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91-191,54
动词的习得是母语为非汉语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留学生2008年-2011年期末试卷为研究语料,通过对语料做对比分析和研究,将中级阶段留学生在动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大致分为遗漏、错序、误加、误代四类,并对动词习得偏误的主要成因及对策加以浅析,以便促进中级阶段的外籍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动词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寇美睿 《科教文汇》2024,(8):133-137
“中文+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跨文化适应能力与汉语水平密切相关。HSK(汉语水平考试)作为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是留学生汉语能力的权威证明,亦是留学生进入中国高等学府深造的入门条件。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能力和过级率,不少院校开设了HSK课程。在HSK课程中有效融入中华文化,学考互促、文语相融,对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综合文化素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A跟B不一样X"是一个语感上可以接受但语料库中难觅实例的句式。本文通过对这一句式特别是对X的探讨,解释了其可以为语感所接受的原因,并根据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出现的偏误,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与"很"有关的偏误为数不少,值得引起重视.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加以收集、统计、分析、整理,试图找到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万力群 《科教文汇》2014,(32):41-43
泰国留学生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偏误现象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复句的逻辑性偏误、程度副词偏误、遗漏偏误、增补偏误、语法规则偏误等。外国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大体上都是基于“五个中心过程”理论而形成的。偏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偏误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针对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习得者的习得规律,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于茜 《科教文汇》2009,(36):103-10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结构助词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结构助词“的”的角度出发,分析留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并提出一些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9.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老挝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这些偏误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通过对老挝留学生初学成段表达的语料的分析,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存在的偏误类型,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老挝留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问题。这些偏误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通过对老挝留学生初学成段表达的语料的分析,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存在的偏误类型,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康 《科教文汇》2011,(32):58-59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偏误,其原因是因为消极修辞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学中要从词语、句式、篇章和语境各方面重视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12.
李响 《科教文汇》2014,(10):45-45,47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使”字兼语句是留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字兼语句是兼语句的一种,但与一般兼语句又有所不同,它是汉语中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本文主要尝试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运用到留学生“使”字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字兼语句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字的使用方法是一大难点。因为在汉语中,动态助词“了”有多种用法,其在语法和语意上的功能也与阿语相应的结构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拉伯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加。为帮助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中文,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从偏误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综述语言学界多数学者认同“二分说”的观点,认为现代汉语“了”可以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两类。其中,动态助词“了”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一)中阿动态助词(“体”范畴的对比)“体”范畴用来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汉语没有通过显性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主要靠一些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的辅助词来体现,如动态助词“了”。阿语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如添加代表时态的标志来体现,只改变词形,不改变词汇的意义。汉语中极少存在这样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14.
许诺 《科教文汇》2013,(23):29-30
现代汉语句式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以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考察此句式的习得研究情况,旨在阐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声调则是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重要障碍。本文从留学生声调偏误出发,结合作者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实习的经验,探讨留学生声调偏误的类型以及成因,从而揭示如何克服声调的偏误,改进汉语声调教学。  相似文献   

16.
连词“和”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偏误。讨论分析了连词“和”产生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的特点,减少偏误的出现,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郑巧斐 《科教文汇》2010,(13):74-75
本文探索"了"在对外汉语中的分级教学,试图以结构的形式描绘出"了"的句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语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根据留学生使用"了"时产生的偏误,罗列出了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的8种情况,希望能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陈秦 《百科知识》2021,(21):66-68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教学的困难之所在就是汉字本身难写、难读、难记,且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初级水平的泰国小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出现的偏误往往跟他们母语息息相关.汉语本身与泰语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泰语则属于表音文字,所以泰国的小学生普遍很难把握汉字书写的要领,学习汉字往往不如单纯的语音课来得有趣,更不要说汉字的书写.本文结合笔者2018年底至2019年初为期四个月的泰国实习经历,参考相关论文以及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的资料,对泰国小学生作文中汉字书写所产生的偏误等内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赫 《科教文汇》2011,(28):99-102
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基础、重点,也是难点。语音基础没有打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纠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如果声调不同则很容易就听出"洋腔洋调"。因此,有必要将声调教学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对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特点进行简单地统计和声学分析,讨论了偏误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