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燕 《百科知识》2013,(22):54-55
文身,黎语叫“打登”或“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是黎族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黎族文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黎族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产物。这样一种罕见的原始文化现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黎族文身也已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
施隽 《科教文汇》2014,(33):223-224
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的重要纽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政府保护、非遗自救和谨防“大跃进”式文化保护等四个方面谈了一下自己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为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自己的一点心力。  相似文献   

3.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10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711名传承人榜上有名。据悉,在10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戏剧类项目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人数最多.达196人。  相似文献   

4.
第三方平台指的是在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之间所建立的通道,这个平台着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不仅仅是供国民欣赏的传统技艺,而是成为一项项专利产品,第三方平台有其存在的前提,也有其发展壮大的内外在因素,是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采用数字叙事记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9日—2008年9月21日,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高志勇所长及科研人员共9人就中比合作项目“西藏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系统”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按照中比合作项目实施计划,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全境进行了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了建筑遗迹景观初步测绘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7.
黄宇 《知识窗》2014,(11):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黄宇 《知识窗》2014,(22):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徐飞 《情报科学》2021,39(12):179-186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振兴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2003-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 研究现状、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趋势。【结 果/结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研究主题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文 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创新/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表明 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少,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联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以动画短片为载体,以长白山区民间故事为原型,运用传统的版画、剪纸、刺绣等表现形式创作出融合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汇聚长白山满族人民勤劳勇敢、思乡爱国、团结和睦、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质朴精神的网络传播作品,使之成为新媒体时代传承和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的重要纽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政府保护、非遗自救和谨防"大跃进"式文化保护等四个方面谈了一下自己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为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自己的一点心力。  相似文献   

12.
贴吧     
贴吧 《世界发明》2007,(11):92-9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一概而论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对较晚,力量较薄弱。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流动的活的文化遗产,在其保护上往往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不能对其进行全盘保护,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核心所在。现今的昆曲之所以面临着危机,其根本是滋养昆曲生长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其实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挥文化的包容性,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只有这样像昆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才能得以传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306c001000bnq.html  相似文献   

13.
华丽 《科技风》2012,(16):194-195
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智慧、勤劳所创造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全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渗透的产物。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预估的速度走向衰落,潜伏着消亡的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韩日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树国民认同感、健全保护机制、保护遗产传承人、重视遗产项目申报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祚四个镇。惠安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惠安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自然环境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得出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要对惠安女聚居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8)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科技的进步,但也对传统文化资源造成了冲击,蒙古族是古老的民族,其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对其进行相关保护,是需要探讨的。本文将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现状入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历史长河遗留下来的珍宝。苗族人民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创造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各种瑰宝。其中苗族刺绣被誉为“无字史书”,无声地诉说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使命。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彭水苗绣的深入研究,剖析彭水苗绣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市场需求、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彭水苗绣传承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让国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而这种新鲜的感觉很快被一种沉重的危机感所侵吞。对于中华民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来说,对本土文化的护卫意识在很多地方几乎是空白。更为主要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化流失的过程,却恰恰是以文明和进步的正当之名完成的,这是十分可悲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城乡改适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传统根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挑战不啻于一场毁灭性的浩劫:许多优秀遗产有的淡出历史舞台,有的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有的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如果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连自己文化都保护不了,我们的民族终将会因为失去文化的维系和承载而显得肤浅不堪,甚至失去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自信。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亟须引起国人上下的反省与反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文物、典籍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便以千万件计。也许是由于这些目不暇接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容易吸引民众的眼球、占据民众的头脑,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口头传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殊不知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样是确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强有力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断或失传,无异于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也就无异于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这当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18.
张瑛 《西藏科技》2022,(9):33-35+57
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目标,这一现实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而新疆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文章阐述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开发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开发与利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区内人民热情团结的文化传统。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以数字化的手段记录、还原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国内的非遗数字化现状入手,并以知识图谱为例,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出分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风貌让人人都可以用数字化方式领略西藏文化的巧思与积淀,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共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大类。烟台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广泛,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基本情况近年来,烟台市围绕胶东特色文化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名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