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姣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47-148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关注,展现了中国各地美食和中国文化。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诉诸情感的角度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Ⅰ播出之后,国内就掀起了一股美食狂潮;《舌尖上的中国》Ⅱ的播出更是让这股狂潮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在传播丰富味蕾的同时,更引起人们通过美食对当下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状态进行深刻反思.《舌尖上的中国》Ⅱ延续了《舌尖上的中国》Ⅰ的制作态度,以美食为媒介,介绍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故事,呈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岁月里,美食文化也震惊了世界,震撼着我们的味蕾。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舌尖每天碰触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将这些抽象的感觉具化为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4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登陆央视一套晚间档。这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统计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2)网友实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  相似文献   

7.
<正>央视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热"顿时卷土而来。我想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可以从这场"舌尖"风暴中得到诸多启示。一、在故事叙述中体验伦理价值兴趣是最大的赢家。这部纪录片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再把镜头转向品德课堂,故事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把故事教学  相似文献   

8.
【路子对你说】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文化十分发达。中餐里食物品类之丰富,烹饪手段之花样百出,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自己也要惊叹的。电视台曾播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大受欢迎,令无数观众大开眼界。一个地方的饮食历史,隐含着很多信息。鲁迅先生说过,他怀疑浙江人祖上遭过太多太大的灾荒,才会传下梅干菜、咸笋干、臭冬瓜等干  相似文献   

9.
央视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热"顿时席卷而来.它让亿万观众从舌尖上感知中国人在生活礼仪、伦理等方面的灿烂文化,一系列平凡的美食元素悄悄地触动着人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我想,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可以从这场"舌尖"风暴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1.
从前,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如今,《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纪录片备受欢迎. 面对林林总总的美食,吃货们一边垂涎于美味,一边担心自己蹭蹭上涨的体重,常常纠结于"既生美食,何生脂肪"这样进退两难的"困境". 但是,即便不小心吃成了胖子,我们也一定要做个有文化的胖子!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那么饮食文化该从哪个时期开始算起呢...  相似文献   

12.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全民热议,成为电视界争相模仿的对象。其所采用的"碎片化"叙事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引起重视。本文讨论"碎片化"的缘起和流行的原因,以及"碎片化"叙事的优势,分析《舌尖上的中国》及同类纪录片、电视节目"碎片化"叙事的线索,并就整合碎片的一些具体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期的播出,美食细节再次受到读者的关注,为此,《八小时以外》专访了北京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沈龙青。  相似文献   

14.
吴晓东 《中文自修》2012,(10):19-20
【背景介绍】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扫中国荧屏,连续几个深夜,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看得食指大动、口水涟涟。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夜之间被重新引燃。食物是危险的,但食物更是美好的。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新浪微博热门关键词,甚至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  相似文献   

15.
《舌尖上的中国》是去年最令人瞩目的节目之一。在网络新媒体咄咄逼人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它不仅在央视一套非黄金时段收视不俗,同时,背靠中国饮食文化,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引发国外媒体关注,仅播映权就卖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部记录中国美食的节目为何能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底火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现在购物网站上的店主都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舌尖上的中国》之推荐云南火腿”“正宗武汉小吃,《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介绍”……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儿,可谓“口水与泪水齐飞”。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导演陈晓卿。  相似文献   

17.
刘潇潇 《当代学生》2012,(Z4):65-66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如纪录片中的一匹黑马,激起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食品的热情,"口水与眼泪齐飞"。"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文化在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名族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最近比较热门的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及其英译版为语料,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旨在通过对节目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统计和例证分析,探究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原文与译者、译文与译文读者两次期待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以《函数及其图象》一章中的多个知识点有机综合的题型,我们称它为函数知识综合题,中考中的函数知识综合题,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的"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热词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X"。(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edu.qq.com/a/20120604/000234)(2)网友实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bj.xinhuanet.com/bjpd_tpk/2012-0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