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昆 《网球天地》2022,(11):60-63
<正>半个世纪之前,网球运动在美国迎来“黄金年代”,那股热潮极大推动了职业网坛的发展。如今,又一项与网球颇为相似的球拍运动风靡全美,结合了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特点的匹克球(pickleball),既与网球有许多联系,又是网球的竞争对手,将来匹克球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重现网球运动曾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付饶 《网球》2011,(3):106-107
隔网持拍项目中,为什么说网球入门最难?蒋宏伟先生在去年的教练员峰会上,作了如下解读:“乒乓球,球很弹但拍子不弹;羽毛球,拍子很弹但球不弹;只有网球,是球和拍子都很弹。不难想象,同时具有弹性的两件东西以飞快地速度撞击到一起,……”我想这番话对国人来讲,再生动不过了。  相似文献   

3.
三各种类型的球类项目的技、战术特点1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比赛的技、战术特点由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比赛的基本形式是“对攻”,因此在比赛中每击一次球,都应该以给对方制造困难或使对方难以回击为原则。我国的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归纳为:落点准、速度快、球旋转、体力好、随机应变。落点准:主要是在任何情况下,能够随意将球击到“七点”中的任何一点(网前两角、底线两角、两腰和追身)。速度快:一是速度,二是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三是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球速决定于击球的力量和方法,移动速度决定于步长和步频,反应决定于运动员对情况的正确判断和神经反应。  相似文献   

4.
“网球肘”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击剑、投掷、体操等项目中。由于它在网球运动中发病率最高,所以大家习惯叫它“网球肘”。  相似文献   

5.
张晓松 《精武》2014,(36):24-24
羽毛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球类运动优势项目,在国际重大赛事上享有很高声誉。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其训练方法也逐步得到改善。多球训练广泛被应用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训练中,并在指导和提升球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除多数竞技运动外,多球训练也开始在群众性球类运动中得到推广。该文总结多球训练对羽毛球训练的作用,探讨多球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球运动     
网球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在欧美倍受重视。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14世纪时,法国宫廷中玩起“掌球戏”,两人中间隔一条绳,用手将球打来打去。匈牙利于1965年发行的网球演变史募捐邮票,首枚便是13世纪的网球(图1)。早期的网球用布裹头发制  相似文献   

7.
速效治疗仪治疗“网球肘”25例报告杨小英**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从事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的人因长时间使用右手或左手扣杀球,肘关节疲劳过度,韧带拉伤,导致肘关节腱鞘炎(俗称“网球肘”),产生疼痛,活动受限、障碍等。1996年采用...  相似文献   

8.
你好,伦敦!     
《乒乓世界》2012,(8):14-14
2012年奥运会,是乒乓球第七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乒乓球随奥运会来到伦敦,已经不仅仅是“乒乓球回家”的问题了,这是一次“集体省亲”,那些诞生在英国并逐渐推广至全世界的体育项目——足球、网球、羽毛球、曲棍球、拳击……这一次结伴回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前世。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其地位是其他球类运动无法比拟的,几乎在每个角落里都有它的身影.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历史和发展却不甚了解,现在就由笔者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盛行于欧洲,英国人至今把乒乓球叫做“桌上网球”(tabletennis)不难看出乒乓球是由网球演变而来的.关于乒乓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最被流传的,最正确的是这样的.采用球拍作为击球器具的现代乒乓球,直接派生于中世纪的网球.关于此还有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网球现状和发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是一名网球爱好者。自去年10月看完′95北京沙龙网球公开赛以后,深感中国网球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太大,与其他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在世界上的水平相比,简直就像襁褓中的婴儿。无论从运动员、教练员,还是球迷观众,与世界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网球这一项目与羽毛球、乒乓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有类似之处,可以说是适合亚洲人种的运动,华裔选手张德培在世界网坛的地位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网球运动员受人尊敬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之前,乒乓球作为“宫廷游戏”在英国流行。它直接派生于中世纪的网球,一些大学生在室内以餐桌作球台,在高背椅上挂上一根线作球网,采用软木或橡胶做的球,以羊皮纸贴成的长柄圆型空心球拍,在台子上打来打去。1890年,英格兰运动员詹姆斯·吉布从美国带回了赛璐璐球,模拟其击球声而称这项运动为“乒乓”,也称为“桌上网球”(tabletennis)。1891年,英格兰人查尔斯·巴克斯特把“乒乓球”作为商业专利权申请了许可证。二十世纪初,乒乓球活动传入日本,1904年,乒乓球活动由日本传入中国上海。19…  相似文献   

12.
谈提高网球初学者球感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球拍捡球法网球运动与羽毛球、乒乓球运动一样是一种持器械操作活动。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羽毛球国手们用熟练的手法将羽毛球用球拍从地上捡起,动作潇洒自如,如果没有良好的球感是做不到的。捡球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直接用手去捡,但如果在活动中多运用球拍捡球的小技巧,既可以帮助熟悉球性,也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身体疲劳。1.用脚和拍捡球。以右手西方式握拍为例,以右脚脚背外侧和拍头前内沿将球夹牢,以左脚支撑,向右侧外屈腿提腿,同时向上屈臂拉拍将球拉起,再顺势拍球弹起用拍接球,即可将球捡起;以左脚脚背内侧和拍头前内沿将球夹牢,以右…  相似文献   

13.
影响乒乓球普及的三个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立新 《乒乓世界》2000,(10):36-37
网球可以发球直接得分,一种情况是对手技术差,接不好发球;另一种情况足依靠有力的动作和精确的落点将球击打在对手很难接球的“盲区”,类似乒乓球的快速擦边球。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韩春苓丁玉兰乒乓球运动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源于网球运动盛行的英国。当时一些大学生由网球得到启示,在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以书作球网,用羊皮纸贴面作拍子,用橡胶或软木作球,在餐桌上推来挡去,这种游戏吸引了许多人,英国一家杂志对此还作...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始建于“文革”前,当时省体工队的速滑队为哈体院运动系,1979年体院复建后每年都招收一定数量的运动系学生。自1991年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运动系以来,运动系在哈体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主要承担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着我院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团体赛排阵问题给出了纯策略随机对策与混合策略随机对策两种解法,以乒乓球男女团体赛排阵为例。一、团体赛排阵的数学方法概述团体赛排阵问题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棋类等竞赛中都很重要,我们称选派上场队员的一个方案为一个“排阵”。教练  相似文献   

17.
孙浩然 《新体育》2006,(4):62-62
19世纪末的一天,两个青年在看完温布尔登网球赛后,到一家餐馆去吃饭。用餐间隙,他们边用雪茄烟盒盖做扇子驱热,边讨论刚看完的比赛。说到高兴的地方,二人干脆以酒瓶的软木塞当球,以桌子为球台,手中的扇子为球拍,在原地模拟真实比赛。碰巧侍者在一旁喝彩,闻声赶来的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 TENNIS”。就这样“,桌上网球”成了乒乓球的“乳名”,并被沿用至今。和发明乒乓球时的无心插柳相比,乒乓球拍的“演义”却经过了煞费苦心的100多年。萌芽阶段的乒乓球球拍多为木板拍、羔羊皮拍;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制成。随后,乒乓球拍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明羽毛球和网球高压球技术动作的差异性,为羽毛球和网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使用三维立体摄影解析法获取羽毛球和网球高压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蹬地击球过程中,大腿、小腿和足的运动顺序为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在整个击打过程中,肩、肘、腕三关节移动速度基本保持同步,肩关节角速度峰值最先出现,肘关节和腕关节角速度峰值出现时间基本同步;网球采用"棍打"的击球用力方式为主击球,羽毛球采用"鞭打"的击球用力方式为主击球。  相似文献   

19.
英国制成了一种缩小了的室内桌子网球场。这种网球场有5专英尺长、4英尺宽——大约只有乒乓球桌的一半大。它能象一般的网球运动一样供两名运动员作快速移动比赛。使用的球是一个外包橡皮的实心球,弹性比乒乓球小。球场三面是连在一起的高28英寸的挡板。击出的球一碰到挡板便反弹回来。球场重114磅,装有小轮、移  相似文献   

20.
“网球肘”(Tennis Elbow是传统沿用的习惯名称,其医学名词应叫做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Humeral Epicondylitis)。顾名思义,本病多见网球运动员,但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及击剑运动员中也时有发生,即使一些投掷项目的运动员,由于技术要领不当也可造成此种损伤。 据记载,“网球肘”一词最早出现于1973年,那时在英国的威尔士一带草坪网球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