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28):108
1938年9月15日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逝世经亨颐(1877—1938),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浙江上虞人。1902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后因遭守旧势力排挤而离职。此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1923年又到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2.
宋超女 《教育与职业》2007,(22):100-102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年号颐渊.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专心从事教育.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称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经亨颐的主持下迅速成为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堪与当时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媲美.他还长期主持浙江省的教育会,力主教育摆脱政府控制,独立开展工作.1922年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私立春晖中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3.
经亨颐[1877-1938],我国著名教育家、政治家、艺术家,浙江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专心教育,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称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经亨颐的主持下,迅速成为浙江省新文化运动中心,堪与当时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媲美。192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考察了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师范学校的教育实验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鲁迅对于浙江近代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于1978年在原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师范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九年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物化学教员时,编写过一本二百五十页的《生理学讲义》,后由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题封为《人生象敩》,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本讲义是我国近代生理学上比较完整的教科书,它是鲁迅先生立志匡时救国、改变国衰民弱局面的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鲁迅先生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生理学教员,是在一九○九年八月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与他弃医从文一样,都是为了他所说的“第一要着”,即“改变他们(指一部分麻木、愚钝的中国人)的精神”。我们从这本《生理学讲义》,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崇高思想。  相似文献   

7.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近二十年间从事教育活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浙江时期 1909年 7月鲁迅从日本回国。8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时沈钧儒任校长,许寿裳任教务主任)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还担任日籍植物学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课余采集植物标本,曾  相似文献   

9.
太原师范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学校始称山西省官立师范学堂,以后数次易名,先后被称作“山西省两级师范学堂”、“山西省师范学堂”、“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1934年改称为“山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上虞有个白马湖,处于幽静的山乡。据说晋时有个姓周的官员骑白马人湖仙去,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后来,唐李白寻仙到此,写下《卧闻渔浦口》等诗篇。但白马湖真正出了名,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办起了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当时江南的耆宿、曾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的经亨颐,担任春晖的校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国内的著名学者任教。于是白马湖畔聚集了一群布衣先生,如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王任叔等等。这地方也便造起了许多平屋。从此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教员,教育部佥事,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的讲师或教授。教育工作是他一生中从事的唯一的一个社会职业。他虽然没有专论教育的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2.
林传甲,福建闽县人。早年就学于西湖书院,毕业后到湖北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创办湖北时务学堂、衡州时务学堂、常宁时务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严复推荐,被管学大臣张伯熙聘为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著有《中国文学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广西知县,并前往日本东京考察政治、教育。是年十二月,奉调黑龙江。民国五年(1916年),因病辞职离黑龙江抵北京。 林传甲在黑龙江十年,历任学务处提调、学务公所总务科长、提学司总务科长兼教育行政会议长、通俗教育社社长、政务厅教育科长等职。他以兴学为已任,呕心沥血,积极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在省城齐齐哈尔创办初等小学堂10处,并成立里永中学堂,亲任监督。为了培养师资,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他在省城齐齐哈尔先后设立两级师范学堂、满蒙师荡学堂、第一女子师范及农工教员讲习所等。在省内两府以上合设师范的有呼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夏丐尊,原名夏铸,小名钊,字勉旃,1986年6月15日生于浙江上虞松厦乡。 早年曾执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他因看到“普通学生之作文亦全篇谎言”,而其师却“以雅训,密密加圈”,意识到“循此以往,文字将失信用,在现在将彼此误解,于后世将不足征信。”就立志“矫此颓风”,从而推动文章走上健康的道路。 1926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文章作法》问世。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伟大教育家。他从1909年回国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起,直到1927年离开广州中山大学,有十八年左右的时间从事教育和教育行政工作。即使在上海的最后几年,他也时刻关心着祖国的教育事业和青年一代的成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鲁迅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为振兴国家民族,造就一代新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光辉的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许  相似文献   

15.
读史可使人明鉴古今。溯观中国近代教育史,可以得知,辽宁的高等师范教育,发源较早。早在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的运动中,在辽宁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奉天大学堂中,就成立了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根据当时教育部的“师范教育令”,将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改为国立沈阳  相似文献   

16.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湖南师范馆,于一九○三年二月创建于长沙市黄泥塅。同年十一月,师范馆改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由黄泥塅迁至“城南书院”旧址书院坪。一九○四年,师范学堂再次改名为中路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7.
曾熙以文辞书法名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讲学于石鼓书院,并于1904年受命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在教育方面,他重视文化传承,为学堂绘制宏伟教育蓝图;坚持立德树人,为学堂培养品德高尚的师范人才;提倡实用教育,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新式学堂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湖南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教员,教育部佥事,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的讲师或教授.  相似文献   

19.
李雪婷  代钦 《中国教师》2014,(23):63-67
<正>一、生平简介——学贯中西,文理兼通金国宝(1894—1963),字侣琴,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人。早年跟随其堂兄金松岑1学习古诗文,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之后在同里中学读书。1910年在江苏两级师范学堂(江苏苏州)学习。1911年,两级师范学堂改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江苏中学),金国宝继续在这里学习,并且担任校内学生组织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清末浙江的兴学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已初露端倪,到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颁布学堂章程后形成高潮。民国时的浙江,提倡新学,民间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官办的为数较少。其中民办的当推浙江瑞安的孙诒让,他先后在瑞安办起了学计馆、方言馆、化学堂、女学蒙塾及温州蚕学馆等。几乎在同时,杭州知府林启也开始了兴学活动,他一上任即在省城筹备新式学堂。他们一南一北,互相呼应,拉开了清末浙江兴学的序幕,使浙江省的教育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