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论述建设文化大区的重要性,客观地归纳总结了蒙古族民歌在创建和塑造音乐文化品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感悟,对今后如何挖掘,运用蒙古族民歌丰富内涵来繁荣和发展我区音乐、文化品牌工作,促进我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出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2.
杨银波 《科教文汇》2009,(25):190-190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一些民歌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与传承当地的这种珍贵遗产,先后实行了把地方民歌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这一地方教育政策。本文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当今时代下,地方中小学生对当地民歌音乐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能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生活、意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根据笔者几次田野考察获得的一些资料,结合民歌分类的理论方法,对四川汉族民歌类别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巴渝红色民歌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优秀文化之一,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作品或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以音乐为载体的红色民歌文化,是巴渝地区近代以来各个时期前进步伐的文化缩影,呈现了巴渝地区人民艰辛奋斗的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当前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探索巴渝红色民歌的文化价值并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大众知识科普,有利于推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6.
常晓虹 《金秋科苑》2009,(3):110-110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7.
沈春艳 《科教文汇》2013,(24):F0003-F0003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的瑰宝,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俗风貌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并且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民歌形态及特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就从蒙古族民歌入手,对其发展及演变进行了重点探索。  相似文献   

9.
桂海滨 《科教文汇》2009,(36):267-268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还原了民歌的本质——人人都能够的、很随性的、自然的歌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的出现是不应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的。这些都是原生态民歌有着无限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北的民歌     
鲁慧 《百科知识》2000,(8):52-56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陕北人民,在苦难的生活历程中,逐渐学会了用歌唱来缓解恶劣环境对人们生活所构成的压力,学会了用歌唱来表达感情,歌咏生活,赞美生活,因而自自然然地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带有黄土风味的音乐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包括信天游、民歌小调、秧歌调、酒曲和部分风俗歌曲,其中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信天游,也叫“顺天游”、“山曲儿”,顾名思义,顺天而游,一任思绪自由驰骋。看!明月从山峁上爬出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4)
说到蒙古草原生活,离不开长调民歌的陪伴,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在草原民歌中独树一帜,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是当之无愧的"草原音乐活化石"。本文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起源、分部及特点进行探究,感受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灿烂文化。本篇论文主要是浅谈了居住于我国东北区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民歌特点。先从民歌的基本定义入手,然后引向论文的主要部分赫哲族民歌,通过对赫哲族代表民歌作品《乌苏里船歌》分析进行论证,总结出赫哲族民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民歌区域特色意味着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区域特色。中国民歌区域特色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在我省产生,流传着数以万计的民歌,它紧密地伴随着历史,生动记录了河北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我省民歌大致可分为五种风格,以地理位置划为:冀中平原区;西部太行山区;冀东唐山及冀东北承德的部分地区;北部张家口地区;冀南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歌在音调、体裁、风格、演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冀中平原的民歌河北的乡土气息最为浓郁.  相似文献   

16.
刘晨燃 《科教文汇》2008,(24):258-259
本文通过对形成曲调风格各音乐要素旋律音程、调式、节奏等的分析,来探讨菏泽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1)旋律带有明显的菏泽地方口音,有着鲜明的菏泽语音风格;2)语言风格上爽朗直白;3)调式是以五声、六声变宫为主的民族调式;4)节奏紧凑匀速对比不太强烈。  相似文献   

17.
周璇 《今日科苑》2009,(21):150-150,103
从信阳原生态民歌的历史发展中谈继承与创新,在创作中,突出地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适应现代审美情趣、丰富艺术形式、在当地高校教育的课程内容当中得到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三少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同化也在加剧,少数民族在自身经济文化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使原本相对保存较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与下一代的教育密切相关,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挖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巨大价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为例,简述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价值以及对其在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让少数民族音乐在当地中小学课堂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民歌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极具特色,就形成了差异极大的民歌色彩。本文是在广泛查阅资料后对各区域民歌从调式、结构、主要分布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