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极为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国民素质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并且在理论上有丰富的创见: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地提出了新的国民素质结构;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全面阐述国民素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民素质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深化了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更加全面、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需要相应地实现一系列新的观念更新,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出发,对我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作出新的、更加丰富和具体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必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我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文化与价值体系深层结构,凸显了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核心意义,阐明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支点,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把握这一全新判断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指导意义,并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对于指导高等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校党委以"三个代表"为统领,进一步加大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为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深深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李合敏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40-46,103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科学把握时代主题,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着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而且指导我国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为全面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逐步在实践中提出的 ,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提出来的 ,也是十多年来江泽民同志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根本性问题的科学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要再一次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道德单元是从道德系统中抽象出来的最小单位,它暂时舍弃了其它因素的联系,因而只剩下独立的基本涵义。德性是主体化为个体品质的道德单元。在个体品质中的价值取向系统的作用下,主体化的道德单元表现出确定的价值向性。既要培养基本的道德单元,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2.
品德教育只可能使学生知其然、做其然,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易使学生沦为道德奴才.道德理性教育重视"授人以渔",忽略"授人以鱼",难以使认知与行为一致.品德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畴,二者关系是:品德=人格品质+道德标准.现实中仅培养诚实、勇敢等品德内容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只是人格教育,真正的、培养道德主人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标准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纯学科型德育,速成型德育,唯学校责任型德育,过去时型德育等明显误区。德育本质上是实践的,学校德育离不开道德实践,只有创新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代德育从实践结果上来说是失败的,而相比之下,传统德育至少在效果上是成功的.我们通过对传统德育的分析,撇开对其进行批判的传统的政治视角,从传统德育对我们有何启发的纬度来重估传统,以尝试据此提出现代德育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6.
道德相对主义是与道德普遍主义对应的道德认识取向。尽管道德相对主义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在现实道德教育中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给学生道德判断带来困惑。当今大学生在使用学校公共计算机与使用私人计算机时相悖的道德行为正是困惑的表现。这一行为背后是对在“差序格局”文化下的中国式道德相对主义的解释,并对受道德相对主义影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悖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道德危机,道德教育的低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学术界开始对道德教育的成效性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但是大多集中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对于道德教育自身的悖论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图从道德教育中自身存在的悖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道德教育低效性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德育目的论、源于生活的德育内容观、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论启示当前的中学德育课堂要融入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科德育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我们对杜威观点的片面之处也要客观地分析,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强调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具有“自尊自强、宽容礼让、勤劳节俭、孝悌诚敬、文明谦恭”的内在要求;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分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主体间性的网络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要关注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哲学领域的转向也促使人文科学由注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重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主体间性视域审视网络德育,可以发现网络德育自身特征与网络德育主体间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网络德育过程是主体间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