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朋友,做教师已经做到了令人仰视的地步。他所拥有的,除了各种荣誉称号,更多的是社会兼职:某某理事、某某秘书长、某某代表、某委员……刚开始的时候,每增加一个兼职,他都会兴奋上一阵子,周围的人也就多了一分对他的羡慕;但他很快发现,参加各种活动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自己的时间被瓜分得支离破碎,在身心疲惫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几近荒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成了这些身外之物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兼职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兼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高校。在外兼职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由此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有鉴于此,各高校都曾运用各种方法试图将兼职有效地管理起来。对于兼职现象,论者众说纷法,见仁见智。这里,笔者也一展陋见,谈谈自己的理解。一、高校教师兼职的现状在笔者供职的高校,中青年教师兼职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老年教师也有一小部分从事兼职。兼职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从兼职形式上说,有合伙干的,有单子的;有坐在家里搞设计的,有除上课外整天泡…  相似文献   

3.
这就是生活     
人总要活着。而人活着就会有不同的生活,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某某是一个人,所以他也有他的生活。他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某某降临人间,发出第一声哭喊时,表示了他向全世界宣布:我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了。于是某某走向了生活,开始一场不能重来的戏剧。在小学,他学习成绩优异,听话、老实,所有的人都顺着他,表扬他,爱护他……后来升初中的考试时,他竞发挥失常,虽然仍被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录取,可在他眼中似乎  相似文献   

4.
小村 《大学时代》2005,(4):24-25
某日和某国家级媒体一记者吃饭,席间他跟我说,知道吧,我实际只是高中毕业,但我现在是某某大学的客座教授。该记者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他经历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所以虽然学历低但还是成为了国家媒体的记者,这无可厚非。可当客座教授,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错了。翻翻报刊杂志,我们经常见到的就是某某被聘为客座、兼职教授,就比如近日周星驰被聘为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成龙被聘为北大艺术系特座教授,陈忠和被聘为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其实高校聘请兼职教授无非是几种情况。第一是为了学术,比如学界大师我们无法直接让人家做自己学…  相似文献   

5.
叶肖华到苏州大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一周给学生上两节刑法课,相对而言,时间上还比较自由。到苏大后,他感觉自己在心态上并没有太大改变,只是更加成熟与稳重一些。他的目标是要考上博士。当初硕士毕业时有不少选择,之所以到了大学,想的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氛围和环境会更好一点。这一年里,他把自己的精力剖开来,放在了两件事上——考博和教学。也常会有人请他去外面的律师事务所兼职,给人讲讲法律方面的课,收入也颇为丰厚,但他都没有心动。  相似文献   

6.
有色眼镜论     
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用有色眼镜看人。假如某某说:"你的脸色不错,艳若桃花。"听者不会说:"你用有色眼镜看人。"听者还可能想,某某不错,够朋友。听者还可能引用某某的话,证明自己"脸色不错,艳若桃花"。引用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好像只是引用而已。如果某某是外国人,又是名人,那更好,更有说服力。外国友人都说自己艳若桃花,难道这  相似文献   

7.
上本科的时候,很向往研究生自由自在的生活:晚上不断电,爱干多晚干多晚,累了往床上一躺,呼呼大睡直到日出三竿……到处查资料,不时通宵达旦做做实验……不时自己可以安排点私事,比如做点兼职什么的,挣点钱也挣点社会经验……然而等我混到研究生的时候,形势却悄悄发生了改变,“某某系某实验室要求学生坐班”的消息不断传来,直让人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学生“尊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已久矣,但那时也仅在于导师老拉着学生干活,学生虽有怨言但自己也能从实战中学到东西,想想也就罢了,只是在茶余饭后发发牢骚而已。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兼职牛人”:摆过地摊、做过家教、发过传单……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做过16份兼职,靠着自己的双手,挣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相似文献   

9.
袁靖亚 《大学生》2013,(20):76-77
正本期关键词:兼职创业很多人想创业,想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又不忍放下安稳的工作,于是兼职未业成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万全之选。但兼职玩转一个麻雀般小项目,也得具备全部的解剖知识与能力。这期我们就来看一个小"主页菌"怎么做他的经营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回忆     
上大学的时候,靠自己赚钱生活的我曾经有一份在面包店里的兼职工作。那是商业区里一个极其普通的面包店.出售各种面包和咖啡。面包店的前面是公共汽车站。来来往往的人们在站台上等车的时候,不时也到店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一些学校为了宣传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搞所谓的创新,千方百计搞这个特色、那个经验,于是特色校、示范校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一时刮起了"创建"之风,出现了某某学校模式、某某学校经验,学校的班级也开始出现什么"宏志班""英语特色班""诗文特色班"等各种特色班。学生宿舍名字亦五花八门,什么"群英会""八贤居"等等,其实这倒或许是学校最大的"特色"。我并不是反对特色建设,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也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0,(11):49-49
看足球赛时,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队作为卫冕冠军,如何如何。那么,卫冕冠军是什么意思呢?卫冕冠军指的是上届此项目的冠军,这一届依然参加此项目的角逐。表明此个人或团体处于保卫自己冠军之冕的状态,如果上一届此类比赛的个人或团体在这一届比赛中夺了冠军,那么他就是"成功卫冕",也就蝉联冠军了。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家谈论教学总热衷于引用“某某模式”,似乎没有模式便无所谓教学,赶“模式热”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了。君不见,现在如果要搞一次教学观摩,不打出一个“某某教学模式”研讨之类,便失色不少;打出了“模式”的旗号,就成功了一半。说课者津津乐道于自己上课引用某种模式或独创某种模式,以示自己理论上的成熟;评课者也习惯于为某一堂课套上某某模式,以示自身知识渊博。教研教改领域,更是模式满天飞,令人目不暇接。大家都争着给自己贴上标签,冠以“某某模式”,大有无模式不成教学之势。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倪玮 《大学生》2012,(5):26-27
他的大学读了7年,大学时针正指向研二生活,是个"晃荡"了8年的"老"学生;他曾在5年内修了113门课程,完成了268个学分,被称为"拼命三郎":他曾同时兼职四份助理,而且每一份兼职都获得优秀表彰。他是厦门大学的朱为超,他自豪地说自己有过"工农商学  相似文献   

15.
某所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快到两年了,从未召开过工会委员会会议,也从未组织、开展过工会活动,上级工会召开工会主席会议,他也没参加,而是临时派人代替。如此“兼职”,即不称职,更不用说尽职尽责了。 像这种兼职工会主席不称职、不尽责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尤其是新建工会的企业中较多见。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兼职工会主席认为,自己反正已有一个职位,工会主席一职不过是“兼兼”而已,工会工作抓不抓,抓好  相似文献   

16.
因为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兼职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兼职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兼职时间安排不合理、兼职工种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及、兼职过程中遇到侵权问题缺乏保护意识等。为贫困大学兼职顺利、健康、有利发展,提出从大学生自身意识方面、政府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多项措施切实落实等方面的可行性对策。当然,兼职真正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7.
雁来 《求学》2023,(4):23-24
<正>兼职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对我来说,兼职是以学生的身份接触现实社会的一个契机。亲身体验了兼职之后,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迈出这一步。初进工厂,汗水横流先来讲讲我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当时,我正在和同学聊天,他提起他哥哥工作的工厂临时缺人手,想知道学校有没有平台可以发布招聘信息。听到这个消息,从来没有打过工的我跃跃欲试,戏谑地回复道:“那我们可以去试试啊!”  相似文献   

18.
四年兼职的经历为他换来了外企高薪工作,他却说,我总觉得心里有一股力量爆发不出来,骨子里有一股不安分的益虫蠢蠢欲动,于是他辞职了,建起了自己的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任教。当时,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整日用看报纸、练字、打球来打发时光,从不研究教材和备课,每次都是临上课时,匆匆地看一眼教科书,课堂上全是“即兴发挥”。有时一节课下来,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至于教的什么内容,天知道。让我不开心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与我搭档的是一位老头,五十多岁的年纪,叫马兴喜,戴着老花镜,整日写写算算,忙个不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动不动就炫耀他的学生:某某当了局长,某某上了哪所名牌大学……真是无聊透顶。让我反感的还有,他和我谈话就像给我上政治课似的“:小齐啊,咱当老师的是苦了些,可咱也不能误了学生,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嘿,仿佛我的觉悟比你低一大截似的!最让我瞧不起他的就是他教初一代数都教了十多年了,还有许多问题稀里糊涂的搞不明白,每天都向我最少问那么一两个问题。每次问完后,还都说上那么一句“:我看也是这样。”嘿,还挺要面子的。虽然心里瞧不起他,可我还是很乐意给他解答。每次解答时,我的声音都是高高的,好让全办公室的老师都听见。你也别说,每次他问的问题都是课本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给他这么一讲,我的心里明白了很多,自己从没在课堂上丢过丑。春节过后,我到济南...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条内存,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大哥, 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地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其实我不愿意跟他计较,因为他脑子小,思维也很简单。虽然说他是我的上司,可是每次睡觉醒来,他连要干什么都不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