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保密原则为代表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根植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选择,面对传统文化与习惯保存较为深厚的中国农村社会时,实务开展不可避免产生伦理困扰,工作者也面临专业守则与实际工作的冲突和选择,这一过程考验工作者的实务能力,也考验伦理的本土适应性. 一、社会工作专业规定中的保密原则 (一)社会工作关于保密原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伦理观念的学科,伦理问题的解决是专业实践成败的关键。伦理困境贯穿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始终,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以笔者在天津某中学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基地—学校社会工作站实习为例,阐述学校社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慈善和贫民救济事业。所以对于我国而言,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我国社会文化带来的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顺利扎根我国社会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者不得不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艰难的伦理抉择。想要将社会工作与我国文化价值、助人体系相契合,就必须在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理解人们的思维、行为与生活,构建一套适合社会工作本土化长远发展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8)
无论是在社会工作的理论还是实践中,专业伦理一直贯穿于社工专业的方方面面。这使得社会工作变成一种道德上的实践。本文结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感受及困惑,主要探讨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的"善",以及社工如何做到社会工作专业责任的善。  相似文献   

5.
医务社会工作--这一在西方已十分成熟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药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中国,依然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词。有人会把它等同于医院内的医疗管理、医疗监督等工作,而事实上,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领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医疗卫生方面社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者服务的起源地,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走过了12年探索、实践、发展的历程。“作为一名先行者,我倍感曲折与艰辛;作为一名见证者,我倍感自豪与坚定;作为一名继续前行的实践者,我倍感责任与使命。”这是2013年5月的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颁奖大会上,荣获第三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的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教授孟馥的发言,她回顾了多年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经历,流露出对这项工作的深深热爱。  相似文献   

6.
李丽萍 《百科知识》2021,(27):21-22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亟需建立更加常态化的治理体制,将更加多元的主体纳入其中.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专业和职业,立足社区,在理论和专业伦理的指导下提供社会服务,从而达到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的社会工作具有行政性和半专业化的特点,被纳入了行政管理的范畴,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符合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7.
一个社会工作者,就是一个具备很高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就是能够为社会、为隶主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一个社会工作者,就是要帮助案主驱赶走心灵中的阴霾,帮助他人走出心灵困境、与之带来无量的光明,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馨;一个社会工作者,要加心理上挟因济贫,嘘寒问暖,让不幸的人化悲伤为力量,走出困境,自强不息,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让顺利的人再接再厉,奉献更多的光和热;一个社会工作者,必须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尽自芒乏所能,学习和掌握好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联合公众的力量,开展社会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大众的社会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官心 《科教文汇》2020,(11):111-112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基础和引导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实务实践的价值选择和伦理坚守。本文从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教与学的问题,通过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应用,为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黎常  金杨华 《科研管理》2021,42(8):9-16
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诸多伦理困境与挑战,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规范以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围绕机器人、算法、大数据、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伦理主体、责任分担、技术安全、歧视与公平性、隐私与数据保护等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治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未来需要在中国情境下伦理原则与治理体系的建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跨学科合作、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融合、多元主体伦理角色分工与协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专业化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专业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解决社区问题、缓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风险、促进社会核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治理专业化的重要载体。基于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梳理W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既有发展困境,分析其面临的"青春期烦恼",指出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依托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成长轨迹、发展路径与实践经验,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不断革新。以新时代背景下要求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为契合点。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分别在社会工作宏观、中观、微观领域发挥政策倡导者、资源链接者、智能小帮手等功能,形成一种"人工智能+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模式,以其智能化的优势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将会增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能力、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5)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协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助力社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协会作为社工的后备力量,在促进社区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通以G校社会工作协会为例,总结出G校社会工作协会如何通过与区团委/街道办事处合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这两大路径参与社区发展。同时,也体现出高校社会工作协会在社区发展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其面临的在社区发展中高校社会工作协会存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社区对高校社会工作认同度不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高校社会工作角色定位单一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21,(4)
专业作为一个经由特定阶段不断被建构的概念,形成了以知识性、(可)教育性、特定性、社会需要性、正式性等要素为核心属性的现代意涵。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西方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建构了制度伦理-利他性、知识体系-科学性、从业者权力-自主性、从业者技术-规范性等一系列独特的专业化内涵。但在政府主导、教育先行的推进模式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专业本土化程度不足、从业者自主权弱、从业者技术不规范、专业组织缺乏独立性等困境。因此,该文从专业的内涵建构入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化内涵,阐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困境,由此探寻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邹贺  李梦佳 《百科知识》2021,(24):33-34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特殊保护的具体体现之一,具有宝贵伦理价值,但当前运作存在形式化问题.本文总结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探讨社会工作者担任合适成年人角色的优势和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作为社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正经历着身体与心理的剧烈成长变化,心智未臻成熟,易产生初级越轨、犯罪行为.由于未成年犯罪者的特殊性,各国均出台相关法律,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合适成年人在场是其中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四种教学模式,即服务-学习模式、三元互动模式、合作-反思模式、四位一体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侧重,既有优势,也有局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这四种模式中的合理要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吕耀怀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7-660,673
个人的数据隐私问题或信息隐私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凸显的最引人注目的隐私问题。不同的西方学者,为信息隐私保护给出了不同的伦理辩护。这些不同的伦理辩护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基于绝对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伦理辩护和基于相对价值或工具价值的伦理辩护。在当代中国,与人们隐私观念的变化和对于隐私的法律保护的进展相比较,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伦理思考相对滞后。中国的学者应当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中,进一步增加个体利益的权重,赋予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以更为重要的地位。以此为信息隐私的伦理辩护提供更为有力的根据,并为大众隐私意识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伦理向导。  相似文献   

17.
一旦某人被界定为“精神病人”或“神经病人”,基本上,他就在社会上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和自由,这是一件既让当事人受侮又使其家人蒙羞的事。正因为如此,社会学家及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类似的个案时特别谨慎小心,努力避免给正常人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充分体现了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破解这一矛盾,迫切需要把握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文章研判了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趋势,梳理了发达经济体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政策实践,总结了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的成效,明确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发展思路,并提出4个方面政策建议:(1)构建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技术创新体系;(2)推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政府服务流程再造;(3)推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公共服务转型发展;(4)营造数字赋能社会服务转型政策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昀鋆 《学会》2014,(11):11-21
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往往与社工机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机构吸引力不足有关。因此,如何有效地察觉社工机构激励机制的特殊性,从而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是社会工作机构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以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为视角,尝试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激励的必要性、特殊性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进行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0.
王爱华 《科教文汇》2012,(27):46-47,57
基于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目标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提出寓教于研的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并以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为例,提出寓教于研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