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层面保持着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双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成就和必由之路。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中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彰显了"现实主题"。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全体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与"三个自信"具有内在统一性,应以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开辟新途径,以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理念,以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保障。  相似文献   

3.
"三个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练的总结,辨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折腾,不动摇,不后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体,道路是核心,理论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的先进性,从而坚定理论自信;必须认清人的天性和人性的平衡以人性为导向,通过弘扬人性使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相结合以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从而坚定道路自信;必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了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扬长避短,独辟蹊径,体现人性和天性的平衡,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从而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三个自信"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理论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个自信"来源于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检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三个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能够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课题,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创新理论成果,得到了全国各层次群体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热议。学界围绕"三个自信",进行了成果丰硕的系统、深入研究,涉及内涵、客观依据、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些成果,有益于这一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展开。但也应看到,关于"三个自信"的研究,视野上还有待拓展、深度有待增进、思路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思想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路径支持。三者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关联,是其实现的旗帜、保障、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无论是欧洲模式还是美国模式,都没有取得成功。中国模式自带轨迹、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逻辑性,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锐意改革,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民情道路的结果。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又为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和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的具体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需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三个自信"的理论教育。高校应该以"三个自信"引领高校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以"三个自信"引导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方法,发挥高校教育者的育人功能;以"三个自信"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是基于国民对这一制度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归属、稳定的心理预期和自觉的实践遵从。制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从理论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受历史考验;从现实维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概论》的内容、性质和地位决定其教学功能主要有:解疑释惑,塑造现代大学生,服务于升学考试,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涵,运用案例教学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制约,导致案例教学应有的地位未能真正凸显出来,其内在优势也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与全面地认知,因此有必要全面认真地挖掘制约案例教学的外在制约因素,以期寻找相关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分不开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虽然艾思奇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过这个口号,但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这还是第一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求理论工作者们切实的将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入手,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实践基础:指出了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对其科学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具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其每一次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的成果,都通过修订党章得到集中体现。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新思想,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纵向关系,使人们的思想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力求体现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自主性、创造性、规范性等特点,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及思维素质,健全人格素质,增强口才技能、写作技能和处世技能。教育部门应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研究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在"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史论结合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主要有:导入式教学法、课程衔接法、跨度式教学法、给学生思考空间法和课堂小结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