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腊人死了,他们不悲哀,只问一句,“此人生前有没有热情?”潜台词或许是,如果没有热情,死了就死了,反正活着跟死了差不多;如果有过热隋,死了也没关系,死而无感了。  相似文献   

2.
卫青懂政治     
卫青的主子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但是,刘彻也极其独断专行,他不理会制度,创立所谓“中朝”,直接越级施政。根本不把大臣放在眼里。对他有用的人,他破格重用,犯了他的忌讳的,就毫不手软地予以诛杀,这可从他喜欢杀丞相一事,获得印证。  相似文献   

3.
朦胧诗人顾城于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激流岛用利斧砍死妻子谢烨再上吊自杀后,新闻媒介很是热闹了一阵。最近谢烨的母亲谢文娥悲愤地向《青年报》记者哭诉:“我们谢家的孩子被人杀了,看到的却都是同情杀人者的文章,这是什么道理呀!” 其实,许多文章对顾城还不仅仅是同情,更有一些简直是赞美。比如:说顾城杀妻,是因为对妻子爱得“太执著”;说顾城自杀,是一种“以身殉妻的忠诚”;至于“顾城之死”,则是“一种哲学”,“是一种艺术及审美方式”,“他的死也是在写一首诗”…… 对于顾城本身的是非,笔者不想再多说什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一些编辑,为什么竟让这类同情与美化杀人凶  相似文献   

4.
意尽则止     
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考诗。这种应试诗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曾写过一句诗,“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这句诗对我们业余写稿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联想到我们这些业余写稿爱好者。写了稿子不见报。心里总感到难过。笔者自己就深有体会。“发出去的稿件,十天个把月不见稿,心里想,哎,出不来了,这篇稿子又被抢毙了”,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应当加以克服。 “文章得失不由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写好文章,不靠别的,全凭自己的真功夫,就新闻写作而言,除了应具有一定的文字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贵急急走了进来,禀报:“老爷,我们已将你死的消息传遍了太原城。”张百万一听,大喜,连声叫好:“好!好好好!”管家试探着问道:“老爷,难道你真要装死?”张百万说:“事到如今,我不装死能行吗?那狗官借和尚被杀之机,想吞下我的半个家业!昨个他给我定了5大罪状,想洗清哪一条也得一万两银子!这个狗官,每遇到案件都是故意延缓案情,拖着不办,而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想点儿生法儿捞银子。不过也好,我今年已六十五岁,人间的事看遍了,阴间的事儿一点儿也不知道。现在那狗官向我狮子大张  相似文献   

7.
意尽则止     
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而考作诗。这种应试在诗的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主义。但是也有敢于破格的。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一诗,描写雪后远眺终南山的情景,只有四  相似文献   

8.
冯军 《兰台世界》2012,(21):71-72
郭解是汉代最为有名的游侠,他拥有巨大的名声和影响力,最终却被汉武帝亲自下令灭族。郭解之死既是个案,同时也是当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地方势力悲惨命运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9.
5月5日中午,赵陌(化名)跟室友打了个招呼,匆匆离开了南充卫校的大门。她告诉室友,“我和他出去耍耍,晚上回来。”室友们晓得那个“他”,川北医学院的一个男生。晚上12点,室友们仍然没有等到赵陌的归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13天后,有人在西山风景区插旗山顶的草丛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其中一具是赵陌的。她的同学,悲伤于她的残死,却并不惊讶这样的结果。“20天前,已经有两个川北医学院的学生被杀死。赵陌和男友失踪几天后,她的同学都极不情愿地想到了一种可能:被杀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宋代重文轻武,不杀土大夫,似乎宋代的文化政策是比较宽松的。不杀上大夫,宋代各个皇帝基本上是做到了的。但宋代文祸之多却远远超过唐代。车盖亭诗案就是宋代多种文祸中的一种。车盖亭诗案是元枯二年蔡确贬官安州时所作的《夏日登车盖亭》诗引起的。如果说苏武诗案是新党打击旧党,那么车盖亭诗案就是旧党打击新党,二者都换有个人恩怨。《宋史·蔡确传》说,宰相蔡确,贬官知安州,游车盖亭,赋诗十首,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书,认为这些诗都含讽刺。要求治蔡确的罪。结果蔡确贬官新州,后来死在贬所。吴处厚告发蔡确所作…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艺术似乎都没有诗与酒那般密切,那般相生相契,相得相失,好像没有诗便不能消耗酒,又好像没有酒便不能产生诗。“白日放歌须纵酒”(唐·杜甫)、“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酒肠无酒诗不流”(清·金天羽),其实,这只是诗与酒的表面关系。诗酒的绝妙结合是在唐代。风流俊爽的唐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着乐舞,一边随口吟出字字珠玑的诗句,游玩筵赏中创造出了一个酒与诗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唐伯虎诗趣     
唐伯虎戏作登山诗 唐伯虎自恃才高,喜欢戏谑。有一天,他穿着破烂衣服,打扮成一个乞丐的模样,来到几位饮酒赋诗的秀才们跟前要酒喝。秀才们不认识他,故意捉弄他说:“你这个叫化子会作诗吗?”唐伯虎说不难,就提笔写了“一上”二字,停了停,又接着写“一上”二字,再停片刻又写“又一上”,秀才们讥笑道:“这算什么诗?”唐伯虎说:“有酒才能写出好诗,请斟酒来!”秀才们让他饮一杯酒,唐伯虎接着写成了  相似文献   

13.
孔声 《新闻世界》2008,(10):52-53
对于记者而言,要想做好采访工作通常要取得被采访对象的信任。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常常有被采访对象不愿多谈的情况,往往是你问一句,他只回答一句半句,甚至干脆不回答。除了不善于表达之外,被采访对象不愿意表达的情况更应当引起重视。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种“不愿意表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被采访对象对记者不信任。本文结合自身采访经历,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4.
赵理君是蒋介石操纵的军统局的红人,多次受蒋介石的派遣干过许多可恶的勾当.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杀他,在因私怨暗杀韦孝儒被关在监狱时,还洋洋得意的向蒋介石写了封求救信,而时隔不久,一颗罪恶的心便停止了跳动.从最近查出的国民党军统局的档案上看到,赵理君死于自己之手,死在居功自傲上,蒋介石才开了杀戒:"他知道的事太多,看样子非杀不可了".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16.
名句说反了     
徐强先生的《杀死心中的"异端"》(见《杂文报》2011年9月20日)一文,在引用孔子的言论时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却引错了,应该是"不以人废言"。孔子的原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言论可取就任用他,也不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18.
诗话新解     
一、意尽则止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老作文考作诗。这种应试诗的形式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旬。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主义。但是也有勇于破格的,如祖詠  相似文献   

19.
酒情与酒具     
李白的《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美酒的痴情。大家都知道,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酒相伴,他的诗与酒共存。郭沫若说:“读李白的诗,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一、《山城有了读报小姐》。1994年初,《中国劳动报》、《市场报》等数十家报纸刊登一则消息,称山城重庆有了专门受雇于人,替人读报为生的小姐。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调查,此消息系重庆市松藻矿务局中心小学教师张某杜撰。本刊1994年第4期刊登了揭露文章。 二、《屠夫使尽招数 肥猪自杀不死》。1994年1月22日《今晚报》刊登新闻,叙述安徽省巢湖市望城乡农民金中华喂养的一头肥猪,竟连杀七刀不死。这是一条被重新炒起来的假新闻。1989年8月29日《安徽青年报》转摘过《大千世界》的“杀不死的猪”。同年9月19日该报发表了巢湖电台张永琪采写的“‘杀不死的猪’原是杜撰编造”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