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助词"把"的分布特征、表义方式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和分析,描写了"把"的搭配限制和句法位置,揭示了"×把"单向取值和双向取值的原因,探讨了"个把"的多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多语法著作都将“斤把重/千把斤”中的“把”字看作数词,这种看法理据不足。本文分析了“把”字在词类特点、意义特征上与数词和量词的对立,考察了它在语音、意义、结构上的助加功能,并依据它与助词在助加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平行性,认定“把”字是助词,并进而论述了它对量词的选择及“量把”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从句法组配上看,"来"字概数结构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只有三种格式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语义表达上,助词"来"的表义极其丰富,可以呈现"略多""略少"以及"左右"三种状态,但在现实话语理解中,又体现出"指多"的理解倾向性。  相似文献   

5.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助词的用法已经消失,但是仍旧存在于各地方言中.文章首先在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河南新县南方言区的助词“唻”,其次将“唻”与普通话动态助词“过”进行比较;最后对比其他方言区的助词“来”.在种种考察及对比中突出新县方言助词“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8.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耒阳方言的动态助词丰富多彩,用法复杂,与不同的词搭配表达的意义存在细微的差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0.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作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总结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分派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没有现在普通话中属鼻韵母的字等。此项研究对于掌握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科凤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98-100,103
“打”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除了与普通话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打”的动作实义部分虚化。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打”的特殊用法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3.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4.
鄂东方言的“得”字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本选取表示状态的结构助词“得”,动用替换、层次、扩展、变换等手段,对其所涉几种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以求对鄂 示方言表状态的结构助词“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仔”缀是闽南方言的重要语缀。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闽南方言“仔”缀语词数量居多,漳州一带又属闽南之最。通过对漳州方言丰富多彩的“仔”缀语词组合与演变规律的探析,揭示近现代闽南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些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晋语方言中"圪"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圪"的读音、意义、本字、来源以及由"圪"组成的词类和"圪"的性质等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圪"以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现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相似文献   

18.
汉中方言中的助词"倒"既是体貌标记又俱形容词词尾功能。它的体标记功能分别是将行体、持续体、结果貌、可能态等。"倒"的本字应该是"到",是移民从赣语区带来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方言助词“起”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助词“起”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并且还可以构成重叠式或出现在连谓结构中,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持续或动作行为的方式、结果。它的语法分布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而表祈使语气、动作可能和起垫音作用的“起”则是重庆方言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