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启文 《云南教育》2003,(25):47-48
在实际生活中,常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对于这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的每一个部分,便有两种含义,即实际数量是多少;它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如,把6只熊猫玩具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它占单位“1”的13。分数的这一特殊性,就给分析与思考分数应用题增加了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点。一、把握特殊性,早做渗透在学习完“分数的意义”后,应该加强如下训练:左下图是把()个△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占单位“1”的()();3份有()个△,占单位“1”的()()。然后逐渐变为文字叙述,如,一块2公顷…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笔者观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于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而忽视读题的作用,既使读,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基本是一种“走过场式”的读。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笔者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好应用题的解答,用好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是学好数学学科全科知识的关键。教学中,必须把相关应用题融入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会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顺利解答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应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石慧 《中国教师》2013,(14):46-47
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较易出错的题型。学习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一、通过审题找准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向美玲 《小学生》2013,(5):38-38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一、应用题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小学应用题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插图应用题;二是图文结合的应用题;三是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四是文字应用题。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素质将会有较为全面的提高。插图应用题是一幅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内容,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解答。这类插图应用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比例,这类应用题的内  相似文献   

6.
陈琼 《考试周刊》2014,(25):69-69
<正>发散思维可以赋予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的品质,它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机会,拓展学生解题思路,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一般事物的质和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果改变其  相似文献   

7.
钱建绿 《成才之路》2009,(11):57-57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困惑于应用题中。原因是他们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很差,完成应用题时总是用“猜测法”“拼凑法”。这说明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比较模糊。对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概念认识不清。因而他们解答题目时的思维活动只是停留于模仿状态,还不能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据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有思维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展开积极思维活动,使他们能思考分析,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婧 《文教资料》2007,(23):191-192
在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笔者主张通过知识的积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陈敏娜 《考试周刊》2014,(16):80-80
<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我们在卷面上经常发现学生的计算做得非常好,而应用题的完成情况却非常不理想。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如何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体会。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  相似文献   

10.
黄毅  严世标 《考试周刊》2011,(76):83-84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感想——如何把"生活中的数学"溶入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思考学生的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可供学生利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刘艳 《文教资料》2008,(18):140-141
在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笔者主张通过知识的积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同时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密切联系生活,建构生溉原型,促进生成,激发思考,优化应用题教学,达到培养能力、创新思维的目的。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尝试,在此浅谈几点认识,仅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林丹 《教师》2014,(15):74-7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很害怕解答应用题,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数学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本文是我在教学应用题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精神。要落实在行动上,教学过程需做到;材料让学生自己提供;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让学生自己解决;评价让学生自己参与。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读完一道应用题后,就能立即看出题目的"骨架",这个"骨架"就是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应用题的一大法宝。可如今这一法宝在新教材中隐蔽性强,这样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有的教师误认为数量关系被淡化了,更有的老师误认为数量关系教学被取消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17.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由图形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应用题,可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应用题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分化点,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1.帮助学生归纳几种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数学应用题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都有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农业生产问题的数量关系为: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思考获得创新性思维,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很多中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学习枯燥,题目很难,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对教师布置的课堂学习内容没有探索的欲望,对数学学科表现出敌对的态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一、开放教学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评价学生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应用题的教学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数量关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在教学难易上.一般要求学生先列分步算式再到列综合算式,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思路上.一般采用综合法、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法同时运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搞清数量关系并解答。但不够重视思考方法的研究与教学.偏重解题技能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开放性、发散性思维。新增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能克服应用题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策略的应用覆盖面比较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