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2.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受众广泛关注,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报道作为应运而生的一种主流经济报道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更由于它和新闻策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经济报道策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传媒的竞争力。探讨经济报道的策划,研究的是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如何去介入、影响、推动经济生活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用图片报道与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有关方面的人物和事件,统称为经济新闻摄影。经济新闻摄影在媒体中具有鲜明个性,始终与经济活动紧紧连在一起。人们要求从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中直观地取得某种信息、知识和观念,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路,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机遇。然而,不少经济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着这样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张晴晓 《新闻窗》2007,(4):85-86
“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报道? 综观外部环境,目前全国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加剧,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日渐加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我国各地的各级新闻传媒每天都拿出大量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来报道经济题材。不过,在当前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内容不新,写法老套,不是“概念 数字 例子”,就是“过程’措施 效益”,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因为经济报道在我国传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经济报道新闻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质量。综观当代中国经济新闻,在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转型、干预经济生活,特别是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经济报道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使得人们更加青睐形象直观的摄影报道。当前新闻摄影已形成与文字报道同等重要的新闻力量,新闻照片不再是文字新闻的配角,它凭借其他记录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独立地发挥着其报道的职能。而在摄影报道中,摄影专题较之单幅的新闻照片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方面更具优势,堪称“读图时代”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摄影是经济生活与报纸传媒共同发展的产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报纸进入“读图时代”的大背景,决定了经济新闻摄影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图片报道与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有关方面的人物和事件,统称为经济新闻摄影。经济新闻摄影在媒体中具有鲜明个性,始终与经济活动形影不离。人们要求从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中直观地取得某种信息、知识和观念,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路,借鉴经济理论和思想,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机遇。纵观我们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的现状,不难看到这样几种倾向。其一,孤立的眼光追求图片的完美。在经济新闻摄影采编时,局限于行业特征,反映工业要见到厂房和机械,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3.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的“冲击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利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New photography),不单单包括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也在此列。而狭义的“新闻摄影”概念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Press photography)。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到的“新闻摄影”以及“新闻照片”都是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是有关经济新闻的高层次报道方式。这种集前瞻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新闻报道形式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经济新闻深度报道仍存在诸多不足。本试图揭示这些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文振效 《新闻前哨》2005,(10):35-35
文振效(宜昌日报社443000)认为:用图片报道与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有关方面的人物和事件,统称为经济新闻摄影。经济新闻摄影在媒体中具有鲜明个性,始终与经济活动紧紧连在一起。人们要求从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中直观地取得某种信息、知识和观念,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路,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机遇。然而,不少经济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着这样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是媒体的主打产品,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提升,是把经济和新闻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记者素质的考验。艾青在谈到对经济报道的体会时认为,记者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善于把经济和新闻结合。”所谓经济与新闻的结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经济报道的主题的提炼,即经济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从而成为新闻价值。我们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