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修辞学、语言学和哲学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的隐喻研究更多地局限于某一方面,文章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把语言学的语义研究和哲学的认知研究结合起来。文章认为:隐喻作为一个语义构造的过程,它是通过语义的“偏离”来完成的,这种偏离是人的意向的转移的结果。语义构造的动力来自于隐喻中所包含的人的认知能力,语言正是通过隐喻这种形式不断地积累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发展,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选取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差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对比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在时间概念隐喻上的异同及其成因,并阐述该研究在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方铭 《今日科苑》2009,(24):292-292,294
人类对隐喻的认知一直处于逐步发展和深入的过程。继非构建主义和构建主义两大理论阵营在隐喻研究中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后,作为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Halliday也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以上三种隐喻学派,分析语法隐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语法隐喻应借鉴其它学派在隐喻解释上的合理因素,以进一步丰富发展语法隐喻的研究手段并深化人类对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知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仅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或修辞现象。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流派以认知科学为依托,重新定义隐喻,突显了隐喻的另一种功能,即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并通过跨概念域映射的过程阐释了隐喻的形成。从修辞和认知两个角度,剖析隐喻的双重功能,透过语言表层揭示隐喻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曾臻 《科教文汇》2009,(6):246-247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知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仅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或修辞现象。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流派以认知科学为依托,重新定义隐喻,突显了隐喻的另一种功能,即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并通过跨概念域映射的过程阐释了隐喻的形成。从修辞和认知两个角度,剖析隐喻的双重功能,透过语言表层揭示隐喻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邢玙倩 《百科知识》2023,(15):27-29
<正>根据认知语言学,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以来,以探索人类的内在认知机制为目标的概念隐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作为一种传播理论,体育事业可以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今天,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繁荣,新闻体育语言也开始成为社会语言普遍用法的变体。因此,对新闻体育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分析也可以揭示社会的共同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晓慧 《科教文汇》2008,(31):161-162
时间是一个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概念隐喻在头脑中构建和理解抽象概念。本文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构成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晓慧 《科教文汇》2008,(11):161-162
时间是一个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概念隐喻在头脑中构建和理解抽象概念。本文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构成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语言理论已渗透到语言研究的诸多方面。它将人们的认知过程与意义概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范畴化、原型理论、认知模式和隐喻化揭示了人与语言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并为日语教学研究提示了一种新思路。日语教育者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范畴、原型和隐喻等理论探索日语词汇教学中的认知策略,可提高日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丹丹 《科教文汇》2008,(31):126-12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功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如何运用隐喻研究成果来指导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势必成为目前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丹丹 《科教文汇》2008,(11):126-12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功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如何运用隐喻研究成果来指导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势必成为目前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隐喻、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观开始,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法,存在于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通过常见的概念隐喻的图示来揭示如何提高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减少在语言学习中对单纯记忆基础的依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作为认知工具可以用其对广告语进行分析,因为它直接服务于广告主的交际目的,即借助媒体影响或劝服潜在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广告中隐喻现象普遍,本文试图以实例探讨隐喻在广告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钱鹏 《情报杂志》2004,23(11):59-61
自然语言理解和研究需要突破当前的语法层面 ,进入语义分析 ,实现“语法 -语义 -语用”三位一体 ,与语言学角度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统计学角度是语义分析研究的一个方向。隐喻由于一开始就是基于语义的 ,所以分析隐喻对语义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别体现在语义映射模型的建立、语义和逻辑、语义和认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冬艳 《科教文汇》2009,(3):248-248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作为认知工具可以用其对广告语进行分析,因为它直接服务于广告主的交际目的,即借助媒体影响或劝服潜在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广告中隐喻现象普遍,本文试图以实例探讨隐喻在广告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玲轩 《科教文汇》2015,(2):188-189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广告隐喻通过增强广告的形象性来吸引公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广告隐喻又刺激观众的认知机制,以达到其劝说功能。本文旨在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隐喻如何在广告语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本文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类属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隐喻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