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本文是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为主要材料,通过数据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发现东南亚留学生在学习"着"的时候使用了母语时间认知方式迁移、概括、简化和回避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使用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以突破的语法难点,并且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对外汉语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对此语法点内在规律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白宇 《考试周刊》2013,(88):90-91
由于汉语在表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所采用的形式与日语当中的时(テンス)和体(アスぺクト)具有不对称性,导致两国很多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出现误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日语的时和体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以动态助词“在”、“着”、“了”为研究对象,将这三种动态助词的使用与日语的时和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突破口的选择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依据,“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08,(5):51-51
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中的“着”宇,有的说应当读zhao,有的说应当读zhuo。请问:正确的读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示.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的持续,以及用于存在句表示某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英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通过词语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的语法范畴.通过分析,得出“着”在汉语中的表达不同语法意义时可以与英语中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甘肃宁县方言中有一个动态助词“着来”,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事件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出现在“着来”前的谓词需要符合[+持续性]的语义特征。在宁县方言中,“着来”的功能是叙述或询问参照时间以前某时正在进行的事件或持续的状态,文章具体分析了“着来”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馆陶方言中的"着"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着"字的读音与用法并不相同。本文主要针对馆陶方言中"着"字的两读及其作动态助词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08,(9):53-53
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中“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的“抹”宇,教师用书的注音是ma,课文朗读磁带的读音是mo。请问到底应当怎么读?答:“抹”字是个多音字,根据词义的不同,有以下三种读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把”字句中动词带“过”的情况,通过对动态助词“过”的分类,初步分析出带动态助词“过”的“把”字句的制约因素及其意义,证明了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是可以带动态助词“过”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周处》中的“处”字,是多音字。由于课本没有给它注音,所以有人把它读成“处所”的处(chù),这是不正确的。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的名著《春秋名字解诂》一书,专门研究和阐述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他说:“名字者,自昔相承之诂言也,《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则知其名。’盖名之与  相似文献   

14.
《朴通事谚解》是整个朝鲜时代(1392-1910)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其反映了明代初期的汉语特色,里面的“着”使用频率较高,不论是实词用法还是虚词用法都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5.
边美仙 《语文知识》2012,(1):111-113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学习动态助词"着"偏误频率较高,我们对此做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了"着"的偏误频率相对较高的六个句型。本文主要针对此六类句型,从语法意义、语义结构的角度,阐述了韩国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来着"一词的词类归属一般有4种看法。我们认为,"来着"与句子表达的时制、动态无必然联系,与句子强调动作或强调宾语无必然联系。"来着"实际上是一个语气助词:在陈述句中,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啦、的"等;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讨论光山方言动态助词"倒"和"的"的语法功能、意义分类及使用情况.在讨论中注重"倒"和"的"之间的比较以及它们与普通话"着"的对应比较,反映出该方言中"倒"和"的"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声声慢》入选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其中的乍暖还寒之还读音较乱,有规范读法之必要。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乍暖还寒之还,人教版课标教材注音为huan,注释为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该词网上的朗诵视频,有的读为huan,有的读为hai,有的读为xuan。网上关于该词读音的讨论文章,有的主张读huan,理由是还在乍暖还寒中是动词返还义,并且还在古代  相似文献   

19.
以与普通话比较的方式,从特殊用法、语法化和语法意义、两者异同等三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庆云方言里的助词“着”和“的着”,可以发现“的着”即“去着”,并与普通话“来着”相当。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世界》今年第3期刊出了一篇名为以藤野先生冲的两处语病》的文章。看后,我很赞赏作者这种严谨治学,敢挑名作之刺的精神,但对作者所“挑”之“刺”,我实在不能苟同。现简要阐述如下。1……有一回上车,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马奎春老师认为此句中“客人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重复罗佩之感。我认为,傅野先生》一文语言凝练而舒缓,深沉含蓄又不乏幽默风趣,此处之“客人大家”正体现了这一风格。若去掉其中之一,就显得平谈没有余味了。况且从语法角度讲,“客人大家”也是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