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灯、烛原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文献及田野考古资料表明,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已用木条燃烧来照明,这就是最早的烛,也是后来烛的一种;此外,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已使用膏油灯,它略相当于黄帝时期。所以,中国的灯、烛已有4千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瓣形蜡烛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常常“泪流满面”,既不卫生,又浪费材料。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克服这些弊病?答案是肯定的。既然有“泪”(烛油),首先就要把“泪”减少到最低限度;“泪”少就可以节省材料(石蜡)并使其得到充分利用。陈晨同学通过观察,从下雨中受到启发,利用小瓦集聚雨水的道理,经过多次实验,把普通蜡烛断面的圆形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的嗅觉中,对各种香味有特殊的偏好。闻到一种香气,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好香呀!香味物质,能刺激人的神经,让人兴奋不已,感官和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自古以来,人们就研究香料,开发香料,用香料美容化妆、入药、烹饪。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成就了当今的香料工业。贵比黄金的乳香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其实,佛教多用檀香,而基督教多用乳香。乳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料之一。传说乳  相似文献   

4.
李良旭 《知识窗》2014,(9):14-15
老屋里有一个祭祀先祖的牌位。母亲常常焚上一炷香,虔减地跪在牌位前,嘴里还念念有词。我倚在门框边,偷偷窥视着。牌位前,光线暗淡,香雾袅袅。我觉得那屋里,充满着一种神秘和魔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对于焚香乃至香文化,绝大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历史悠久的焚香传统至今仍在,寺庙道观、乡间祠堂等场所如今香火依旧,不少家庭仍保持着焚香习俗;不过,若将焚香提到香文化的高度,也许人们就陌生了。我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用来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数千年,香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 由青岛海洋大学与河口区技术信息开发中心联合承担的省级项目“海边香弯豆栽培技术试验”进入实施阶段。近日,在六合乡开始进行对比试验,一是对青岛海洋大学培育的“海边香弯豆”幼苗进行移栽,二是播“种”。 海边香弯豆是青岛海洋大学师生在海边鹅卵石的缝隙中发现并培育而成。它具有耐碱(可用海水浇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燃烧?     
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已经是很熟悉的现象,可是,什麽是燃烧?燃烧需要些什麽条件?却很少有人能够充分地、具体地回答出来。现在我们在下面讨论一下。燃烧是激烈的氧化,也就是可燃物质和氧气急剧化合而改变其原来性质的一种化学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伴随着光和热的发生。如煤、木柴、纸、腊烛、油等碳氢化合物,当它们燃烧的时候,其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成为灰烬及逸失于空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从而放出了光和热。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改变物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认为打鼾的人睡得“香”、睡得“好”。其实并非如此。年轻人打鼾也许没有任何威觉,而中老年人打鼾常常会被憋醒,憋醒后胸闷心慌,或清晨醒来后头晕缺、乏力口干,严重者甚至在睡眠中猝死。所以,打鼾可能成为潜伏在中老年人睡眠中的“杀手”。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打呼噜是正常现象,把它视为酣睡或者体力恢复的信号。而且“打呼噜”常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按照风俗,人们在祭拜祖先时,常常会献上一柱清香。这些香燃烧之后会留下灰烬,就是我们常说的“香灰”。今天我们就用香灰做个实验,探讨一下,香灰到底可以玩出什么花样呢?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受日本佛教协会的邀请去演讲,开场后往下面一看,满场僧人光亮亮的脑袋构成一道风景线。演讲结束后,一些年轻的和尚聚集到我身边交换名片,或让我签名,更多的是围着我来合影,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儿,法源会长走过来笑着说:“你被人利用了,跟你这名人的合影会被拿去相亲炫耀用,那可相当起作用哟。”我有些纳闷。法源先生笑着解释说:“最近,日本的和尚很有人气,特别是年轻僧人很受女孩子青睐。”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蜉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僧人路过一地,见一蜉蝣哀声大哭。问其原因,乃为其死去的同伴哭泣。僧人说你小小蜉蝣朝生暮死,时间也不多了,怎还如此悲戚?僧人摇头不解而去。走着走着,僧人突然明白了,不能拿人的生命长度来度量蜉蝣的一生,蜉蝣从早晨到中午是它的前半生,从中午到黄昏是它的后半生。它是在用它的后半生为它的同伴哭泣。僧人感慨万千,回共找寻,发现那只哭泣的蜉蝣已死,僧人唏嘘着把那只蜉蝣安葬了。  相似文献   

13.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暮春时节,落英缤纷,花事阑珊,就连牡丹、芍药也已萼残香断。此时月季花却“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娇艳芳菲,占尽了春光。丰姿秀色,令人心驰神往。何况她“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难怪诗人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出殡那日,北静王出面路祭。见过贾宝玉并看了宝玉戴的通灵宝玉后,北静王将自己手腕上的鹡鸰香念珠摘了下来,递与贾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间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贾宝玉连忙接了。这串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赏赐给北静王的,北静王轻易将御赐之物转赠他人,似在大庭广众之下拉拢其他臣子,实有结党之嫌。贾宝玉回府后,将此念珠郑重地取出来交给林黛玉,林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如此看来,  相似文献   

15.
先锋科技     
正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燃香阻燃器是金属制成的两瓣小芽。燃香时选择需要燃烧的长度,用磁铁将两瓣芽吸附在香柱上,当香燃烧到金属芽底部圆孔位置时,遇金属阻隔会自然熄灭,从而控制香的燃烧长度。解读手语的可穿戴设备德州农工大学正在开发一种可穿戴设备,该设备整合了一个传感器系统,能记录手势动作,以及在做手语时手腕肌肉所产生的肌电图或肌电图信号。  相似文献   

16.
卢敬参 《世界发明》2003,26(7):22-23
在现代社会中,时、分、秒是人们日常活动的时间依据,它们是从自然时间单位“日”细划出来的。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活动范围小,生活节奏速度不快,年、月、日的划分已能满足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比“日”小的时间单位“小时”出现。欧洲工业革命后,火车开始按时刻表运行,工厂实行轮班作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比小时小的“分”遂成为社会生活的指针。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中,宇宙航行、大洋航海、火箭发射、导弹飞行、卫星定位、自动控制等所有计算都十分复杂,对时间的计量要求越来越精确。因此、科学家把时间计量到秒、毫秒(千分之一秒)、微秒(百万分之一秒)、毫微秒(十亿分之一秒)。为了实现对时间越来越精确的计量,人们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进发、想出了千奇百怪的计时方法,同时也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计时仪器。下面让我们来描述计时中一些有趣故事吧。  相似文献   

17.
焚烧处理是危险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向,但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文章介绍了二恶英的特性、危害及来源,并根据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机理从“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二恶英的污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银杏是世界上现存的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也是我国特产的珍贵树种,向有“金色的活化石”之称。郭沫若曾说:“银杏应为中国的国树。”因自古我国的僧人用银杏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所以我国的古银杏大多都在寺庙中。北京作为古都,向有“寺庙之多甲天下”之说。而在这些寺庙中,大多都有古银杏相伴。在北京的古银杏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京西古刹潭柘  相似文献   

19.
龙涎香来自抹香鲸消化道内的分泌物,其产量稀少,功效独特,自古就是价值连城的名贵香料,常被誉为“灰色的金子”。以前人们认为,只有雄抹香鲸体内才能产生龙涎香,现在知道雌鲸也能产香。公元6世纪之前,靠近印度洋的阿拉伯人就已开始使用龙涎香了,以后又逐渐传播到东西方的许多国家。在阿拉伯语中,龙涎香的发音近似“anbar”、“ambar”,所以中国古代曾将之音译为“阿末”香,后来就将出产阿末香的鲸鱼称为“抹香鲸”。百年修得龙涎香雄性抹香鲸体型巨大(雌鲸较小),而且潜水可达千米以下,能在深海捕食体型巨大的乌贼、章鱼等动物。但所吞食的动…  相似文献   

20.
<正>“布手知尺”“掬手为升”“过步定亩”“滴水计时”……在古代,人们就是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作为计量标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吧。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丈传说在夏朝时,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再划分为十等份,每份定为一尺。这也是“丈夫”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