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25、30、35、40、45、50 Hz共计7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不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小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腓肠肌EMGrms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对胫骨前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多重比较表明:45 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提高小腿肌肉的激活程度;30%1RM负重可以显著提高腓肠肌激活程度,但不能增加胫骨前肌激活程度;无论是否负重,45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小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2.
推铅球练习时,在掌握基本技术的情况下,加强一定的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获得最佳成绩的保证。力量训练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实现的。因此有必要了解是哪些肌肉参与了运动,现就把这些参与运动的肌肉作如下归纳。一、小腿三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肌电对人体16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结合录像解析,分析高水平旋转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表面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该阶段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三角肌和胸大肌。该阶段发力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密切关系。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发展主要发力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与此相关的其他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肌内效贴贴扎小腿腓肠肌对纵跳动力学特征及小腿其他肌肉活动的影响,本文对10名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运动员进行无、有贴扎纵跳实验,每组5人随机进行纵跳实验,重复3次,选择最佳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能够提高纵跳高度(P<0.01),增加最大蹬伸力和最大缓冲力(P<0.05),对蹬伸时间和最大蹬伸力梯度也有影响(P<0.05);同时,在蹬伸阶段,肌内效贴贴扎使双腿内侧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增加(P<0.05),使一侧胫骨前肌iEMG和RMS减少(P<0.05)。但在缓冲阶段,对小腿各肌肉IEMG和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肌内效贴使部分纵跳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对小腿内侧腓肠肌肌肉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单侧肢体运动对对侧肌肉肌电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单侧肢体动态运动诱发肌肉疲劳对对侧肌肉肌电信号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影响,验证MPF下降的中枢控制作用.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一侧上肢(负荷臂)分别完成5kg持重动态运动负荷实验和无负重放松实验,记录另外一侧(观察臂)完成4kg持重等长运动实验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sEMG信号,考察负荷臂两种运动状态下观察臂肌肉肌电的MPF、平均肌电值、复杂度和有序性等变化的差异性.结果:5kg持重动态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MPF均值均显著低于无负重放松实验状态;肱三头肌MPF的下降斜率显著增加.结论:负荷臂动态运动诱发一侧肌肉疲劳过程中可以造成对侧观察臂肌肉平均功率频率产生伴随性变化,表明sEMG信号活动具有确切的中枢控制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功能性不稳踝关节表面肌电瞬时中值频率(IMDF)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组共28名受试者:功能性不稳组(FAI组)14名,对照组14名.对于两组踝关节肌电IMDF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肌肉疲劳过程中, 1)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IMDF的变化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I组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IMDF未随时间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1)疲劳过程中,FAI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IMDF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的受试者中枢控制策略可能发生改变,功能补偿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小腿肌急性拉伤是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田径、球类项目。他们大多数是在往返来回跑动中膝关节伸直时突然用力蹬地提踵所伤。与赛前或训练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受风寒肌肉发僵、过度疲劳,老年性缺钙有关。 打网球引起小腿肌肉急性拉伤的原因是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小腿肌的腓肠肌、比目鱼肌、蹠肌因过度收缩或被突然拉长而往往致伤。小腿肌肉急性拉伤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爱沙尼亚产MYOTON肌肉疲乏测试系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后肌肉伸缩性、硬度、弹性进行测试,将运动员赛后数据与赛前12h数据进行对比,并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运动员肌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专项疲劳特征,以便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肌肉恢复训练。根据专项动作结构及涉及肌群,选取了腓肠肌、胫骨前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块最重要的肌肉测试。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m比赛后,专项动作涉及的8块肌肉的疲劳程度各不相同,与自身赛前安静状态相比,下肢小腿肌群疲劳更为明显。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的运动员相比,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臀大肌疲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受主体控制的强直收缩而表现出的一种肌肉异常收缩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腱反射阈值降低,此时进行不合理的运动,容易导致肌肉反射性强直收缩,产生肌肉痉挛。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部位是小腿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主要表现是该部位的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性收缩,肌肉痉挛多可以通过物理以及营养手段消除,但若痉挛较为严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人体大部分的器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及收缩效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度与肌肉力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小腿长、腓肠肌长、比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有着明显的相关;比目鱼肌长只与提踵肌力有关;③跟腱长、比跟腱长和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之间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人体骨髂肌损伤是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下过度主动收缩或拉长时引起的损伤,多见于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腰背肌和肩袖肌,由于运动员赛前准备不足,技术动作不够标准,使肌肉及周边软组织损伤,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按之疼痛,后由于不加注意和配合相宜的治疗,肌肉组织自行  相似文献   

12.
张立  宋高晴 《体育科学》2006,26(3):53-57
研究目的:1)研究静力和动力性肌肉运动疲劳时肌肉氧含量的变化特点厦其规律;2)了解静力性、动力性递增强度运动时EMG参数变化;3)探讨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肌肉疲劳时影响肌电肌氧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肌氧含量的测试:探头纵向旋转让光源和检测器的轴线平行于股外侧肌外侧头大腿测定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2)肌电的测试:采用表面肌电图的测量,得出表面电图各指标参数;3)静力负荷等长收缩:通过力量传感器测出其最大肌肉收缩所对应的MVC;4)动力性负荷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作为肌肉的动力性运动,同步记录EMG参数,并在每一级负荷朱30S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论:静力性运动时E/T值大幅度增大的时间大多出现在肌氧停止下降之后,肌氧的降低程度与肌肉疲劳程度有关。动力性运动时血乳酸值随负荷而增加,IEMG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IEMG、Oxy-Hb、BI值三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表明肌肉疲劳时肌肉氧供和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EMG信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董洪园  李春  苏玉林 《体育科技》2010,31(3):68-72,8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腿三头肌损伤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运动创伤之一。伤后,往往因对此病处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为此,将小腿三头肌损伤的机制、症状、治疗及预防作一个介绍,供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医务室和广大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参考,以期引起重视。〔解剖〕小腿三头肌就是俗称的“小腿肚”,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此肌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在此肌的浅部,比目鱼肌这个头在深层。三个头向下织成一个腱,称跟腱,止于跟骨。跖肌是一个肌腹短小、肌腱细长的肌肉。它起于股骨外上髁腓肠肌外侧头上方,行走于比目鱼肌与腓肠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表面肌电信号(sMES)小波变换分析技术监测重复性手工提放重物作业中肌肉疲劳变化特征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方法:BTE primusRS与肌电仪同步,40名男大学生进行两次重复性提放重物能力测试,频率12次/min,木箱(35 cm×25 cm×25 cm)重13 kg,蹲举与半蹲举交替,间歇30 min;记录sMES与结束即刻问卷评分;测试前、后进行3次持续6s间歇15 s的最大腰拉力测试.结果:半蹲举疲劳集中在少数几个部位,尤其是下背部且更明显;BTE phmusRS输出参数蹲举高于半蹲举;蹲举时,右T10竖脊肌,左、右L3竖脊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瞬时中位频率(IMDF)显著下降(P<0.01);半蹲举时,右斜方肌IMDF显著下降(P<0.05),左、右L3竖脊肌,腓肠肌内侧头IMDF显著下降(P<0.01).结论:表面肌电小波变换分析技术能准确合理地监测重复性手工提放重物作业中肌肉疲劳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身体疲劳、大量排汗、体内盐分丧失过多、受寒冷刺激时比较容易发生痉挛。多表现于小腿腓肠肌及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相似文献   

18.
人体绝大多数骨骼肌都附着在骨骼上。据统计,全身肌肉约有434块,体育运动中常用到的约有75对。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目可将它们分为单关节肌、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三大类。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如:上臂的肱肌,小腿的比目鱼肌等。双关节肌,顾名思义,跨过两个关节,如:大腿的骨直肌、腘(月黾)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小腿的腓肠肌,上臂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  相似文献   

19.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局部肌肉发生痉挛,其主要特征是肌肉强直、坚硬、疼痛难忍。一、肌肉痉挛的原因1.寒冷的刺激人体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急剧收缩,导致血循环阻力增加,心脏和呼吸  相似文献   

20.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做功能力或最大收缩能力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