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文汇》2006,(10):12-12
“你是几年级教师?”每逢乡亲们如此向我发问。我总是有些不悦:教师哪能和学生一样论年级呢?  相似文献   

2.
问题:“以工代干”教师属不属于在编教师?对从教十几年的“以工代干”教师在待遇上有何规定?  相似文献   

3.
您好!我是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胜任教学工作,规定我们每周必须听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一定数量的课。那么,我们该怎样听课呢?殷切地盼望编辑老师能给我们一些听课技术上的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如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被作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提了出来。学校在这方面能做什么?怎么做?本文对此做一探讨。一、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教师专业化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对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人应具有信息素养、人文精神等多种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才能完成。教师怎样才能达…  相似文献   

5.
谢建军 《师道》2008,(7):36-37
期中总结大会上,学生上台领奖的人很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参与颁奖的人有校长、中层干部,颁奖人数不够时,普通教师也上台参与颁奖。学生应该适当鼓励,这无可厚非。坐在台上,我突然心生伤感:谁给我颁奖?找不到答案,思想却泛滥成灾:谁给教师颁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但是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当前条件下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这样的目标。那么,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一个困境呢?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故事的大意是: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教师上课必须站着(或游动着)讲课,坐着讲课将视为教学事故。有些学校已经将此列入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管理条例。为此,学校领导还经常到各教学班巡视,检查教师的讲课状态。一旦发现教师有坐着讲课的,轻当面劝告,重大会批评。更有甚,因连续几次被校方发现坐着讲课,会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或本年度内不准评优晋级的处分)。更为严蘑的会被校方勒令“下课”,或调离原工作单位。对此,绝大多数教师很不理解:校方制定这种管理条例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规定有利于新课改吗?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吗?年龄大的教师连续站着讲两节课,体力不济,坚持不下来怎么办?这对年迈体衰或疾病缠身的教师来说是否有些残酷?即便是身体还不错的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坐下来和学生进行诚恳的对话有何不可?都去关心学生,谁来关心老师?  相似文献   

8.
每每谈起教育科研,老师们会不约而同地问:我们教师的实验室在哪儿?我的回答是,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探讨、研究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教师工作时,首先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评价教师的工作到底为了什么?评价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自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朱金欣 《师道》2005,(8):12-12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校要走发展之路离不开教科研,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教科研。作为主体的教师在实际中如何认识教科研呢?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搞教科研。教科研,正离一线教师越来越远。原因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教师有哪些权力? 十之八九的老师会说,我们连权利都没有了,哪里还能谈得上权力?“头顶星星进校门、披星戴月进家门”,“从鸡叫忙到狗叫、批改作业听鬼叫”……全国各地的教师民谣无不折射出教师朝六晚十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只见报道教师加薪,酱米油盐捉襟见肘”,教师加薪也正成为公共事件而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拿破仑的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了人生警句,似乎当元帅就是成功,反之就是朽木不可雕。那么,是不是不想当校长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该怎样获得自己的幸福感?为教师获得较多的幸福感,学校校长还能做些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又能做些什么?围绕上述话题,笔者将自己的几点想法呈现出来,就教于方家及同仁。  相似文献   

14.
校长如果不善于读懂教师,与教师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彼此做能交心的朋友,那么你的学识再高,业务再精,能力再强,也将一事无成。校长怎样才能读懂教师的心呢?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逐渐完成角色转型,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把研究与教学对立起来的现象,教师游离于研究者的身份之外。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教师又该怎样成为研究者?本期将针对教师文化中的角色认同问题——“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这一回事业单位加工资,我们教书的多少也得了一点实惠,钱包略略鼓起来一点,这当然可喜可贺。我进一步想问的是:我们教师的书包鼓起来没有? 教师不读书已成了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顽症了。这当然不能怪教师。因为第一,他没有时间读,从早忙到晚.教学以外的事务比教学事务多得多.孩子一个个都要管住,出一点事就要倒霉。哪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7.
彭志红 《湖南教育》2011,(12):37-37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甚至办学质量。我们经常强调,校长要关心教师,要在管理中注重情感因素的运用,但校长到底如何关心教师?  相似文献   

18.
何谓新型高素质教师?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统一的标准。可否如此把握:首先.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从学历要求上给以界定.新型高素质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相应的学历,具有一定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其次.从素质要求上看。根据我国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教师应该具备以时代精神为主体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为内涵的文化修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怎样才能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呢?陆清华老师的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实习教师是否拥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他们是如何习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文章通过对一所小学四年级某班的课堂教学观察,对实习教师在整个实习期内课堂管理经验的习得和增长的过程记录和访谈分析,从理论上阐释了实习教师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复杂过程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