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经济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朝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呈现数字素养、跨界、复合型创新人才等需求趋势。新商科发展顺应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设置新兴学科与专业方向、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多方主体参与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从学科交叉、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等多视角提出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行业发生了变革,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数字媒体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其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数字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与数字媒体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数字经济时代,应以技术创新引领传统媒体产业融合发展,以人工智能引领数字媒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内在相关性的文献研究梳理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或囿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之中做细枝末节的修补,或有意回避三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而进行片面的静态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进行了简要评述,介绍卡萝塔所提出的以复杂系统的角度来探讨三者关系的理论创新性和现实可行性,并对书中值得商榷之处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孙旭  丁乔 《情报科学》2022,40(5):27-35
【目的/意义】提高“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水平,不但有助于推进对新兴阶层群体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谋生质量和发展出路,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方法/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物质劳动”理论与信息素养理论,对“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科学检视,进一步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的科学化指标体系,提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结果/结论】结合各个科学化指标在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程度,有针对地提出“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创新/局限】将新就业形态服务业及新兴阶层群体与信息素养培育相结合,系统分析和阐述“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科学化指标体系及策略。“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培育的实践转化、验证及示范研究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跨越数字鸿沟 发展数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曙南 《情报杂志》2001,20(12):11-12
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含义及其表现,指出数字鸿沟归根到底是综合经济实力的映射,并就我国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更是推动审计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时代为政府审计工作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审计工作弊端也逐渐显露。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审计路径优化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径优化措施,以期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审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本文基于文献和案例研究,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广泛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重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面临实现规模经济、拓展应用场景的新机遇,并提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弥合数字鸿沟 发展数字经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表现,指出数字鸿沟归根到底是综合经济实力的映射,并就我国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向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具体来说,数字经济是通过数字信息在因特网中的流动,实现网上交易,从而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推动商品流通和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以及直接支撑其发展的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产业都是数字经济的范畴.1999年6月,美国商务部发表了《新兴数字经济》报告,报告中即把电子商务以及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的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产业看成是数字经济的两个方面.电子商务是一种进行交易的手段;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产业是数字经济变革的发动机,是支持电子商务的基础.事实上,因特网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所做的同通信和信息有关的一切几乎都数字化了.  相似文献   

10.
利用python工具对数字经济时代管理变革趋势和相关招聘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了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国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开设情况的数据挖掘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忽视数字经济需求,专业能力培养滞后,传统课程仍占主流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根据数字技术时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的“数字化的两难”。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独特优势及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锋  张革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62-266
数字经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网民优势、后发优势、制度优势等发展优势。中国引导数字经济从低起点到高速增长,促进供给结构优化,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推动新的模式出现。但在数字经济强劲崛起过程中,网络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增加,使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威胁。研究提出构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助推发展共享经济、助力数字经济成果共享、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经验、构建新网络安全体系对中国发展数字经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研究》2021,39(3):406-414
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引发了经济社会系统的全面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本文基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视角,从范式构成和范式演进两个维度构建了动态分析框架,对数字经济演进的机理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是从科学革命起源,继而衍生数字技术,催生数字产业,并推动制度变革的系列过程,其演进呈现出速度快、渗透强、辐射面广等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系统理解数字经济,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征相契合的政策举措,形成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苗娜 《科技风》2023,(2):75-77
数字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调整,电子商务行业也迎来新的模式和发展。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为推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如何改革?如何从教师、教材、教学这三个方面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是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在高职教育改革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数字化商业模式和业态结构的冲击,高校必须及时转变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思路,以快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该文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字化管理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并设计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保障机制,促进新商科人才数字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直播电商等数字新业态快速发展,为青年人才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带来了更大挑战。高校商贸专业群积极适应新业态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与数字产业空间紧密对接,建设一批融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或称信息经济,伴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互联和其它相关的信息产品的大量使用而形成。数字经济一方面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就如工业革命在太大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害一样,信息经济也由于电子垃圾和电磁辐射等有害元素使地球产生了新一轮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4—2010年中国制造业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配对面板数据,研究企业家团队金融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所有制性质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家团队金融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管理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企业家团队金融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