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有这样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2.
我县本色作文导写实验强调变作文的教为导,引导学生回归作文的三本色,即生命本色、生活本色和自然本色。让学生用自己儿童化、符合他身份年龄特征的语言(自然本色)写自己生活中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应着力突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导”,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为了使其倾诉能痛快淋漓,教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小学生作文心理规律进行“导写”.在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实践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认识问题,它包括对《课标》要求和习作教材编排的全面了解;二是遵循小学作文导写的一般规律;三是探索新课程理念下作文导写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培养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虽然离不开教师指导,但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己去学、去练、去写。因此,对于我们作文课的作文指导任务,有必要把"教"学变成"导"学。教师应加强思想情感、写作兴趣和批改评语三方面的"导"。要在进行写作指导实践中,架设一座"教学情境"与"实际应用"之间桥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通往作文殿堂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大演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然而,如何教好作文却是一个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一是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不知让学生从何而"作",只是泛泛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写,造成了时空的浪费,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无言可写,无情可表,写的作文假而空,简而短.  相似文献   

6.
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高考优秀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亮点"已然是考场作文的杀手锏,在作文实践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慧心巧思,对文章"略施粉黛""巧改罗裙"?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本教育、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本色作文导写”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可组织师范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论”“写作学”教师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师范生与中小学生结成对应关系;在中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深入系统地进行“本色作文导写”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并将探索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践,引导中小学生回归作文的“三本色”:即针对当前网络背景下中小学习作主体“虚无化”(无我之文)还习作主体的生命本色;针对习作内容“空洞化”(无物之文)还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针对习作形式“模式化”(无特色之文)还习作形式的生态本色(下文简称“三化”“三无”“三本色”)。  相似文献   

8.
王时忠 《学语文》2009,(6):55-55
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简而言之:学生作文就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两个问题。而对小学生启蒙作文来说,‘写什么’则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教"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愿意去写,善于触发学生动情去写,善于鼓励学生主动去写。只要"教"得恰当,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写出生动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的确值得深思,需要我们去探究。这里,我想就作文教学应回到写作本源方面谈些个人看法:一、转变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作文教学刘国正老师指出: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索写作的源泉。‘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不注意写什么,会导致一种八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叶老又说:"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并不是专指练习写文艺作品而言,  相似文献   

12.
本色作文是指着眼于学生的纯真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语抒发情感,使作文从本色中来、到本色中去的一种习作概念。本色作文教学的主要内涵是三性(工具性、生活性、个体性),三本色(主体本色、内容本色、形式本色)。本色作文的个体性立足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体现学生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调动并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次,教语文课的王老师批评小胡图说:"你这篇作文写得不真实,完全是乱编出来的。拿回去重做,要从自己写起。"第二天,小胡图又交来一篇作文。王老师又批评小胡图说:"你怎么写得这么啰唆呢?听听你是怎么写的——‘早晨,我从自己的床上起来,洗完了自己的脸,就背上自己的书包上学去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一直是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教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们可谓是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结合,还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所有这些,都称的上是‘可取之策’。然而,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13日至7月18日。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全国本色作文专题研讨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会议围绕?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与实践问题.部分专家学者做了精辟而深刻的学术报告,并组织来自湖南、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关于“本色作文”教学问题的论文交流、观摩课、赛课及说课活动,从而充分彰显出“本色作文导写”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却总感到水平不高,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18.
作文讲评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只可"导"不可"教",应着力突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导".教师按规律导写,是作文讲评科学化的前提.作文讲评科学化的要求总的说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注重写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写作要领的点拨要坚持从学生习作中来,再运用到学生写作中去的原则;注重学生对写作要领的感悟和归纳;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激励性原则;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袁冠娟 《教书育人》2012,(10):27-28
陶行知先生曾讲:"唤起兴味。学生有兴味,就肯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注重培养低年级孩子"说写"兴趣十分重要,"说写"训练应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只要认真研读教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高下优劣,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和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大标志。教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自己应写好“下水”文章。教育家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