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存在着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上的分歧。长期以来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于高职的社会功能,即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价值,即个体价值。本文借鉴新人文主义理论中关于个体本位的观点,阐述了回归个体本位价值导向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回归个体本位的必要性和所应具有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影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选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地方高校多以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情感体验、人格尊严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建立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3.
<正>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实施的方向。在教育发展韵过程中,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有3种流派: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失业增加、道德沦丧、情感冷漠等困境,这些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依靠建立在某一种课程价值观的学校教育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反思这些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产生,说明学校教育在课程价值取向上曾存在着严重偏差。于是,多元与融合成为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攸关生命的质量,因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尊重老年生命价值、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需要读懂新时代对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并由此确立以服务为本位的高质量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与基本框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价值基础,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导向,让老年人回归其本应具有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则是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最终通过对集聚温度、提高精度、提升效度和拓展宽度的关注,实现服务老年群体、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是一种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立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通常体现在知识本位价值取向、能力本位价值取向和个人(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包括一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上呈现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照价值主体、实现形式、显现效果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价值的取向是受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水平影响和制约的。从教育史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以社会为价值的主体,满足社会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学生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教育应以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蕴涵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发挥老年教育的杠杆联动作用以解决老龄化问题成为国内外政策制定者及学者的普遍共识。联合国在推动国际老年教育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运用多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视角解析老年教育文本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演变过程,探究不同时间场域老年教育的演变趋势和发展路向,揭示文本背后蕴藏的价值向度,对于把脉世界老年教育的总体态势、有效指导各国老年教育实践以及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受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影响日益增大,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在减小,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着。面对这种情形,应引导当今大学生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注重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也由学术取向向市场化取向发展,形成了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及人文与功利相统一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折射了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怎样发展,高等教育始终不能偏离其最本质的精神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历经了分类评估、并类评估和评估组织化三个阶段,这反映出鉴定性、竞争性价值取向得以强化的现状。社会对评估期望过高,误解与失望也多。政府(国家)是“效率”理论坚定的捍卫者,必然选择鉴定性、竞争性的价值取向。学校为了获得政府控制的教育资源,也为了获得政府与社会的认可,往往在同政府保持一致与独立自治之间面临困惑,乃至陷入困境。现实的出路,在于准确定位教学工作评估的主导方向,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发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及其现实意义,提出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以科学理论引领社会思潮、以现代传媒弘扬新风正气、以教育灌输构建共识、以制度规范建设强化共识的五个大众化路径,从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价值取向是组织变革的前提和关键所在,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变革的成败。传统学校组织由于科层制模式的束缚,行政色彩浓厚,严重阻碍了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学校组织变革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本取向、服务取向、授权取向和发展趋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学校组织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基本正确。但是在多元思潮冲击和教育浸润缺失的影响下出现了模糊、混乱和弱化的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把握好培育的“双”原则和“合一”策略,确实有效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任何制度的建构及创新,都不是随意的,它受到教育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的支配和制约。世界各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价值取向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制度创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必须遵从以平等开放理念、大学自治理念、高等教育准市场化理念等为主的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使我国各高等学校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办学主体。  相似文献   

20.
徐晔 《成人教育》2021,41(1):59-64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同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的推进,服务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主体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究其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失调。基于此,从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逻辑起点“整合”入手,对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失调进行现状分析,进一步整合国家需求和个体需求,明确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应然样态:中等职业教育的民生功能占据主导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面向广大平民;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