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是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用放射性同位素做标记原子可以揭穿自然界中许多变化的奥秘。但是,并不是只有放射性同位素才能够做标记原子,稳定同位素也同样可以用作标记原子,并且在某些研究工作中还是绝对需要的。例如重水(重氢的水)是原子反应堆中最有效的减速剂。硼-10被用到中子计数器中。此外,要弄清楚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体组织中起的化学变化等,也需要用稳定同位素。比如研究有机体组织中的化学变化,就需要用稳定同位素。有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这几种元素几乎都没有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用来作为标记原子。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     
新的同位素——氢~5 不久前,美国发现了氢的又一种新同位素——氫~5。氫~5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四个中子組成。它的半衰期稍大于十分之一秒。 氫~5是用同步加速器把能量加速到  相似文献   

5.
<正>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锂元素位于第三位,在它之前是氢和氦。氢和氦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而且天文学家根据大爆炸理论推算出的氢含量、氦含量的数值,与通过对宇宙观测得到的数值是一致的。然而锂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却让天文学家很意外。通过观察银河系的天体,他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之一锂﹣7(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在各个星球上的丰度都差不多。这个现象表明,锂元素可能早在  相似文献   

6.
锶有4个稳定同位素:~(84)Sr,~(86)Sr,~(87)Sr和~(88)Sr。其中,~(87)Sr由~(87)Rb衰变产生,随着时间的演化~(87)Sr单方向增长,不同来源物质~(87)Sr/~(86)Sr比值不同,可以把锶同位素作为物源示踪的指纹。锶同位素在地下水、古海水、河流、碳酸盐岩和地层定年等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样品选择、分析测试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时代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或数据库还不完善,曲线的分辨率还不够清晰,锶同位素在前寒武纪的应用相对较少,锶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锶同位素的深入研究,锶同位素的地质应用前景将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7.
美国物理学家最近表示,他们已经攻克了人工核聚变中的一个重技术难题--阻止边缘聚集状态(ELMs)。人工核聚变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人工聚变被视为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目前核电站利用裂变发电相比,核聚变发电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但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88102、21590800、21825303、218223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张东辉院士,孙志刚、肖春雷研究员研究团队,在氢原子与氢分子的同位素(H+HD?H_2+D)反应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量子干涉现象,并揭示了该反应中的量子几何相位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浙江7个地开石粘土矿床的氢和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应用水-岩石同位素交换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这些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位素交换平衡曲线表明,成矿热液流体起源于中生代大气降水,在300℃的较高温下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后形成环流地热水;而地开石粘土是在250~100℃的中低温阶段酸性火山岩的热液蚀变产物。此外,还概述了地开石粘土的成矿热液体系从酸性偏还原环境到微酸性氧化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核聚变发电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轻原子核如氢的三种同位素:氕(_1~1H)、氘(_1~2H)、氚(_1~3H)以及氦(_2~3He)等,它们发生聚变反应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同等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反应会比重核裂变反应放出更多的能量。所以人工控制热核反应以利用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子的电子构造,我们知道原子外层电子并不完全是满足於8个,有些原子外层有7个,如Cl,Br,I等,有些原子外层仅有一个,如H,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各元素的原子有争取获得惰性气体(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的倾向。这就是两个原子组合而成分子的原因,例如:氯气的分子是Cl_2,它的结构是: 又如:氢的分子是H_2,氢原子用H.代表,它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存在着3个放射性系列,即铀(U)系、钍(Th)系、锕铀(AcU)系, 而每个系列的中间各有一个气态元素, 这个气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6,是氡 (Rn)的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称这一气态同位素为射气。氡有4个同位素:222Rn、 218Rn、219Rn、220Rn,前两者是铀系的中间衰变产物,后两者分别是锕铀系和钍系的中间衰变产物,半衰期分别为3.825天、 0.03秒、3.96秒、55.6秒,由于218Rn的丰度很小(<10-4%)。其半衰期在氡的这4个同位素中最短,其作用很小,往往不予引用,因而在一般文献中常见到的仅是222Rn、220Rn、219Rn。  相似文献   

13.
元素週期表     
当一百五十年以前化学还很不发达的时候,因为元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并且各种化合物的构成也是千变万化,人们感觉学习化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815年英国有一位医生,名叫普劳特(Prout)最先提出一切元素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说法,后来,有很多人反对,又经过了很多年,到同位素发见以后哈肯斯(Harkins)又重新提起普劳特的主张,并且加以补充,他说:“元素都是氢与氦的原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截至1949年年底为止,人类所知道的化学元素,共计只有九十六种,其原子序数由1(氢)至96(鉒)。今年年初,却在美国又从原子能研究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其原子序数分别为97及98。元素97,是美国原子核化学家G.T. Seaborg, A. Ghiorso,及S.G. Thomson三个人,於1950年3月,  相似文献   

15.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16.
pH值     
我们知道,盐酸是酸性的,氢氧化钠是碱性的。监酸之所以酸性,是因为它在水中离解后有氢离子产生。氢氧化钠之所以碱性,是因为它在水中离解后有氢氧离子产生。实际上,水本身也能够离解出氢离子和氢氧离子,不过水的离解度很小很小,纯水在22℃的时候,每10,000.000升水仅有1克分子(即18克)水离解成离子,也就是说有1克分子水离解生成1克离子氢(即1克)及1克离子氢氧根(即17克)。我们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7.
固体聚合物电解池分离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波  胡睿  刘云怒 《科技通报》2009,25(5):541-545
水电解是氢同位素分离的一种有效方式,固体聚合物电解池(SPE)因具有高电流密度、低液体滞留等特点而备受青睐.为了完成SPE氚分离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建造,本文针对由氢和不同阴极材料组成的SPE,在其分离氚的机理上,对水与二元氢化物之间的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进行了分析,利用归一配分函数和同位素两相分布理论计算了同位素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结果表明:采用316L不锈钢和镍作为阴极的SPE,其分离因子的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较为符合,而碳阴极SPE分离因子的计算值远小于文献实验值.  相似文献   

18.
正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位的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在通常的认知下它是一种气体。科学家曾在1935年提出过一个理论,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就可以把氢气变成像黄金一样有着金属光泽和金属特性的圆体,也就是"金属氢",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科学家只知道,氢的固体金属状态通常都存在于大个儿行星或恒星的内核中,比如木星内部就有好多金属氢。就在2017年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造出了一块金属形态的氢。消息传出,还是引来了不少质疑之声,就在众说纷纭的时候,这块金属氢居然因为实验操作失误而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王兆荣  胡秀章 《科技通报》1997,13(4):224-228
对北京周口店洞穴石笋样品进行了氧、氢、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并用铀系法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北京地区距今15万年~5万年间古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当下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判别认可度较高的三种方法,即野外及镜下鉴定法、碳氧同位素判别法和微量元素判别法,对其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做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石浦灰岩中δ~(18)O值(PDB)在-28.7‰~17.6‰之间,均值-24.5‰,均远小于-11‰的临界值,且δ~(18)O值和δ13C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变化。虽然Mn/Sr值等辅助性指标指示其碳氧同位素可能保留较好的原始信息,但结合石浦灰岩野外及镜下矿物组合特征,石浦灰岩受成岩过程及其后期热液蚀变等外界因素影响明显,δ~(18)O值明显负偏,其数据基本失效;δ13C值受影响程度较小,大致上可定性反映其形成环境。因此,在对石浦灰岩做碳氧同位素研究前,有必要对其数据有效性做判别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