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燕  王强  方绪军 《成人教育》2021,41(12):65-72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印发以来,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便成为落实好新专业目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选择,以实现专业适应性发展.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为逻辑出发点,专业升级开启"外环境"与"内环境"、"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层次化发展"与"类型化发展"、"他组织"与"自组织"等4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提出增强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应然选择,包括以"五个适应"为嵌入域,提高职业教育人才数量与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以"产教融合"为行动域,提升专业层次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超越;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高—本"专业体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衔接与贯通;以"自组织"为执行域,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运行机制与外生性运行机制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平衡性"向"平衡性"的动态转型等.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习者的多样性、需求的个性化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梳理了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脉络,对其适应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产岗人课”适配模型对提升课程的适应性途径进行了探索,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四个提升策略,即与高质量发展吻合的高职课程开发策略、与岗位人才需求契合的课程内容构建策略、与岗位要求高度耦合的高职课程实施策略、与培养目标匹配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围绕职业教育基本逻辑进行深度探究,可以在现有教育发展环境下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在教育发展内涵中探寻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弥补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使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能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4.
章君 《教育与职业》2021,988(12):13-18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环节.文章从职业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出发,基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个方面的价值功能,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具体策略:一是聚焦重点,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消除痛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三是破解难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是疏通堵点,抓牢文化传承根脉.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9日,由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主办,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在石家庄举行。与会中青年学者围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方面,集中探讨了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审视并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分析,梳理政策理路,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新发展格局对本科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新理念和新模式.面向国家技能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层面研究本科职业教育适应性,审视本科职业教育"探索起步—实践调整—资源整合—体系健全"的发展演进历程,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策略等维度探究发展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审视并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分析,梳理政策理路,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新发展格局对本科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新理念和新模式.面向国家技能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层面研究本科职业教育适应性,审视本科职业教育探索起步—实践调整—资源整合—体系健全的发展演进历程,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策略等维度探究发展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8.
杨旭  吉标 《职教通讯》2023,(5):43-54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在生产组织方式时变、技术知识价值转变以及现代教育体系创变的共同要求下,职业教育必须基于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系统的“三线齐变”适时而动,提升自身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以培养目标契合职业教育类型逻辑、办学模式契合区域经济特点、专业设置契合产业结构发展的“三段式对接”为应然样态,体现出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耦合。因此,职业教育需从理念转变、结构调整、要素革新三个角度楔入实践场域,以再构价值认知、优化发展环境、重塑内部网络为现实路径,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调适,实现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同契。  相似文献   

9.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的基础和起点,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应遵循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和特色发展的原则,探索高水平、特色化和动态性的专业建设路径:以区域发展为导向,提升专业建设牵引力;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增强专业建设驱动力;以协同治理为保障,夯实专业建设支撑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呈现出与技能转型相互影响的动态特征。面向技能转型的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技能结构从认知技能到非认知技能、从技术应用到技术驯化转型的时代语境。囿于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世界的二元分离、职业学校与雇主协同育人体系的缺失、人人拥有技能的包容性社会尚未建立等现实制约,职业教育陷入与技能转型脱嵌的不适困境。实现与技能转型共生,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世界的关联、建构职业学校与雇主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打造人人参与的技能人才成长体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探究了当前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呈现的四大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紧缺的专业;二是引导已经形成优势且最适合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稳定发展;三是禁止和限制与北京城市定位不符的专业;四是改造升级"面临转型"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邓泽民 《职教论坛》2018,(3):81-82,100
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十分薄弱,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章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路径,并基于这一路径,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从培养、招聘和培训三个方面进行了选择,试图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来源结构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际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从三大方面入手来创新培养机制:一是学校内部的培养机制;二是高校及培训基地的培养机制;三是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以及社会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等部门作出一系列的决策,本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希望能培养出大量的职业人才。对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统筹发展进行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讨论影响一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然后介绍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三个发展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萎缩的趋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最后,文章分析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并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决定高职教育发展.针对兵团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对兵团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兵团高职教育的规模、办学条件及质量虽有了稳步提升,但仍在规模、速度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同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等问题.基于兵团高职教育与经济平衡长远发展考虑,特从兵团经济、政府层、院校层及企业层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知识是情境化的,知识性质决定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决定教学方式.高职教育教学要针对人才培养特色,创设职业情境,开发职业能力;要在理论课教学情境,实训教学情境,社会化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能力开发课程的设计,促使学习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德育的内在逻辑的分析入手,对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欠缺的现状进行逻辑上的解读,从德育教育的“知道———内化———体道”的关系中,对当前的德育工作从现实和理念层面的分析中,寻求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