线结合,配套成龙;五是大力开发客源;六是培养一批素质较好的导游、解说人员.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1,(12):16-16
李法明2011年11月25日在《工人日报》撰文指出:日前,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09至2010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96%。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率也随之增加: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3.4%,初中生为71.0%,而到了高中阶段,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4.8%,也就是说,在100名北京高中生中,只有15人的视力符合正常标准。  相似文献   

18.
常听大人们说,有个诸葛亮通天文,晓地理。我想,这个诸葛亮是谁呢?能耐有多大呢?后来,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有非凡本领呢。  相似文献   

19.
同一所学校,学生因“身份”的不同,分别被隔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此怪事,发生在上海市一所公立中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该校根据不同生源将学生分为东部、西部,本地生在东部,农民工子弟在西部,双方各有界限,互不往来。学校还要求东西部的学生购买不一样的新校服,好让两边学生的作息和流向看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中,其背景介绍的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三国时期英雄豪杰……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中表现的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